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制裁
B.罢仁寿令,豪纵,犯法数:屡次。
C.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D.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认罪。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C.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小题3】(小题3)文言文断句: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
——(《毛诗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1 05:2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训俭示康①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②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枣、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③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昔正考父④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⑤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②先公:司马光称他死去的父亲。③封丘门:疑是汴京北面一城门的俗称。④正考父:春秋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⑤公叔文子:春秋卫国大夫公叔发,其子为公叔戌。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干:求取
B.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类:大都
C.而自奉若此,宜少从众少:稍微
D.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习:熟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训俭”意图的一组是(   )
①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②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③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④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⑤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
⑥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自己,选取平生崇尚节俭的言行;写先父,选取为官时俭朴待客的情况。父子二人的事例既突出了家风的纯朴,又使后辈读来兴趣盎然,倍感亲切。
B.文中引述三位重臣深谋远虑的事例来教育后代,从正面树立了俭朴的榜样。三个事例虽都是节俭,但论证的角度却各不相同。
C.为了说明以俭得福,作者分别选取了正考父的“缩食”、季文子的“节用”以及管仲的“小器”三个事例,与后面不俭自败的两个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引用御孙的话,是为了从道理上论证俭和侈的本质不同,使人从理性上受到启迪。该文所论虽是为子孙后代保全身家性命着想,但对于后世仍具有教育意义。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B.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C.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D.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拜”与“征、辟、授、领、拔、选、除、封”等都表示授予官职。
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
C.“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目缪贤家的门客,却具有善于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感性。渑池会前,蔺相如就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
B.蔺相如随赵王赴会,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以侮辱赵国。蔺相如挺身而出,不仅要秦王击缶,甚至想要杀死秦王。
C.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多次忍让,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
D.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襟怀赢得了廉颇的尊敬,甚至肉袒负荆上门请罪,自称鄙贱之人。于是终成刎颈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岊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后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枹鼓, 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泽州刺史、知邠州。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以唃氏木征, 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 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

(节选自《宋史·王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B.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C.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D.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因初指西汉都城——今陕西西安附近地区,后世便以之指称都城。
B.枹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战场上能增提势气,后又常指“战鼓”。
C.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务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
D.谕,文中为“谕旨”的简称,“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凯秉公绝私,维护公家利益。面对守卒将遗落的草料归入私囊的行为,他不像其他监察官员那样纵容,而是严令禁止。
B.王凯不畏艰险,屡次建立战功。与夏军作战中,他移徙多处作战,苦守围城一月,斩获敌首物资颇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C.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与将士们平分食物,战时,将士们甘愿为他竭力作战。
D.王凯谨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数名族有叛乱之嫌,他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顺利消除了叛离之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
(2)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
B.从事令狐楚 / 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
C.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
D.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B.弱冠: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C.辟(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古代用来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授”“拜”“除”等词。
D.左迁:贬职,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如《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因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让他与自己的猴子们结交;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ー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駪。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
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谿刻。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彭玉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B.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C.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D.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是彭玉麟的字,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一般人都能彼此直呼其名而不能直呼其字。
B.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叫开缺。
C.赐恤,此处指的是彭玉麟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
D.奏牍,在此处指奏章。其本义为书写奏章的简牍,后来引申为奏章。“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有公文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玉麟治军有方。他在做兵部右侍郎的时候,曾坐着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B.彭玉麟心系国家。光绪九年他已经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却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带着四千人奔赴广东,他便不顾病体防守广东。
C.彭玉麟精通防务。中法和议,但彭玉麟上书奏请对作战和防守进行周密准备,来防备后来的祸患,并陈述之后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D.彭玉麟刚直耿介。他不与权贵相交往,不会排挤打压同僚。多次奉命查办被弹劾的重要大臣和地方高级官员,都主持公道,也不做刻薄的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②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