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秦王拜斯为客卿。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B.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C.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D.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B.博士,既是从战国开始一直沿用的古代学官名,又指通晓古今、能言善变之人。
C.仆射,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如军屯吏则称军屯仆射,永巷宫人则称永巷仆射。
D.夷三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也叫做“诛三族”,即族诛,犯重罪者的所有亲属都将被诛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李斯年轻时不过是郡中一小吏而已。厕所中的老鼠与仓库中的老鼠的不同境遇,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日渐显达的人生之路。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大肆宣扬私学之弊端,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D.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他自比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认为智不及此三人的自己因忠而死于比桀、纣、夫差还无道的秦二世,是应当的。其言语中充满了强烈的抑郁不平之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2)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2 10:0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节闵皇帝讳恭,字修业,广陵惠王羽之子也。母曰王氏。帝少有志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正始中,袭爵。位给事黄门侍郎。帝以元叉擅权,托称瘖病,绝言垂一纪。居于龙花佛寺,无所交通。永安末,有白庄帝,言帝不语,将有异图。人间游声,又云常有天子气。帝惧祸,遂逃匿上洛。寻见追蹑,送京师,拘禁多日,以无状获免。
及庄帝崩,尔朱世隆等以元晔疏远,又非人望所推;以帝有过人之量,将谋废立。恐实不语,乃令帝所亲申意,兼迫胁。帝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悦。及元晔至邙南,世隆等奉帝东郭外,行禅让礼。太尉尔朱度律奉路车,进玺绂。服衮冕,百官侍卫,入自建春、云龙门。
普泰元年春二月己巳,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群臣拜贺。礼毕,遂登阊阖门大赦。以魏为大魏,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罢税市及税盐之官。庚午,诏曰:“自秦之末,竞为皇帝,忘负乘之深殃,垂贪鄙于万叶。予今称帝,巳为褒矣!可普告令知。”
二年春闰三月,高欢败尔朱天光等于韩陵。
夏四月辛巳,高欢与废帝至芒山,使魏兰根慰喻洛邑,且观帝之为人。兰根忌帝雅德,还致毁谤,竟从崔陵议,废帝于崇训佛寺,而立平阳王修,是为孝武帝。
帝既失位,乃赋诗曰:“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时运正如此,唯有修真观。”五月丙申,帝遇弑,殂于门下外省,时年三十五。孝武帝诏百司赴会,葬用王礼,加九旒、銮辂、黄屋、左纛,班剑百二十人。后西魏追谥节闵皇帝。

(选自《北史·魏本纪第五》,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于龙花佛寺,无所交通 交通:交往
B.拘禁多日,以无状获免  无状:没有礼貌
C.服衮冕,百官侍卫 侍卫:侍从护卫
D.兰根忌帝雅德,还致毁谤 毁谤:以言语攻击嘲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桢,辽阳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桢少好学,尝业进士。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是时,奚、霫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年六十九。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B.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C.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D.贼平/封河内郡王/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称进士。一甲授官,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
C.路,我国古代宋元时期最高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划。
D.薨,古代用于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从汉朝开始太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桢少年好学。即使祖上为官,也不曾荒废学业,还曾经学习准备考取进士。
B.高桢不畏权贵。痛打海陵王宠爱之人,以致掌权的人憎恨他。
C.高桢尽责政事。虽然因病免官了,但还惦记着某事还未决定,某事还未上奏。
D.高桢方正严肃,简朴沉静。家里没有供养歌伎,即使和妻子、儿女端坐一整天,也不苟言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言语段划线句子:
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2)课内文言文《师说》中句子: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论语》读本中句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同类题3

课外文言文阅读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坏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者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念墩不过土一抔耳     窃:私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然得之 冰,水为之,寒于水
B.亦必不舍此而他也 及其所既倦
C.方知不从外观之 吾还也
D.今一彘首故     丹不忍己之私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    )
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
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 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   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 
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
(3)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国珑,字信侯,奉天人,隶汉军籍。康熙三十年,由笔帖式授山东文登知县。县俗愚悍,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副将某以匿妓蚀饷,军大,夜半斩关出屯东郊。国珑闻变,单骑往谕曰:“吾与军民同疾苦,有冤当诉我,何妄动为?”众犹汹汹,国珑当炮立,曰:“吾不忍见尔曹族诛,请先试若炮。”众动色,曰:“公廉明,军何敢犯,然事已至此,奈何?”国珑力任保全。究其故,得实。缚妓抶之,众泣拜而散,副将寻被劾去。
岁饥,奸民骚动,国珑历村墟,给赈抚谕,捕治凶渠,民赖以安。邑豪宋某以邻妇贷钱不偿息杀之。吏役得赂,皆为豪掩,又以千金贿国珑。国珑怒,覆验妇有重伤,得其情,置豪于法。邑故濒海,副将林某缚商舶之泊岛屿者数千人,指为寇,国珑讯释之,别捕诛真盗四十余人。
五十年,擢山西泽州知州。岁祲,发常平仓以贷民,克期输还无爽。又减耗羡,革陋规,省徭役,平物价,民情大悦。国珑尝以论事忤太原知府某,某嗾人诬揭之,坐罢任。州民鸣钟鼓罢市,欲阙。既而得白,留原任。时平阳民变,巡抚檄国珑以兵往,国珑曰:“是之乱也。”单骑驰赴,民皆额手曰:“佟公至,吾属无虑矣!”乃安堵受抚。五十九年,以疾乞免。后以所属高平令亏帑,被逮,责偿万金,民感其惠,捐金投州库代偿其半。
【注】①汉军: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②笔帖式:清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满汉章奏文书。③常平仓:官府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④耗羡: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另征的部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大,夜半斩关出屯东郊噪:众人呼叫,叫嚷
B.得其情鞫:审问
C.州民鸣钟鼓罢市,欲阙诣:到,前往
D.是之乱也速:快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B.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C.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D.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佟国珑为政不尚严峻。他任文登县知县时,由于该县民风愚顽彪悍,曾有人劝告他要措施严厉,国珑则认为严厉峻急不是百姓之福。:学|科|网Z|X|X|K
B.佟国珑为官清正严明。文登富豪宋某因借贷事杀害邻妇,还妄想贿赂国珑以图逍遥法外;国珑 经调查发现了该富豪罪行,并依法处置。
C.佟国珑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任文登县知县时,他妥善平息了军人闹事;任泽州知州时,州民罢市闹事,他没有依上级命令发兵镇压,而是单骑前往安抚。
D.佟国珑受到百姓的爱戴。因所管辖的高平县县令亏损了公款,国珑受连累遭逮捕,并被责成赔偿上万钱,百姓捐钱到州府库,替国珑偿还了一半。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国珑当炮立,曰:“吾不忍见尔曹族诛,请先试若炮。”
⑵岁祲,发常平仓以贷民,克期输还无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D.伺者因此觉知     因厚赂单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
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并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空以身膏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