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
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澄检校尚书左仆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
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
(节选自《新唐书〃李澄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B.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C.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D.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
C.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 其所得封户的租税。
D.“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 “升”、“出”、“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澄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终被封为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
B.李澄为人谨慎有心计,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授任李澄刑部尚书、汴州节度使。 李澄未宣布立即集训兵马。
C.李澄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李希烈的阴谋,不仅有胆,而且有识,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派 宦官薛盈珍持节来到,封李澄为武威郡王。
D.李澄做事很独特,他每次呈上表章,必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士大夫看不惯他,笑他粗野。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
(2)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5:3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①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②绰对,因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③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注)之要,太祖整衣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三)

(注)申、韩:申不害,韩非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于东都门外   饯:设酒食送行B.因其有王佐之才   称:称赞
C.整衣坐   危:高D.自是宠日隆   遇:恩遇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里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以②因③而B.①与②因③则C.①以②以③则D.①与②以(③而
【小题3】文中“寻除著作佐郎”中的“除”,与第三段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___都有“授予官职”的意思。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B.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C.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D.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小题5】下列给文中加点的句子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太祖乃召(让)为行台郎中
B.(惠达)乃召绰
C.(绰)具以状对
D.(太祖)遂留绰至夜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学识渊博,做行台郎中一年多,虽未被太祖赏识却深为同僚佩服。
B.太祖问事,周惠达答不上来,苏绰却因回答得体,当场受到太祖称赞。
C.在太祖与公卿去昆明池观渔的路上,苏绰以其博学多才深得太祖欢心。
D.苏绰讲帝王之道和申、韩之要,使太祖由卧而起,不知不觉湊近苏绰。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④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穷,奈何弃之 穷:贫穷
B.谭以疾不诣   诣:往,到
C.粲抗言执正   抗:违抗,不顺从
D.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  谮害:进谗言伤害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河深奇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其大船尚存者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D.何必隐形于天外 其间旦暮闻何物
【小题3】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
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
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敞,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日:“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讳,祎叱日:“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日:“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日:“今虽孔圣,义不得存。”林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逢使致祭,具衣冠敛之。建文中,子绅讼事,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注)大本堂:明初太子读书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B.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C.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D.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渐西既平/科敛当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内容包含皇帝日常起居、言行等,也可是负责这类工作的职官名。
B.召对指古代的君主召见臣下,让他们回答有关政府施政的相关事务、经书典籍的义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C.职方是掌管與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的官署名称,唐宋至明清时期都在兵部设职方司。
D.建祠指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供舍,后常把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做“祠堂”,但不能为活人修建祠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才思雄健,仪表堂堂。他自幼聪明有才华,成人后伟岸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深受赏识,屡担要职。他被太祖招到新创建的礼贤馆,多次升迁后担任了侍礼郎;明太祖有时虽不能完全接受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精通史事,善于开导。他与宋濂同为总裁编修元史,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给太子讲授国史,能够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富有谋略,临危不惧。他出使云南恩威并施,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武;继之又警告梁王归还版图,否则后悔无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lù)辱: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    阖门:全家
B.时秦桧当国 当国:主持国事
C.见其议论英发    英发:抒发
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    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时而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2)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舍。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塾、郡学、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D.“坟籍”,记录有关丧葬礼仪的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高声大气,伸拳振臂,举止粗鄙,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
(2)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