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房陵王杨勇,小名睍(注)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为洛州总管,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獉领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帝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遂止。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尝文饰蜀铠,帝见而不悦,因诫之曰:“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恐汝忘昔时之事,故赐汝旧刀一枚,应知我心。”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曰:“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下诏:“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后晋王广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后始构夺宗之计。勇知其谋,计无所出。晋王又令段达私货东宫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内外諠谤,过失日闻,帝惑之。开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废之,以安天下。”左卫大将军元谏曰:“废立大事,天子无贰言。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辞直争强,声色俱厉,帝不答。时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冤,皇太子广遏不得闻。帝遇疾而崩,广秘不发丧,伪敕赐勇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注)睍:音xiàn。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B.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C.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D.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出来做官。文中就是后一种意思。
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文中内史御正官级低于大司马。
C.受禅,上古时推荐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D.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勇在北周时多次被晋封,颇受赏识。因武元军功被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后又晋上柱国等职,并统领京师所有的禁卫军。
B.杨勇了解时局,遇事有见地。文帝欲迁百姓充实北部边地,杨勇认为主暗时昏才使百姓流离失所,如能使百姓沐浴恩德,他们定会返归本土,移民入边劳民伤财。
C.杨勇喜奢华铺张,受到训诫,杨勇曾因装饰一件蜀地的铠甲,受到文帝告诫,后又因大设宴席接待朝臣,被文帝斥责违背礼制,下诏令其停止。
D.杨勇率直任性,遭人构陷。杨勇行事直率,加之晋王杨广构陷,致使朝廷内外诽谤不断,文帝被谗言迷惑,先废他太子之位,后下旨将他赐死,朝臣中竟无人为他申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
(2)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0 04:48: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没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之,谓其意在得。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其家 止:让……停留B.谓其意在得 直:通“值”,偿值
C.丁益之 异:奇特D.不言赠别   殊:完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3)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
【小题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泥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日:“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四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基平居教他子弟赏用此语吾耳熟焉故熊详也其施于处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将必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有删改)

(注)①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墓道。表:墓碑。②矧(shěn):况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B.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C.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D.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对已死的父亲的敬称,意思同先考,只是更显得庄重,“皇”并无皇家皇室之意。
B.卜吉:占卜选择墓地。丧俗中,葬地和葬日皆由卜筮来决定,若吉,方能行事。
C.戌:天干的第十一位,可与地支中的甲乙丙丁等相配来纪年,“岁行在戌”的意思是“遇上戌年”。
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
B.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母亲十分孝顺,在母亲去世后还常常涕泣感念;对孩子寄予厚望,叮嘱夫人将来要把自己留下的话告诉孩子。
C.欧阳修的母亲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穷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的事情讲给儿子听;在儿子为官后仍不忘教育他处世的正确态度。
D.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公孙景茂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闻而嘉之 ②谨拜表以闻
B.①赐以马舆,便道之官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上幸洛阳,景茂谒见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D.①访以政术    ②访风景于崇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階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古代指遭逢母亲丧事,也叫“丁外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按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文中公孙景茂因母忧去职,居家守丧。
B.陛下:陛,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秩:文中指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品级或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要根据年终考评确定,俸禄因功罪而增减乃至取消。
D.谥:谥:即谥号,分官谥和私谥。官谥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景茂博览群书。他在北魏时期,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删,被时人称为“书”。
B.公孙景茂治州有方。治理地方法令清静,恩施百姓,赡济孤弱。平陈战役时,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煮粥熬药,救助灾民,救活数以千计的灾民。
C.公孙景茂声绩显著。他前后历职,都有德政,常受皇上恩赐,并下诏褒扬。征召入朝吏民遮道号泣;死后朝廷赠谥为康。
D.公孙景茂扬善化恶。他关心民疾,深人百姓,阅视产业,在大庭广众之中称赞善持家的;教诲有过错的,并不宣扬,使百姓知礼而行;他深得百姓爱戴。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
(2)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