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 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B.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C.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D.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小题2】(小题2)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隋唐到清,朝廷各部均设郎中,为司的长官。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是南方方言。
B.“箕踞”意思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髡钳”是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典出《史记·季布列传》。“乃髠钳季布”就是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
D.“顿首”指跪而头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行礼时,头碰地停留一段时间起,也称稽首。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于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田叔为孟舒辩护、审理梁王和任相鲁国几件事,使之个性鲜明,形象丰满。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文末叙述田叔之子田仁不肯接受祠金从侧面表现了田叔严于律己的品格,是文章安排结构上的精彩一笔。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04 02:2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朵儿只,脱脱子也。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事定,文宗杀朵罗台。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杭之耆老请建生祠,朵儿只辞之曰:“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
七年冬,升右丞相,而太平为左丞相。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将馈二相。朵儿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朵儿只曰:“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即命受之。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十五年,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B.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C.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D.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老”指年老德高的人,也可泛指老年人。在古代六十曰“耆”或“古稀”,七十曰“老”或“花甲”。
B.“生祠”指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以表示人们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C.“右丞相”“左丞相”都属于元朝中央官名,而“行省左丞相”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但在唐代指二品以上官员去世,而帝王或王后的死则叫“崩”。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儿只为政爱民,深受爱戴。他做河南行省左丞相和江浙行省左丞相时,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
B.朵儿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他做江浙行省左丞相两年后,面对百姓要为他建生祠的好意,他拿自己出生地和父亲等事委婉拒绝。
C.朵儿只为人宽厚,很有肚量。他升右丞相后,并不因为朝廷赠送给自己的贺礼少于左丞相太平的而生气,更没有拒收这些贺礼。
D.朵儿只为人正直,忠贞爱国。他拒绝伯颜的妻子向他索要大玉环的要求,也鄙视那种通过贿赂手段使自己免于随军出征的做法。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
(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B.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C.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D.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会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泛指成年。“未冠”则指未满二十岁,未成年。
C.古人有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的时辰,“酉”时是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D.“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为降低官职。“拜”指授与官职;任命。“除”意思是辞去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在瓮里逃难,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免遭死祸。
B.岳飞带兵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趁他们立足未稳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杀了舞刀上前的猛将,大败敌人。
C.岳飞认为古人的阵法非常重要,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将领本人要把古人的阵法牢记在心。
D.岳飞指出,平庸低劣的马肚量小,对食水从不挑剔,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以为:“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B.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C.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D.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州,名称源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古时天下分九州(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秦居雍州。
B.刺史,义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C.男:《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男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
D.“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文中指“和尚”,和《游褒禅山记》中的“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张大安上表举荐他。
B.苏瑰为官清廉爱民:他严格要求自己,生活简朴。他劝谏武后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庙宇。
C.苏瑰嫉恶如仇:郑普思的党羽遍布岐、陇,他们煽动诱骗百姓作乱。苏瑰逮捕郑普思,将其处以极刑。
D.苏瑰直言敢谏:他不按照当时的习惯给天子献食,在宴会上自我辩解时还讽谏皇上要体恤民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2)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除三原知县,入为御史。嬖幸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至都督赐蟒玉。启充言:“定制,军职授官,悉准首功。今幸门大启,有买功、冒功、寄名、窜名、并功之弊。此皆坏祖宗法,解将士体,乞严为察革。”帝不能用。十一年正旦,群臣待漏入贺,日晡礼始成。及散朝,已昏夜。众奔趋出,颠仆相践踏。将军赵朗者,死于禁门。启充具奏状,请帝昧爽视朝,以图明作之治。都督马昂进妊身女弟,启充等力争。既又极陈冗官、冗兵、冗费之弊,乞通行革罢。帝皆不省。忧归。世宗即位,起故官,即争兴献帝皇号。嘉靖元年正月郊祀方毕,清宁宫小房火。启充言:“灾及内寝,良由徇情之礼有戾天常,僣逼之名深典则。臣谓不正大礼,不黜邪说,所谓修省皆具文也。伏望陛下仰畏天明,俯察众听,亲大臣,肃庶政,以回灾变。”报闻。寻出按江西。得宸濠通萧敬等私书,欲亟去孙燧,给事中汪应轸讼守仁功,言:逆濠私书,有诏焚毁。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梅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主事陆澄亦为守仁奏辨。御史向信因劾应轸与澄。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帝从太监梁栋请,遣中官督南京织造。启充偕同官及科臣张嵩等极谏,不纳。启充素蹇谔,张璁、桂萼恶之。会郭勋庇李福达狱,为启充所劾,璁、萼因指启充挟私,谪戍边卫。十六年赦还。言者交荐,不复用,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请帝昧爽视朝    昧爽:拂晓
B.悟已往之不    谏:谏议
C.僣逼之名深典则 乖: 改变
D.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充具奏状  自视也,变若此矣
B.有至都督赐蟒玉 南冥,天池也
C.忧归 去六月息者也
D.众奔趋出    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小题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旦,即正月初一,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将举行热烈的庆贺礼仪以及文体娱乐活动。
B.《陈情表》中的“秀才”,指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后代科中也有秀才,明清两代把府、州、县学的生员称秀才,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C.世宗是庙号,古时庙号设定很严格,开国君主为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D.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意思就是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属于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属于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会郭勋庇李福达狱,为启充所劾,璁、萼因指启充挟私,谪戍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