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卞望之,济阴人也。望之断裁切直,有名誉。成帝即位,行登基大典,司徒王导疾不至。望之正色于朝曰:“王公岂社稷之臣邪!大典之际,是人臣辞疾之时!”【①】闻之,乃舆疾而至。时上召乐谟为郡中正,召庾怡为廷尉评,谟、怡各称父命不就。望之奏曰:“若人各其子,则王者无人。如此则先圣之言废,君臣之道散。谟父广以平夷称,怡父珉以忠笃显,受宠圣世,身非己有,况及后嗣而可专哉!若顺【②】之意,则人皆不为郡中正,人伦废矣。顺【③】之意,则人皆不为廷尉评,刑辟息矣。一切不得以私废公。”朝议以为然。
望之勤于吏事,以褒贬为己任,欲轨正督世,不肯苟同时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为诸名士所少,而无卓尔优誉。或谓之曰:“卿恒无闲泰,不亦劳乎?”望之曰:“诸君恢弘道德,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望之而谁!”
时庾亮将征苏峻,言于朝曰:“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众臣皆无异。望之争,谓亮曰:“峻拥强兵,多藏无赖,且逼近京邑,若为司马,危及朝廷。宜深思远虑,恐未可仓卒。”亮不纳。后峻果称兵。诏以望之为领军将军,望之率众与峻大战西陵,为峻所破,六军败绩。望之时发背创,犹未合,力疾而战,率数百人,攻贼麾下,苦战,遂死之,时年四十八。二子亲孝,相随赴贼,同时见害。
及峻平,朝议追谥望之。尚书郎弘讷曰:“死事之臣古今所重。望之正色在朝,见危授命。贼峻造逆,戮力致讨,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遂追谥望之为“ ”。
(取材于《晋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王导疾不至以:认为
B.是人臣辞疾之时宁:难道
C.则王者无人为:成为
D.望之争固:本来
【小题3】“若人各私其子”中的“私”意为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私”意思相同;“诸君恢弘道德”中的“恢弘”意为 ,与《出师表》“ ”中的“恢弘”意思相同;“二子事亲孝”中的“事”意为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事”意思相同;“戮力致讨”中的“戮力”意为 ,与《鸿门宴》“ ”中的“戮力”意思相同。
【小题4】根据文意,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人名是
【小题5】“谥”是古代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评判性称号,所用的字一般有固定的含义。根据下列对谥字含义的解说,最适合填入文章结尾横线处的一项是
德美才秀曰文 清白守洁曰正 恤民除害曰武 贤德信修曰穆
虑国忘家曰忠 直道不挠曰贞 慈惠爱亲曰孝 遏恶扬善曰明
A.文正B.武穆
C.忠贞D.孝明
【小题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卞望之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得到了群臣的赞同。
B.卞望之对人要求严苛,连自我评价也是见识浅陋,固执小气。
C.庾亮想讨伐苏峻,卞望之认为苏峻实力过强,不可轻举妄动。
D.与苏峻作战时,卞望之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
【小题7】请把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0 02:0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 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②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輓之任,寻加御史中丞。数月征入,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③既至朝廷,会肃宗寝疾。载与幸臣李辅国善。时辅国权倾海内,举无违者,会选京尹,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如故。旬日,肃宗晏驾,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负荷且重,虑伤名,阻大位,素与刘晏相友善,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荐晏自代,载自加营田使。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④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载兼判度支,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⑤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载、缙皆伏罪。是日,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2)凡累年,载长恶不悛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寻加御史中丞
A.寻找B.不久C.顺着、沿着D.接着
【小题3】辅国识其意,然之
A.许诺B.这样C.形成D.认为……对
【小题4】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小题5】把第④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小题6】根据文意,代宗姑息元载多年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智性敏悟,博览子史,善奏对
B.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C.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D.代宗尽察其迹,宽仁明恕
【小题7】第③段元载拒官、辞官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他_______和_____的特点,第④段揭示_____和______特点导致这个贪官的最终覆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B.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C.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D.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种称呼。
C.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D.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
B.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刚好朝廷有诏令征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
C.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当即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
D.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3)(课内文言文翻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佣儿为证啖:唆使
B.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德:恩情,恩德
C.杀人至死,罪自我之当:承担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始终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②⑥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并将其困在了家中,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县官只好如律宣判。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平,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小题4】(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②谯周:人名。③安乐公:刘禅。⑤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小题1】下列句子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门人之游夏 方:比拟,比方
B.诏为太子洗马 征:征召
C.后刘终,服   阕:终,完毕
D.可次齐 次:驻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李密敦厚孝顺的一组是(  )
①奉事以孝谨闻 ②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⑤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⑥自以失分怀怨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④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对祖母非常孝顺,精心照料,有时劳累过度以致生病。
B.侍奉祖母之暇,李密不忘学习,曾拜谯周为师。在蜀国担任郎官时曾多次出使吴国,能言善辩,受到吴人称赞。
C.李密为祖母丧期满后,应征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颇有怨言。奉诏写诗,却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致使自己被罢免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