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候赢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伸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B.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C.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D.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烈士,古义指有志于建功立业之人,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C.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都是由皇帝直接向社会征聘任命。
D.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B.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枢护丧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
D.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的处境感到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式敕县代蒿,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11: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骘字昭伯,少辟大将军窦宪府。及女弟为贵人,骘兄弟皆除郎中。及贵人立,是 为和熹皇后。骘三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自和帝崩后,骘兄弟常居禁.中.。骘谦逊,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岁余,太后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摇荡西州,朝廷忧之。于是诏骘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诸部兵击之。骘西屯汉阳, 使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大败。时以转输疲弊,百姓苦役。冬,征骘班师。军到河南,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赍牛、酒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既至,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自祖父禹教训子孙,皆遵法度,检敕宗 族,阖门静居。中郎将任尚尝遗骘子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建光元年,太后崩,未及大敛,帝复申前命,封骘为上蔡侯,位特.进.。帝少聪敏,及长,多不德,而乳母王圣见太后久不归政,虑有废置。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悝、弘、阊①先从尚 书邓访②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得。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 侯广德、叶侯广宗、西华侯忠③等皆为庶人。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皆 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 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洛阳北芒旧茔。公卿皆会丧,莫不悲伤之。诏遣使者祠.以中牢,诸从昆弟皆归京师。及顺帝即位,追感太后恩训,愍骘无辜,乃诏宗正复故大将军邓骘宗亲内外,朝见皆如故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
(注)①悝、弘、阊:邓悝、邓弘、邓阊均为邓骘兄弟;②邓访:一说为邓骘祖父邓禹 的第五子;③西平侯广德为邓弘长子,叶侯邓广宗为邓悝之子,西华侯邓忠为邓阊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B.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C.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D.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亦称宫禁。指皇帝、后妃等居住之处。因为禁卫,不许臣子出入,故称。
B.髡:剃去头发的刑罚,因为古人将发作为“体”的一部分,是较轻的亏伤人体的刑罚。
C.特进:官职名,起源于西汉后期,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朝会时位三公之下。
D.祠:古代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文中属名词活用为动词,是“祭祀”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骘位高权重,知礼退让。邓骘是皇亲国戚,妹妹做了皇后,他多次升迁为虎贲中 郎将。他深受倚重却执意离开禁中,回家居住。
B.邓骘讨羌得胜,受到表彰。邓骘奉命率领军队讨伐羌贼,夏去冬回,大胜而归。回 朝之时,朝廷设下隆重的欢迎仪式来表彰他。
C.邓骘谨遵祖训,为官谨慎。邓骘谨听祖父邓禹教训,遵循法度,低调为人。儿子邓 凤犯错,邓骘畏太后得闻,对子与妻施予刑罚。
D.邓骘蒙冤枉死,世人悲戚。邓骘的兄弟遭人陷害,同宗皆遭不幸,邓骘虽无辜但绝 食而死以示气节,世人替他鸣冤,公卿悲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2)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帝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

(选自《后汉书•桓荣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B.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C.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D.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辟,征召,录用。也指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如辟召、辟引、辟除(征召推举授官)等。
C.幸,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D.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此处指显宗为桓荣赐冢茔于首山的北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勤学不怠,终成经学大师。少年时他在长安学习,拜九江朱普为师,因家境贫困,常常靠客居作佣工来养活自己,十五年里都没有回家探视,终学有所成,广授门徒。
B.桓荣谦逊退让,具有宽和气度。显宗皇帝欲以桓荣为博士,桓荣自称“经术浅薄”,才能不及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希望皇帝能重用他们。
C.桓荣为学有恒,不受境遇影响。早年遭遇动乱,他与同族的桓元卿处于困境,却不停地读书背诵,遭桓元卿讥笑,桓荣却笑而不答,不以为意。
D.桓荣德高望重,皇帝尊以师礼。桓荣生病时,显宗皇帝还亲自到他家问安,皇帝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并赐以重礼,很久才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俭望门投止

张俭亡命困迫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②,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③”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 ”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⑤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竞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⑦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丨”党禁未解而卒。

(注释)①张俭:当时知名的“党人”。因检举宦官侯览的罪行,被诬陷遭追捕。②外黄令:应作黄令。黄,县名,当时属于东莱郡。③明廷:对县令的尊称。④蘧伯玉,名瑗,春秋时卫国的贤大夫。⑤戏子然:姓戏,名子然。⑥谳:评议罪案。⑦夏馥:当时为指为“党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融送狱,未知所(________) (2)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3)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_______)   ⑷足下如何取仁义(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钦起抚笃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钦叹息去    党禁未解
C.郡县之残破  后卫尉
D.莫不重名行  妾当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
⑵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小题4】“张俭亡命”过程中写孔家“一门争死”的作用。
【小题5】联系全文内容,评价夏馥的言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讲兵肄射,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时军食急乏,恂以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帝数策书劳问恂,同门生茂陵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时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恂然其言,称疾不视事。执金吾贾得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执金吾军入界,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B.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C.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D.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封国统称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封地,属郡一级行政区划,所以“郡”“国”并称。
B.策书,古代传达帝王任免官员等命令的简策,皇帝封土授爵也多用策书。本文指汉光武帝下策书嘉奖输粮有功的寇恂。
C.视事,“视”是观察、考察的意思,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本文指官吏到职办公,处理政务。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及其它地位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恂行事果敢,敢于争取。他请求使者归还耿况上交的印绶,使者不答应,寇恂就让人用使者的命令招来耿况,使者只好任命耿况。
B.寇恂恪尽职守,行为谨慎。他任河内太守,为军队输送了大量军用物资,缓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听了董崇的劝告,称病不问政事。
C.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的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犯了杀人大罪,寇恂就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
D.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重。本来寇恂不想去见与自己有矛盾的贾复,但出于礼仪,他还是到大道上迎接贾复的部队,后因生病才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2)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今见恂,必手剑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

先是,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及嚣发兵反,援乃上书曰:“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帝乃召之,援具言谋画。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因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间至河内,过存嚣子恂,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恂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恂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雠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隗嚣于是上疏谢曰:“吏民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臣虽不敏,敢忘斯义!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有司以嚣言慢,请诛其子。帝不忍,复使来歙至,赐嚣书曰:“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注)①隗嚣(wěi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B.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C.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D.援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礼记》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
B.世祖,这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C.足下,旧时对对方尊称的交际用语,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王,可译为“您”。
D.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行幸所至之地。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遂冈(苏)建诣行在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年少时便志向远大,兄长们对此称奇。后隗嚣非常器重他,任用其为绥德将军,参与筹划大计。建武四年冬天,马援送信到洛阳,更是得到了皇帝的欣赏。
B.马援正直忠心,勇于向君主进呈意见。在隗嚣发兵反叛后,他上书国君,说明事件的基本脉络,并请求面圣,以详尽陈述消灭隗嚣的策略。
C.隗嚣孝顺慈爱,在马援看来连曾参、闵子骞也比不过他,因此隗嚣不会不顾及自己儿子的安危。这是马援对其进行规劝的原因之一。
D.马援言辞颇有艺术。他写信给隗嚣的属下杨广,让他告知劝说隗嚣,信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惜没有收效。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马援闻隗嚣欲贰于汉,数以书责譬之,嚣得书增怒。
(2)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