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选项中,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图案:查阅
张良出,项伯要:要求
几为巡徼所迫死陵:欺辱
B.赵王瑟鼓:弹奏
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
去今之而葬焉墓:建墓
C.臣愿璧往使奉:捧着
诛五人按:审查
度秦王特以诈为予赵城详:假装
D.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诣:前往
秦贪,其强    负:辜负
则思谦冲而自  牧:约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0 02:2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勋为人耿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征询他想借机杀死苏正和,他虽与正和有仇,但没有乘人之危,并拒绝免于被杀的正和的面谢。
B.盖勋秉公执法。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其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将案件追查到底,威震首都。
C.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守不动,誓死不降。叛军服其忠义勇猛,并礼赞他。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誓死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武昌乡侯。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

怀帝尝为抚军将军,以含为从事中郎。惠帝北征,转中书侍郎。及荡阴之败,含走归荥阳。永兴初,除太弟中庶子。西道阻阂,未得应召。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常欲崇赵武之谥,加臧文之罪。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刑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谥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B.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C.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D.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为古代官名,初设置于秦朝,执掌东宫宿卫,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
B.“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时曾与孝廉并为朝廷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朝两代是学校生员的通称。
C.“爵”指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刺史”在中国古代主要负责管理军务,宋代的刺史一般是虚衔,任者不需要赴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含出自名门,性好学而善文。祖父嵇喜曾做过徐州刺史,父亲嵇蕃曾担任太子舍人一职。他爱好学习,曾为弘农王粹写赞,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B.嵇含审时度势,提出改革策略。长沙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可马颖交战,同马乂的尚书郎日夜操劳,嵇含援引旧例,建议增设属吏,被司马乂接受并实行。
C.嵇含通达机敏,多次受到重用。当时处于乱世,各方相互讨伐不断,嵇含生性通达,机警敏锐,具有较高的处事能力,受到惠帝和怀帝的重用。
D.嵇含既好荐达贤才,又能领兵作战,统帅一方。他喜好推荐贤才,受他推荐的陈敏发动了叛乱,南方震荡不安,刘弘推荐他做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
(2)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智伯我 知:了解
B.委而臣事襄子 质:人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范、中行氏皆众人我 遇:对待
19.【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B.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C.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D.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同类题4

(二)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小题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加线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
C.既封郑
D.郑既亡矣
【小题4】下列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分析评价正的一项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不卑不亢,善于激将⑥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⑦不计个人恩怨,热爱国家
A.②③⑤⑦B.②③⑥⑦C.①④⑤⑦D.①④⑥⑦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