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行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忤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①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忠义传》,有删节)
【注】
①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②二帝:此处指宋徽宗(赵佶) 和宋钦宗(赵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教贯佐契丹以图金人阴:暗中
B.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第:只是
C.诏入见趣:急速
D.邈巷战不克:能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李邈 的“才略”和“忠义”的一组是
A.①国家祸乱自兹始②邈慨然复起就道
B.③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C.⑤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⑥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
D.⑦左右持之不得入⑧燕人为之流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逼李邈改变宋人的服饰装扮,又被李邈义正辞严地斥责。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2)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1 04:0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下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B.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C.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D.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恶:坏事
B.养好鹅,羲之往观焉 观:观赏
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觉:觉察
D.亦不复征之 征:征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却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2)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穆,字朗兴。性刚烈,有壮气,颇涉书史,好尚功名。世宗初,袭男爵。后除夏州别驾,寻加宁远将军,转泾州平西府长史。时刺史皇甫集,灵太后之元舅,恃外戚之亲,多为非法。穆正色匡谏,集亦惮之。转安定太守,仍为长史。还朝,拜左军将军,转河阴令,有严明之称。
时蠕蠕主婆罗门自凉州归降,其部众因饥侵掠边邑,诏穆衔命宣慰,便皆款附。明年复叛,入寇凉州。除穆辅国将军、假征虏将军、兼尚书左丞、西北道行台,仍为别将,往讨之。穆至凉州,蠕蠕遁走。穆谓其所部日:“夷狄兽心,唯利是视,见敌便走,乘虚复出。今王师来讨,虽畏威逃迹,然军还之后,必来侵暴。今欲赢师诱致,冀获一战,若不令其破胆,终恐疲于奔命。”众咸然之。穆乃简练精骑,伏于山谷,使赢步之众为外营以诱之。贼骑觇见,谓为信弱,俄而竞至。穆伏兵奔击,大破之,斩其帅,获生口杂畜甚众。
及六镇反叛,诏穆为别将,隶都督李崇北伐。都督崔暹失利,崇将班师,会诸将议曰:“朔州是白道之冲,贼之咽喉,若此处不全,则并、肆危矣。今欲选诸将一人,留以镇捍。不知谁堪此任?”众曰:“无过穆者。”崇乃请为朔州刺史,仍本将军,寻改除云州刺史。穆招离聚散,颇得人心。时北境州镇,悉皆沦没,唯穆独据一城,四面抗拒。久之,援军不至,兼行路阻塞,粮仗俱尽。穆知势穷,乃弃城南走,投尔朱荣于秀容。既而诣阙请罪,诏宥之。
萧衍遣将军曹义宗逼荆州,诏穆为使持节、南征将军、都督南征诸军事,大都督以援之。穆潜军径进,出其不意,至既大破之,生擒义宗送阙。以功迁卫将军,进封赵平郡开国公,增邑一千户。迁使持节,加侍中、车骑将军、假仪同三司。与大将军元天穆东讨邢杲,破平之。时元颢内逼,庄帝北幸,颢入京师。穆与天穆既平齐地,回师将击颢。穆先驱围虎牢,尽锐攻之。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时年五十三。庄帝还宫,追赠侍中、司徒公,谥曰武宣。
(节选自《北史·费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B.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C.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D.将拔/属天穆/北渡既无后继/人心离沮/穆遂降/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引入诘/让出而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爵,爵位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不同等级,有些爵位可世袭。
B.刺史,官名。汉武帝时开始设置,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蠕蠕,亦称“柔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先祖为东胡,原是鲜卑拓跋部的一个部落。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或称号,追赠的官职必须高于生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穆性格刚烈。外戚皇甫集仰仗权势,做不法的事,费穆面色严肃地向他进谏,皇甫集也很害怕。
B.费穆急君所难。蠕蠕首领婆罗门从凉州归降,部下因饥饿抢掠边境城镇,费穆主动前往安抚慰问。
C.费穆才能出众。六镇叛乱时,他隶属都督李崇参加北伐,在形势非常危急时,受到众人一致推举。
D.费穆战功赫赫。在萧衍派遣曹义宗率军逼近荆州时,费穆大破之,生擒曹义宗并且将之送到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乃简练精骑,伏于山谷,使赢步之众为外营以诱之。贼骑觇见,谓为信弱,俄而竞至。
(2)穆知势穷,乃弃城南走,投尔朱荣于秀容。既而诣阙请罪,诏宥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注)①绛侯: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坐:“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其改正错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认为绛侯是通常说的忠臣,而不是国家重臣,因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时绛侯虽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扶挽救国家。
B.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是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陷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所以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C.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2)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践祚: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文中指周孝闵帝即位。
C.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端忠君爱国,积极抗击敌军。面对敌将的劝诱,他拒不投降;他与民众一起坚守石城栅,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收复了杨氏壁。
B.薛端为人正直,选人唯才是举。他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得到周文帝的嘉奖;他选拔人才不以门第高贵为标准,而是先看德才。
C.薛端敢于直谏,提出不同意见。他劝说文帝不要匆忙登基称帝号;当宇文护要废黜孝闵帝时,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宇文护。
D.薛端治政有方,深得别人尊重。他任蔡州刺史,施政宽厚,深得人心;当他改任基州刺史时,蔡州百姓纷纷请求上级让其留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②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解琬,魏州元城人也。少应幽素举,拜新政尉,累转成都丞。因奏事称旨,超迁监察御史,丁忧离职。则天以琬识练边事,起复旧官,令往西域安抚夷虏,抗疏固辞。则天嘉之,下敕曰:“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圣历初,复迁侍御史,充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咸得其便宜,蕃人大悦,以功擢拜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持节西域安抚使。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为政务存大体,甚得人和。景龙中,迁右台御史大夫,兼持节朔方行军大总管。琬前后在军二十余载,务农习战,多所利益,边境安之。
景云二年,复为朔方军大总管。琬分遣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等校料三城兵募,于是减十万人,奏罢之。寻授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赐爵济南县男。以年老乞骸骨,拜表讫,不待报而去。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听其意,其禄准品全给。寻降玺书劳之曰:“卿器局坚正,才识高远,公忠彰其立身,贞固足以干事。类张骞之出使,同魏绛之和戎。职绾文武,功申方面,勤于王家,是为国老。顷者,顾斯侧景,愿言勇退,深惜马援之能,未遂祁奚之请。然章疏频上,雅怀难夺。今知脱屣归闲,拂衣高谢,固可以激励颓俗,仪刑庶僚。永言终始,良可嘉尚。宜善摄养,以介期颐。”
未几,吐蕃寇边,复召拜左散骑常侍,令与吐蕃分定地界,兼处置十姓降户。琬言吐蕃必潜怀叛计,奏请预支兵十万于秦、渭等州严加防遏。其年冬,吐蕃果入寇,竟为支兵所击走之。俄又表请致仕,不许,迁太子宾客。开元五年,出为同州刺史。明年卒,年八十余。
(节选自《旧唐书•解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B.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C.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D.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即“遭逢居丧”之意,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多指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
B.“圣历”是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
C.“致仕”是“致仕官”的简称。“致”是“到任”的意思,“致仕”指官员上任。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一种委婉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琬善于治边,功劳显著。他受命处理边境事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习练军备,让边境地区保持了安宁的局面。
B.解琬屡受重用,多次请辞。他屡次受到皇帝的重用,也多次上疏皇帝请求退休,但他的请求一直都没有得到允许。
C.解琬尊重客观,实事求是。他办事不主观臆断,曾经命令多位部下实地调研地方的募兵实况,然后才上奏裁军。
D.解琬精于预测,善于谋划。面对吐蕃入侵、分界的现状,他大胆预测这背后藏着巨大阴谋,上书请求要严加防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必修四文言文单元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