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哈䚟兵自交阯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从之。

(节选自《宋史·向士璧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B.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C.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D.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中参加进士科考试合格者称为进士,考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官。
B.金带即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有时将它作为荣誉授予有功之臣,以表勉励。
C.兵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诏是帝王所发的命令,一般以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俗称圣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士璧屡被免职,仕途多有坎坷。他恃才负气,但进入官场后颇为不顺,担任平江府通判、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高邮知军时,先后都遭弹劾而被免职。
B.向士璧精明强悍,敢于拒绝命令。他奉命前往支援涪州,船队受阻,贾似道要他把军事交给吕文德,但他没有听从,最后与吕文德一起用计砍断浮桥。
C.向士璧身处战乱,屡次立下战功。他身处朝廷多事之秋,不计较个人得失,驰援合州中建立奇功,在潭州一战中解除敌军的包围,受到朝廷的嘉奖。
D.向士璧受到嫉恨,惨遭权臣陷害。因遭到宰相贾似道的嫉恨,他被贾似道陷害致死,连他的妻妾以及部将也受到了牵连,到德祐元年才给他平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2)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4 07:4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损害
B.是必大吾门   大:光大
C.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顺从
D.夫可则因     因:沿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英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擢殿中侍御史。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郭氏非有大故,不当废。”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朝廷从之。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请付外毁,以戒邪侫。”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吴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B.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C.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D.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宜,长官为工部尚书。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与今天的退休类似。
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太子读书,为他们讲学,提供学问方面的咨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劝坚持正义,为民辩护。他任莱州通判时,州里百姓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判死罪,
办案的官员收受贿赂,勉强拼凑罪名强加给他,郭劝替他申辩,使他免以死罪。
B.郭劝敢于直言,因而降职。在宋绶、杜衍的任用上,他建言应因才而用;对钱惟演、
钱惟济兄弟和胡则三个官员,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处理建议,因这两次进言而被贬官。
C.郭劝坚持原则,反对废后。皇上废郭皇后,君臣商议要立陈氏为皇后,郭劝进谏,据理力争,反对这样做,奏章呈上,郭皇后已经被废。
D.郭劝刚正不阿,抵制媚上。发运使刘承德向皇帝献轮扇和浴器,郭劝认为这是向皇上献媚讨好,应把这些东西拿出去销毁,以警告邪恶奸佞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 
(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②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

③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④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有删改)

(注)①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引之 (_________) (2)近臣有宋还者(_________)
(3)皆使别籍 (_________) (4)喜怒不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臣有聘宋还 民所患
B.炷艾,    方其系燕父子
C.贼弃所掠江浙之梅皆病
D.畏慎如此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
(2)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小题4】第①段萧喜曰“为民如此,后必大用”,文中多处史实体现了马人望施政以民为本的原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的两处。
【小题5】分析第④段“愀然”一词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5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我材木于曲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或曰:“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乃建北京。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范仲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时论以此少之。夷简当国柄最久,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B.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C.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D.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举人。明清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B.祔庙,是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祔”的意思是送死者的牌位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
C.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始于西汉,后被各朝统治者利用,规制逐渐完善。
D.幽蓟,指古幽州和蓟州的并称,指北京、天津与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是中原的天然屏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被送进京的叛贼“李顺”是假的后,那些曾向皇上贺喜的大臣想将错就错,吕夷简坚持奏报实情、违逆了群臣。
B.太后想按真宗宫中服饰玩物的水准厚葬他,吕夷简劝阻说,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才是对先帝最好的安葬。
C.范仲淹以《百官图》进谏,指出随意提升官员的弊端,吕夷简斥责他狂姿放肆,将他贬到外地,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
D.吕夷简很有政治才能,对内政敢直言,御外敌不退缩、他长时间执掌朝政,为太后临朝时期的天下太平,做出了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2)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