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岁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馆于军帅家馆:寄居
B.太祖益才之。才:认为……有才干
C.多所厘革。厘:治理
D.免冠而栉栉:洗头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C.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久之,进左御史大夫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分)
① 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 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 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
④ 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 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
⑥ 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B.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铁烙人肌肤。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C.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薪水。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杀。
D.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13 10:2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
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优。河槽尚书吴桂芳复老黄河故道,会桂芳卒,六年夏,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遂条上六事,诏如议。明年冬,两河工成。又明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
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又以治居正狱太急,宣言居正家属毙狱者已数十人。先是,御史李植、江东之辈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痛诋言者。言者交怒。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曰:“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昔先臣宋礼治会通河,至于今是赖,陛下允督臣万恭之请,予之谥荫。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樁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归三年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有删改)
【注】樁埽(zhuāng sào):打桩和护堤堵口的填料。
【小题1】下列画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
A.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B.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C.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D.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均平里甲法,里甲是明朝乡村基层组织,110户为一里,一里分10甲,即州县预算需求,让百姓依照自己的劳动力向官府纳银。
B.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一样都负责教习太子,是太子的老师。
C.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侍郎,副职为刑部尚书,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D.隆庆,是中国明朝时期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潘季驯第二次被起用,是由于张居正的援助,因而在张居正死后,家属被拘禁的情况下,他不畏风险,挺身而出,为其家属求情。
B.潘季驯治河有功,仕途却并不顺利。他曾陷入朝廷纷争,因帮张居正说话遭李植弹劾,削职为民。后多亏梅国楼上疏为他申辩,朝廷才又起用了他。
C.潘季驯恪尽职守,为百姓谋利。他任广东巡抚时,推行均平里甲法,使广东大受其益;临近离任时,还上疏奏请继任者能继续推行均平里甲法,皇上驳回了他的建议。
D.潘季驯整治黄河,功勋显赫。他四次奉命治理黄河,筑建堤坝,设定预防措施,设置官吏,建筑闸口,下至木石及打桩和护堤堵口的填料,都管理得极为细致。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
(2)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回答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①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公曰:“制,岩邑③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④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①难产的一种②地名③险要的城镇④通“太”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于武公亟,立即
B.大不过参国之一都,国都
C.姜氏欲之,焉害辟,躲避
D.命子封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领
【小题2】【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庄公即位,之请制 ②不如早之所 ③虢叔死④姜氏欲之,辟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4】【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使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她不喜欢庄公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而崩溃。
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小题6】【小题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尔鲁钝之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 今行而无信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书  逸:散失
B.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C.未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旧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敢引疾   臣敢上壁
B.御制诗纪其事 日削月割,趋于亡
C.四海好学能文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D.去人爱思之 临清流赋诗
【小题3】用四字词语概括朱筠的形象特点。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断,字日新。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勤。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谢罪,劾罪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原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伞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B.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C.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D.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为中央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B.成祖,明朝皇帝朱棣的庙号。庙号是在帝王临终前朝廷为以后祭祀他而起的名号。
C.印,用作取信之物。历史悠久,种类很多,上面的字迹常见的有阴文、阳文两种。
D.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通常指帝王或官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为官正直敢言。成祖登基后,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弹劾过许多官吏,权贵们都很害怕他。
B.周新善于判决案件。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发现死尸并最终破案,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C.周新为政体恤百姓。浙西发生水灾,通政赵居任隐匿不报,在周新的奏报下,百姓才得到赈济。
D.周新为人不畏权贵。锦衣卫指挥纪纲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周新想要查处他,他听说后就逃跑了。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2)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