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节好礼多归之。至于行功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之患:担忧
C.行功邑,重之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捐:捐献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善,陈孺子为宰臣壮也,犹不如人
B.士之廉节好礼多归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不如善遇之
D.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2分)()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小题5】(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译: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2分)
译: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7-20 11:2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以荫知盐山县。岁饥,谕富室出粟,平其直予民,不能籴者,给以糟籺,所活数万。
通判定州,都部署夏守恩贪滥不法,转运使使参按之,得其事,守恩谪死。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伐竹,并税簿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历知兴元府,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
朝廷患边费益广,参建议辇钱边郡,以平估籴,权罢入中法,从之。比其去,省榷货钱千万计。召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与安抚使郭申锡相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
嘉祐七年,召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抃曰:“参为主计,外台将承风刻剥天下,天下之民困矣。”乃改群牧使。诏王安石、王陶置局经度国计,参言:“官各有职,臣若不任事,当从废黜。不然,乞罢此局。”从之。
治平初,加集贤院学士、知瀛州,赐黄金百两,帅臣有赐自参始。再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以疾解边任,判西京御史台,起知曹、濮二州。神宗久知其才,书姓名于殿柱。以知永兴军,不行,卒,年七十四。
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选自《宋史•李参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B.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C.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D.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屈平字原,曾点字皙,李白字太白,李渔字笠翁。
B.“荫”,即恩荫。又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C.“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级等。
D.“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乌台、宪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参关心民生。他任盐山知县时,遇到荒年,就告谕富有人家拿出粮食,平价售给百姓,有贫穷买不起的,就发给酒糟和粮食的碎屑,救活了几万人。
B.李参敢于改革。任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时,为解决兵士缺粮问题,他参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先贷钱给百姓,待粮食收获后以粮偿贷,史称“青苗钱”。
C.李参懂得应变。在朝廷为边防费用增加而担忧的时候,他建议运钱到边界各州,平价买进粮食,为朝廷节省了数以千万的边防货物交易费用。
D.李参练达能干,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提出的建议常被采纳,他加官后作为长官受到赏赐,后来神宗赵顼甚至把李参的名字写在殿柱上以示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2)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会遣官录囚,受宁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立收其印绶。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牛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待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诏杖简六十遣戍,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三年进士登:中选。
B.下镇抚覆勘:审问。
C.受宁欲出和属:亲属。
D.龙抗疏争,其事寝:停止。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龙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大盗刘六,数败之
②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
③奏罢淮西官马种牛
④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⑤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
⑥龙独执正东山罪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龙明察实情,巡行查案明断处治。他出任云南、江西巡按期间,查办卢和、凤朝明、宸濠等案,均能察得实情,秉公明断,处理相关当事人。
B.唐龙治边有方,救灾防御兼行不误。他任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政事务,上奏陈述多项救荒措施,同时巩固边防,率兵多次击败入侵之敌。
C.唐龙执法公正,不因皇帝好恶妥协。他任刑部尚书,审理刘东山诬陷张延龄案,皇帝厌恶张延龄,只有唐龙不妥协,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
D.唐龙晚年获罪遭黜。他晚年重任南京吏部尚书,遇事都询问依赖下属官员,加之年老多病,被属下欺骗,获罪被黜为平民,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
(2)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高祖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元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碑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马步千人,南逆仙碑。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碑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仲深之而不为报让:责备
B.渡南岸,当深处之置:放置
C.藻边,永免官爵而已徙:迁徙
D.自马步千人,南逆仙碑将:率领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B.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C.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D.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永年少时虽然武艺超群,但缺少学问。有朋友给他一本书,他竟然不理解,答不出朋友从书中提出的问题。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巧置迷惑敌人的标记,并设伏兵,一战而大获全胜。
C.傅永临阵作战勇敢,七十多岁时还亲自率兵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敌人用箭把他的大腿射伤,他拔出箭继续战斗,把敌人打得大败。
D.傅永具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上表请求让傅永为将,未得到朝廷允许,对此傅永颇有怨言;八十多岁了,他还能骑马射箭弄矛。
【小题4】(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
(2)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日:“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吉。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日:“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爰书(注),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是。

(选自《明史》)

(注释)爰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B.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C.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D.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擢户部主事/太祖即位/转左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一般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此处指穿着粗布衣裳。
B.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司法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廪,官家供应的粮食,这里指俸禄。“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廪稍”与此相似。
D.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勤于政务,不辞劳苦。到浙西治理洪水时,他日夜谋划治水之事,与人民同甘共苦,不忍独自享受舒适环境。
B.夏原吉尽职尽责,秉公执法。在代理皇帝所到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期间,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处置犯罪的禁卫军官。
C.夏原吉心有雅量,待人宽厚。同事偶有小错,原吉为其掩盖不张扬;陈瑄厌恶原吉,原吉却实事求是地称赞他的才能。
D.夏原吉处事谨慎,严于律己。他审阅案卷时慎之又慎;一次外出饮酒归途中遇雪,同行者过宫门没下马,他立即劝诫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
(2)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
(3)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②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