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墙外,诸军乘之,西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捷,群臣入贺闻:使……听到
B.功不细厥:他的
C.优赏之第:只是
D.秉将旄,皆其部曲部曲:部属、部下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B.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C.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D.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把他当做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
B.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韩世忠领受君命,率军渡江,巧设伏兵,大败金军。
C.韩世忠英勇善战,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朝野上下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的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韩世忠为官正直不阿、知人善任,又轻财好义,即使他解甲归田了,也淡然自如。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大王来何操?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小题6】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
⑤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⑥蚓无爪牙之利    
⑦北蛮夷之鄙人     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⑤/②③⑧/④⑥⑦B.①/②/③⑤⑥⑧/④⑦
C.①/②/③⑤⑧/④⑦/⑥D.①⑤/②/③⑧/④⑦/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2 05:3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裴②,戎之婿也,诛,戎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③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 (wěi):安静(多用于人名)。③蹇谔:正直耿介。“蹇”通“謇”,正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D.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时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B.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C.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D.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
B.巡狩,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其所守的疆土并发布政令。
C.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D.物故,亡故去世,《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对郎宫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B.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C.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D.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2)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万徹,雍州咸阳人。万徹少与兄万均随父在幽州,俱以武略为罗艺所亲待。寻与艺归附高祖。及太宗平刘黑闼,引万均为右二护军,恩顾甚至。隐太子建成又引万徹置于左右。建成被诛,万徹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及枭建成首示之,万徹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太宗累遣使谕意,万徹释仗而来。太宗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万徹寻丁母忧解职,俄起为右卫将军,出为蒲州刺史。会薛延陀率回纥、同罗之众渡碛,南击李思摩,万徹副李勣援之。与虏相遇,率数百骑为先锋,击其阵后,骑皆散,贼顾见,遂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十八年,授左卫将军,尚丹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太宗从容谓从臣曰:“当今名将,唯李勣、道宗、万徹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徹非大胜,即大败。”太宗尝召司徒长孙无忌等十余人宴于丹霄殿,各赐以貘皮,万徹预焉。太宗意在赐万徹,而误呼万均,因怆然曰:“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因令取貘皮,呼万均以同赐而焚之于前,侍坐者无不感叹。二十二年,万徹又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甲士三万自莱州泛海伐高丽,入鸭绿水,百余里至泊沟城,高丽震惧,多弃城而遁。万徹在军,仗气凌物,人或奏之。及谒见,太宗谓曰:“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因取书焚之。寻为副将裴行方言其怨望。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徹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B.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C.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D.于是廷验之/万徹辞屈/英国公李勣进曰/万徼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因除名/徙边会赦/得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太子,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玄武门事变遇害,李世民追谥曰“隐”。
B.尚丹阳公主,娶帝王之女为妻或帝王之女出嫁谓“尚”,有时也用于贵族之女出嫁。
C.长孙无忌,“长孙”为复姓,在我国姓氏中,“诸葛”“欧阳”“东方”等均为复姓。
D.高丽,即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政权,首都开京,由王建所立,曾为元朝附属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万徹胸藏武略,因而得到亲待。他和哥哥万均跟着父亲在幽州的时候,凭着武略被罗艺亲近优待;后来他又被隐太子李建成安排在身边任职。
B.薛万徹忠心侍主,但能认清形势。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率兵想攻入秦王府,李建成被杀,他逃到终南山隐居,李世民请他出山,他扔掉木杖而来。
C.薛万徹打仗勇猛,颇得太宗欣赏。他率领几百名骑兵作为先锋,袭击薛延陀的后方,并乘胜追击,斩获颇丰,唐太宗对他善于打大胜仗颇为赞赏。
D.薛万徹性情傲慢,心中不满朝廷。他在军队中不能宽厚地对待属下,曾经被人参奏,而唐太宗并没有治他的罪;但最后他因对朝廷不满而身败名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均朕之勋旧,不幸早亡,不觉呼名,岂其魂灵欲朕之赐也?
(2)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
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
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句是
A.服竟/ 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B.服竟/ 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C.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 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
D.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恒帝初/诏公卿郡园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谐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拜”是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迁”既可以指官职的调动,又可以指官职的晋升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太傅、太师、太保。
D.“建宁”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夏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助一项是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戴的粮食,替他们添置纺织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我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赶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父亲去世时,家中资产竭尽,十分贫困,为葬父亲,只能卖掉田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线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营道: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茕嫠:孤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治:惩办
B.吾几失君矣 几:差点儿
C.亦缓视徐按 按:安抚
D.用抃及吕公著荐 用:因为
【小题2】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   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