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 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小题1】下列对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更任城客:客居。
B.帝每欲与官,妃辄之。沮:沮丧,哀伤。
C.乘醉跨驴经县。治:治所,县衙。
D.力士之耻:以……为耻
【小题2】下列句子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知章)遂荐(之)于玄宗。
B.帝每欲与(之)官。
C.璘败,(璘)累系浔阳狱。
D.(李白)恳求还山,(玄宗)赐黄金,诏放归。
【小题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选出都能表现李白“诗酒狂傲”的诗仙形象的一组是(   )
①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②帝喜,赐食,亲为调羹。
③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④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
⑤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⑥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④⑥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②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30 02:2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
初,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袤书曰:“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窍贤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谓默曰:“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里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
注释: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尚书考功郎,专伐蜀事    典:主持,主管
B.诏书褒叹,之汲黯  比:比较
C.常愧有累清谈 清谈:清雅的言论,引申为公正的评价
D.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 敦重:敦厚庄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B.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C.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D.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默最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之语,后被晋武帝封为关内候
B.郑默爱惜百姓,在出任东郡太守时正值岁荒人饥,他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
C.郑默认为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
D.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
(2)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王章,字汉臣,武进人。崇祯元年进士。授诸暨知县。少孤,母训之严。及为令,祖帐归少暮,母诃跪予杖,曰:“朝廷以百里授酒人乎!”章伏地不敢仰视。亲友为力解,乃已。治诸暨有声。甫半岁,以才调鄞县。诸暨民与鄞民争挽章,至相哗。治鄞益有声,数注上考。十一年行取入都。时有考选翰林之命,行取者争奔竞,给事中陈启新论之。帝怒,命吏部上访册,罪廷臣滥徇者。尚书姜逢元、王业浩,给事中傅元初,御史禹好善等六人闲住;给事中孙晋、御史李右谠等三人降调;给事中刘含辉、御史刘兴秀等十一人贬二秩视事。吏部尚书田维嘉等乃请先推部曹,凡推二十二人,章与焉,授工部主事。章及任浚、涂必泓、李嗣京欲疏辨,惮为首获罪。李士淳者耄矣,四人不告而首其名,士淳知之,惧且怒,与章等大诟。而帝知维嘉有私,诏许与考。又以为首者必良士也,擢士淳编修,章等皆御史。章上疏请罢内操,宽江南逋赋。明年出按甘肃,持风纪,饬边防。西部寇庄浪,巡抚急征兵。章曰:“贫寇索食耳。”策马入其帐,众罗拜乞降,乃稍给之食。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边卒贷武弁金,偿以贼首,武弁以冒功,坐是数召边衅。章著令,非大举毋得以零级冒功。劾罢巡抚刘镐贪惰。又所部十道监司,劾罢其四。母忧归。服阕,还朝,巡视京营,按籍额军十一万有奇。喜曰:“兵至十万,犹可为也。”及阅视,半死者,余冒伍,惫甚,矢折刀缺,闻炮声掩耳,马未驰辄堕。而司农缺饷,半岁不发。章屡疏请帑,不报。逾月,贼陷真定,京师大震。襄城伯李国祯发营卒五万营城外,章与给事中光时亨守阜成门。城内外堞凡十五万四千有奇,三堞一卒。三月初登陴,阅十日始一还邸,栉沐易新衣冠。家人大骇,章不应。贼傅城下,章手发二炮,贼少却。顷之,各门炮声绝。时亨摄章走,章厉声曰:“事至此,犹惜死耶!”时亨曰:“死此与士卒何别?入朝访上所在,不获则死,死未晚也。”章从之,与时亨并马行。俄贼突至,呼下马。时亨仓皇下马跪,章持鞭不顾,叱曰:“吾视军御史也,谁敢犯!”贼刺章股,堕。章骂曰:“逆贼!勤王兵且至。我死,尔灭不旋踵矣。”贼怒,攒槊刺杀章而去。抵暮,家人觅尸,犹一手据地坐,张口怒目,勃勃如叱贼状。妻姜在籍,闻之,一恸而绝。赠大理寺卿,谥忠烈。本朝赐谥节愍。次子之栻仕闽为职方主事,亦死难。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B.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C.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D.两河旱/章檄城隍神/御史受钱或戕/害人神/殛御史/毋虐民/神血食兹土/不能请上帝苏一方/当奏天子易尔位/檄焚/雨大注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祖”意为“临行祭路神”,后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父亲去世。
C.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管理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文中的“忠烈”就是一个褒扬型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章很有胆略,巡按西北时,面对贼寇造反,他判断这只是贫寇索要食物,于是骑着马进入贼寇的营中,迅速平定了贼寇。
B.王章和任浚、涂必泓、李嗣京四个人想要上疏奏事,但是怕获罪,于是就以李士淳的名义上奏,这种做法引起了李士淳的不满。
C.王章视察军队,先喜后悲,军队战斗力很差,而且欠发军饷半年,王章多次上报朝廷请求饷银,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应。
D.王章精忠报国,在国家灭亡的最后时刻,与光时亨一起寻找皇上。在失手被擒之后,他大骂贼寇,至死不止,与贪生怕死、跪地求饶的光时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诸暨有声。甫半岁,以才调鄞县。诸暨民与鄞民争挽章,至相哗。
(2)三月初登陴,阅十日始一还邸,栉沐易新衣冠。家人大骇,章不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匡凝,光仪,蔡州人也。其父德諲事秦宗权,为申州刺史。宗权反,德諲攻下襄阳。梁太祖攻蔡州,宗权屡败,德諲乃以山南东道七州降。梁太祖初镇宣武,尝为宗权所困,闻德諲降,大喜,表为行营副都统,河阳、保义、义昌三节度行军司马。会其兵以攻蔡州,破之,德諲功多。德諲卒,子匡凝自立。是时,成㘨死,雷彦恭袭取荆南,匡凝遣其弟匡明逐彦恭,太祖表匡凝荆襄节度使,以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衰,藩镇不复奉朝廷,独匡凝兄弟贡赋不绝。

匡凝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为政有威惠。太祖攻兖州,朱瑾求救于晋,晋遣史俨等将兵数千救瑾,瑾败,与俨等奔于淮南。晋王李克用遣人以书币假道于匡凝,以聘于杨行密,求归俨等。晋王使者为梁得,太祖大怒。是时,粱已破兖、郓,遣氏叔琮、康怀英等攻匡凝,叔琮取泌、随二州,怀英取邓州,匡凝惧,请盟,乃止。

太祖昭宗,将谋代唐,畏匡凝兄弟不从,遣使告之,匡凝对使者流涕答曰:“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太祖遣杨师厚攻之,太祖以兵殿汉北,匡凝战败,以轻舟奔于杨行密。师厚进攻荆南,匡明奔于蜀。匡凝至广陵,行密见之,戏曰:“君在镇时,轻车重马,岁输于唐,今败乃归我乎?”匡凝曰:“仆世为唐臣.岁时职贡,非输贼也。今以不从贼之故,力屈归公,惟公生死之耳!”行密厚遇之。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迁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

(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匡凝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为政有威惠
B.匡凝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为政有威惠
C.匡凝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为政有威恚
D.匡凝为人/气貌甚伟/性方严喜/自修饰颇好/学问聚书/数千卷/为政有威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也有为其先人追授的。
C.山南东道:道是中国历史行政区域名,相当于后来的省。山南东道是唐朝的一个道。
D.弑:古代指臣下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与诛、杀、戮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凝的父亲赵德諲先在秦宗权手下,后投降梁太祖并受到重用,赵德諲死后赵匡凝继任。
B.因为唐朝衰落,藩镇割据一方,不再尊奉朝廷,但赵匡凝兄弟却依然向朝廷进贡,并没有停止。
C.梁太祖杀了唐昭宗想要谋划取代唐朝,赵匡凝没有听从。后被梁太祖打败,坐船投奔杨行密。
D.赵匡凝到达广陵,杨行密认为赵匡凝做节度使时向梁进贡财物,现在被打败了却来投奔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王李克用遣人以书币假道于匡凝,以聘于杨行密,求归俨等。
(2)仆世为唐臣.岁时职贡,非输贼也。今以不从贼之故,力屈归公,惟公生死之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随书·卢贲传》)

注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叫“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清”。东汉给予退职的三公、外戚、宗室、诸侯定期参加朝会的待遇,就赐给他“奉朝清”的名号,以示优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后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高祖深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B.卢贲虽读书不多,但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曾上表请求修订音律,并得到皇帝批准;后又受诏与人删定周、齐音律。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在被贬为怀州刺史后,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灌溉盐碱地,使百姓依靠它而受益。
D.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贪求权力、利益,他两度犯错,皇帝两度宽宥了他,但他终因自恃有功且言语不当而被弃用。
【小题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劢,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蔚、清河王岳之子也。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邱。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释。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文殊甚愧。既至邱,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后主不从,遂弃邱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后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B.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C.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D.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二十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C.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亲为楚王所杀,后他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人楚都郢城。
D.我国古代根据亡者社会地位不同,对亡者“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苟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也无憾。
B.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米纳。
C.高劢仁孝忠良,深受器重。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以重任。
D.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的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2)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