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图A为某区域图,图B为甲城市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A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
(2)甲处发展的优势工业是
,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3)该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可能有
,解决的主要措施有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11-13 06:0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推测,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淘汰落后产业
B.降低经营成本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小题2】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类题2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为
A.950 km
B.800 km
C.1350 km
D.1200 km
【小题2】下列不属于乙地所在湖泊面积减少原因的是
A.流域内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流域内工农业耗水量大
C.山地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水源减少
D.河流流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小题3】图中河流丙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该河流是一条外流河,主要通过雨水补给
B.该河流有结冰期,并有凌汛
C.该河流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该河流主要通过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同类题3
我国每年造林约8 000万至9 000万亩,而每年自产木材要消耗约3 000万亩森林,非法采伐、林地流失、火灾、病虫害等也在侵蚀森林。许多地方出现“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下表为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单位: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述合理的是( )
①一般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 ②成林年限长短与热量关系不大 ③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最长 ④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小题2】我国是世界上植树造林最多的国家,改变“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
A.要认真养护林地并提高养护技术
B.建设“森林城市”,严禁大搞“大树进城”“一夜成林”
C.抓好良种苗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坚持乔木优先
D.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可以加大封山育林以恢复植被
同类题4
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③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同类题5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
B.b、c段
C.a段
D.c段
【小题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