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祐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
② 啬夫:农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B.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07 02:1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守敬传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时刘秉忠、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州西紫金山,荣使守敬从秉忠学。 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餐矣。”授提举诸路河渠。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又言:“金口,其水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

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

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十七年,新历告成,守敬与诸臣同上奏曰:臣等窃闻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余次。

二十八年,朝廷遣守敬相视,滦河既不可行,泸沟舟亦不通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霸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四,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事者如此,人不为餐矣    素:空
B.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 比:比较
C.至于日,帝不为馋  晏:晚,迟
D.周、秦之间,间余次 乖:按照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禀性与众人大不相同的郭守敬,在祖父的要求下跟着刘乗忠一同学习知识。
B.郭守敬一生的科学贡献很多,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C.郭守敬对于水利建设有着独特的见解,又敢于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成宗帝在遇到水灾时说郭守敬是神人,赞扬了郭守敬所建水利工程的伟大。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可以广京畿之漕。
(2)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
【小题4】请简要概括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处存,京兆万年人。世籍神策军,家胜业里,为天下高。父宗,巧射利,侈靡自奉,僮千人,以此奋累除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遥兴元节度使。处存自右军镇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定州制置使,累迁义武节度使。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外约王重荣连盟,进屯渭桥,而泾州行军司马唐弘夫亦屯渭北。诏处存检校尚书右仆射督战,俄拜东南面行营招讨使。中和二年,授京城东面都统。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素善李克用,又故婚好,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卒共平京师。王铎差兴复功,以勤王举义处存为第一,收城破贼克用为第一。迁检校司空。复出兵三千属大将张公庆会诸军捕巢泰山,灭之。进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令孜讨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处存临事通便宜,有大将风。幽、镇兵悍马强,其地势也而易、定介于其间,侵轶岁至。及李匡威得志,谋并取之。处存善修邻欢,内抚民有恩,痛折节下贤,协穆太原以自助,远近同心。岁时讲兵,与诸镇抗,无能侵轧者。累加侍中、检校太尉。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太师,谥曰忠肃。三军迹河朔旧事,推子郜由副使为留后,昭宗从之。累拜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进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王处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B.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C.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D.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策军,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成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禁军。
B.“领”表示领受,与“除”“授”“拜”意思相同,都表示官职授予,“徙”则表示官职调动。
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西晋始置,多为虚衔,无实职,可以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的“朔”都是指北方,唐末“河朔三镇”体现了当时藩镇割据的形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处存家境殷实,出身富裕之家。他家族世隶属于神策军,他父亲王宗,善于追求财利,有奴仆千人,由于资财而显达。
B.王处存忠于君主,联合有用之人。他对外王重荣订约结盟,为了联合李克用先后派遣使者十人前去劝说开导并迎接。
C.王处存内外用心,确保地区安全。他对内安抚百姓,礼待贤士,对外与太原交好,训练军队,军力强大,保障不受侵犯。
D.王处存对国有功,享有身后哀荣。他救援皇帝、平定叛乱,多次升迁;死后被封太子太师,其子也得到提拔,后做太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
(2)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节好礼多归之。至于行功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之患:担忧
C.行功邑,重之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捐:捐献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善,陈孺子为宰臣壮也,犹不如人
B.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不如善遇之
D.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2分)()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小题5】(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译: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2分)
译: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