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性严,有雅量重:持重
B.熙自是加饭粥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之杜:禁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功进位上开府②长太息掩涕兮
B.①上闻嘉之②然后驱之善
C.①今者以手教相谕②夫我行之
D.①我辈可违乎②彼于世,未数数然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31 12:2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哈䚟兵自交阯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从之。

(节选自《宋史·向士璧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B.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C.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D.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中参加进士科考试合格者称为进士,考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官。
B.金带即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有时将它作为荣誉授予有功之臣,以表勉励。
C.兵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诏是帝王所发的命令,一般以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俗称圣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士璧屡被免职,仕途多有坎坷。他恃才负气,但进入官场后颇为不顺,担任平江府通判、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高邮知军时,先后都遭弹劾而被免职。
B.向士璧精明强悍,敢于拒绝命令。他奉命前往支援涪州,船队受阻,贾似道要他把军事交给吕文德,但他没有听从,最后与吕文德一起用计砍断浮桥。
C.向士璧身处战乱,屡次立下战功。他身处朝廷多事之秋,不计较个人得失,驰援合州中建立奇功,在潭州一战中解除敌军的包围,受到朝廷的嘉奖。
D.向士璧受到嫉恨,惨遭权臣陷害。因遭到宰相贾似道的嫉恨,他被贾似道陷害致死,连他的妻妾以及部将也受到了牵连,到德祐元年才给他平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2)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    遁:撤军
B.即斩关外兵 纳:容纳
C.策其马世充 谢:告别
D.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跑,击退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改今名。

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时务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府尹荆王文坐赃削封,降德州防御使,同知裴满子宁及伯仁、判官谢奴皆以不能匡正解职。伯仁降南京留守判官,改同知安化军节度使,到官三日,召为太子右谕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制,复兼右谕德。

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 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 上闵其劳, 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迁侍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

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 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B.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C.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D.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乌/伯仁献《获乌诗》以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现象,目的是显示君王或尊亲的威严,一般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B.“丁忧”也叫丁艰,原指遇到父母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遇父丧叫丁内忧,遇母丧叫丁外忧。
C.“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一名。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分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幸”,帝王偏爱、宠爱为“幸”,如“宠幸”;帝王去某地也叫“幸”,如“巡幸”,文中“从幸上京”是说“跟随皇上巡幸上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伯仁天资聪敏,文词典丽。他读书可以过目成诵;皇上感叹当今翰林杨伯仁文采第一, 连状元吕忠翰也比不上他。
B.杨伯仁关心民情,打击豪强。他在审察馆陶死刑案时,发现了其中的冤情,馆陶人很感激他,为他修建祠堂。
C.杨伯仁为政严苛,革除流弊。滨州旧俗捕获逃奴可得奖赏,杨伯仁到任后,斥责主人, 杖杀逃奴,遏止了这种坏风气。
D.杨伯仁深受器重,仕途顺利。早年知遇于海陵王,后来虽受荆王案牵连却未遭实贬,生病后还蒙皇上亲赐丹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2)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绰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尚也!”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虞世南、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以籓邸左右,加宣惠尉。迁著作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盼隆洽。从征辽东,帝舍临海顿,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
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以渡辽功,授建节尉。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人也。”帝颔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为贵倨,虚襟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绰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衔之。及玄感败后,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玄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绰至长安而亡,吏逮之急,于是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大德舍之。岁余,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时年五十四。所有词赋,并行于世。
大德为令,诛翦群盗,甚得民和。与绰俱为使者所执,其妻泣曰:“每谏君无匿学士,今日之事,岂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会有诏,死罪得以击贼自效。信安吏民诣使者叩头曰:“辛君人命所悬,辛君若去,亦无信安矣。”使者留之以讨贼。帝怒,斩使者,大德获全。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以尚也   尚:超过。
B.命有司勒于海上。   勒:整理。
C.帝颔之     颔:点头(赞同)。
D.帝甚衔之   衔: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而太学博士则是太学中学位最高的人。
B.“大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禁中”本义是禁令所及范围之中;在古代文献里,“禁中”和“禁内”一般都用以指帝王所居的宫内。
D.“大理卿”即大理寺少卿,官职名。大理寺,古代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虞绰为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向皇上作了解释,但皇上还是怒气不消,要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B.虞绰恃才傲物和师心自用的个性,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他最后逃亡和被斩的结局都与此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C.虞绰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文采出众,得到许多人的赏识;但因性格上的原因,始终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D.虞绰不仅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还连累到了力图拯救他的信安令天水辛大德,使辛大德差点丢了性命。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2)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岁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馆于军帅家馆:寄居
B.太祖益才之。才:认为……有才干
C.多所厘革。厘:治理
D.免冠而栉栉:洗头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C.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久之,进左御史大夫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分)
① 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 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 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
④ 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 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
⑥ 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B.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铁烙人肌肤。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C.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薪水。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杀。
D.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