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是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欲袭之,万均惩前败,以为不可。何力曰:“贼无城郭,逐荐草美水以为生,不乘其不虞,正恐鸟惊鱼骇,后无以窥其巢穴。”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牙,斩首数千级,获橐驼、马、牛、羊二十余万,俘其妻子,伏允挺身免。有诏劳军于大斗拔谷。万均耻名出其下,乃排何力,引功自名。何力不胜愤,挺刀起,将杀之,诸将劝止。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帝怒,将解其官授何力。何力顿首曰: “以臣而解万均官,恐四夷闻者,谓陛下重夷轻汉,则诬告益多。又夷狄无知,谓汉将皆然,非示远之义。”帝重其言,乃止。帝征高丽,诏何力为前军总管。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城拔,得刺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犬马犹报其养,况于人乎?”卒舍之。俄以昆丘道总管平龟兹。帝崩,欲以身殉,高宗谕止。总章、仪凤间,吐蕃灭吐谷浑,势益张,入寇鄯、廓、河、坊等州,诏周王为洮州道、相王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何力等讨之。二王不行,会何力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毅。始,龙朔中,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庇。”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更植以桐。
(节选自《新唐书·诸夷蕃将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B.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C.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D.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州内属诣:到
B.万均前败惩:惩罚
C.不乘其不虞:预料,料想
D.何力顿首曰顿首:叩地而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力讨伐吐谷浑,骁勇善战。他奋勇救出陷入困境的薛万均兄弟;后又抓住机会,突袭并打败了吐谷浑王,缴获大量牲畜,活捉其妻子儿女。
B.何力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皇帝要罢免战败还排挤过他的薛万均,何力向皇帝申明其中的利害关系,皇帝重视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不再追究。
C.何力雅量大度,崇义明理。他随皇帝征讨高丽,被高突勃刺伤;高突勃被抓后,他不但没有报复,而且肯定高突勃是义士,使高突勃得以释放。
D.何力身为武将,但腹有诗书。梁修仁在大明宫种植白杨,告诉何力白杨容易成材,何力援引诗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力劝其改种桐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
(2)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0 02:3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服焉。

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采。在学一岁,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吏。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

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建(569年正月-582年十二月)是南朝陈政权,陈宣帝陈顼的帝号,共计13年余。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束脩,捆成一束的十条干肉,是古代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对考官刁难,也能自如应对。
B.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反而被委以重任。
C.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他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2)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逊,字友道。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及逊至郡,余乱未殄。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元和初,出为衢州刺史。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逊视事数日,举奏停之。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
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时逊代严绶镇襄阳。绶以八州兵讨贼于唐州。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军士家口在襄州者,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所以致败。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
十四年,拜许州刺史。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长庆元年,幽、镇继乱。逊请身先讨贼,不许。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逊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乞。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
(《旧唐书·李逊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
B.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
C.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
D.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代官制,是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的机要秘书。
B.“迁”,官职变动。“左迁”是升迁的意思,文中“迁越州刺史”的“迁”就是“左迁”。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就政事而言。
D.“以疾陈乞”中的“乞”,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逊担任池、濠二州刺史之前,濠州的都将杨腾裁撤了军队员额,濠州三千士兵谋划要杀掉杨腾。
B.福建发生兵乱时,皇甫政因为自己所镇守的地方紧挨着福建边境,一直上奏请求增兵三千名,等到叛贼被平定后他才作罢。
C.高霞寓被贬官之后,宦官都说李逊阻挠高霞寓用兵,从而导致失败。
D.李逊担任许州刺史,到任后,集合大军与他们申明军纪,并向他们表示赏罚必信,士兵都感到很高兴。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2)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B.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C.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D.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将莫邪是古代传说中的两把剑,同属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搜神记》:“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B.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明代内阁大学士是指身在内阁并且有大学士头衔的人,一共有6个类别,分别为“四殿”“两阁”,两阁者,文渊阁,东阁。
D.“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礼记·王制》:“七十致政。”郑玄注:“还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授官翰林院编修。魏忠贤也希望贺逢圣位自己的生祠作文,去拜访贺逢圣。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为熊廷弼起草奏疏呈献朝廷;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他能够极好地约束自己,并不断磨练德行;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 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小试勒兵乎勒:整治,演练。
B.趣使使下令曰趣:通“促”,急忙。
C.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徇:对众说明
D.孙子与有力焉与:参与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试以妇人乎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B.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既已明而不如法者
C.臣既已受命为将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
D.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吏士之罪也。
【小题3】下面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操演章程已经宣布下达,于是架设兵器,立即对他们三令五申。
B.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大王只是喜欢我的兵法理论,不能用我的理论来实际用兵。
C.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
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军令纪律的要求
D.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从此,吴王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最终任命他做了将军。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以所著兵法求见吴国国王阖闾,吴王让其用一群女子来小试一下练练兵,结果失去了自己宠爱的两个妃子。
B.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孙武便陈设鈇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击鼓指挥他们,妇女们总是放声大笑,不得已,经吴王阖闾同意,将两个女队长杀了。
C.孙武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他们操练。妇女们一切动作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
D.吴国往西攻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这些都离不开孙武兵法。
【小题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大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赋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麻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分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有改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
(2)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分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