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B.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C.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D.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B.迁,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情况比较复杂,既指选用提拔,也指平调。
C.正朔,既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指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初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是个少有才名的人。他十八岁遍能诵诗属书,后被孝文帝召为博士。
B.贾谊是个富有政治才能的人。他曾提出让留在京城的诸侯回到自己封地去的中肯建议,得到皇帝的认可,他也因此受天子提议位列公卿。
C.贾谊是个命途多舛的的人。他曾因东阳候、冯敬之等人的嫉妒而遭到皇帝的疏远,加之皇帝认为他没尽到师傅的责任抑郁而死。
D.贾谊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做梁怀王太傅时,梁怀王因骑马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老师的失职,因此哭泣了一年多后便死去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1 04:48: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世隆传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弱冠,登金正大四年进士第,辟为县令。遵父属,遂辞官,益笃于学。
岁壬辰,父殁。癸巳,严实招致东平幕府,俾掌书记。世隆劝实收养寒素,一时名士多归之。壬子,世祖时方图征云南,以问世隆,对曰:“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夫君人者,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世祖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
中统元年,擢燕京等路宣抚使,时中书省檄诸路养禁卫之羸马,数以万计,刍秣与其什器,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后除世隆太常卿,兼提举本路学校事。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
九年,为东昌路总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
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二十二年卒,时年八十。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于学 笃:专心
B.吾事矣 济:成功
C.其事亦 寝:被搁置
D.时有妖言 狱:监狱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之后,徐世隆被严实招到东平幕府做掌书记,并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使他获得天下许多名士。
B.徐世隆在处理清沧地区盐税问题时,综合查验,改变了前任亏空的状况,增加了若干盈余,深得朝廷赏识。
C.徐世隆调任淮东,上疏劝谏阻止世祖征讨日本的行动,言语切中事理,立即得到皇帝和当权者的认可。
D.在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任上,徐世隆对朝政的推行、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的拟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小题3】请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小题4】徐世隆对饲养禁卫军数万匹瘦弱马一事不做准备的理由有哪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白益傲放 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命之     衡上疏陈事
B.所业投贺知章 何面目归汉
C.遂荐玄宗   而君幸赵王
D.白长笑去   臣诚恐见其于王负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字“太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房陵王杨勇,小名睍(注)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为洛州总管,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獉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帝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遂止。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尝文饰蜀铠,帝见而不悦,因诫之曰:“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恐汝忘昔时之事,故赐汝旧刀一枚,应知我心。”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曰:“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下诏:“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后晋王广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后始构夺宗之计。勇知其谋,计无所出。晋王又令段达私货东宫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内外諠谤,过失日闻,帝惑之。开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废之,以安天下。”左卫大将军元谏曰:“废立大事,天子无贰言。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辞直争强,声色俱厉,帝不答。时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冤,皇太子广遏不得闻。帝遇疾而崩,广秘不发丧,伪敕赐勇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注)睍:音xiàn。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B.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C.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D.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出来做官。文中就是后一种意思。
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文中内史御正官级低于大司马。
C.受禅,上古时推荐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D.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勇在北周时多次被晋封,颇受赏识。因武元军功被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后又晋上柱国等职,并统领京师所有的禁卫军。
B.杨勇了解时局,遇事有见地。文帝欲迁百姓充实北部边地,杨勇认为主暗时昏才使百姓流离失所,如能使百姓沐浴恩德,他们定会返归本土,移民入边劳民伤财。
C.杨勇喜奢华铺张,受到训诫,杨勇曾因装饰一件蜀地的铠甲,受到文帝告诫,后又因大设宴席接待朝臣,被文帝斥责违背礼制,下诏令其停止。
D.杨勇率直任性,遭人构陷。杨勇行事直率,加之晋王杨广构陷,致使朝廷内外诽谤不断,文帝被谗言迷惑,先废他太子之位,后下旨将他赐死,朝臣中竟无人为他申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
(2)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秦王拜斯为客卿。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B.博士,既是从战国开始一直沿用的古代学官名,又指通晓古今、能言善变之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如军屯吏则称军屯仆射,永巷宫人则称永巷仆射。
D.夷三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也叫做“诛三族”,即族诛,犯重罪者的所有亲属都将被诛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李斯年轻时不过是郡中一小吏而已。厕所中的老鼠与仓库中的老鼠的不同境遇,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日渐显达的人生之路。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大肆宣扬私学之弊端,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D.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他自比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认为智不及此三人的自己因忠而死于比桀、纣、夫差还无道的秦二世,是应当的。其言语中充满了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2)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