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二)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仕进之事遑:闲暇,空闲
B.公爱班固而崔骃忽:忽略
C.窦氏之兴,自孝文肇:开始
D.矜矜业业,无无荒殆:危险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B.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C.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D.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骃十三岁便能通晓《诗》《易》《春秋》,博学多才,通晓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于写文章。
B.崔骃呈上《四巡颂》以称颂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亲睐,予以破格提拔。
C.窦太后掌朝后,窦宪以贵戚身份出入传递诏命。崔骃献书告诫窦宪要谦恭崇德,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永泽恩惠。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
(2)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7 12: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余力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先生雅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居平善病 善:多
C.俾鬻以治奁具   鬻:买
D.敢自爱余力耶   爱:吝啬
【小题2】对本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寸缣尺素:原指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文中借指小幅书信。
B.解元:指科举考试中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并获得第一名的人。
C.奁具:原指古代女子盛梳妆用品的盒子,文中指嫁妆。
D.讣: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文中指王武先生的死讯。
【小题3】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为人孝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⑵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以易薪粟几罄矣。
【小题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不超过25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期年,冯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门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进冯而请之曰:“门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闻冯烧券书,怒使使召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文奉邑少,而民尚多不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
①出钱:放贷。
②代舍:上等客馆。
③要期:约定日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入不足以客奉:供养
B.乃持券前合之如:如同
C.虽守而之十年责:索取
D.非所以厉士民君声也彰:表扬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出钱薛圣人不凝滞
B.为民无者以为本业也及其所既倦
C.而民尚多不时与其息斧斤时入山林
D.孟尝君乃拊手谢之天柱高北辰远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B.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C.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D.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门客三千,收入不足以招待这些门客,所以派人到薛邑放贷,可是遇到年景不好,收不来利息,因此发愁。
B.冯到达薛邑后,按照孟尝君的旨意大摆酒席,聚集贷钱者,将债券逐一核对,与有偿还能力的人签订了偿还期限。
C.冯在收债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贫穷者实在无力偿还,于是就假借孟尝君的名义烧掉债券,免除了他们的债务。
D.对于冯烧毁债券的做法,孟尝君非常不满意,但经冯解释,明白了其中的利弊,最后拍手道谢,表示赞赏。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2)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   构:通“购”,购买
B.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鄙:边邑、边境
C.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 视:看待、对待
D.会秦王廷美尹京 尹:治理,担任……府尹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一组是
①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②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③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   ④端愈谦让不自当
⑤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⑥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征讨河东时,吕端任开封府判官,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立即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C.吕端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D.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因为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趁吕端不上朝时弹劾中伤吕端,吕端对流言不以为虑。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
(2)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选自《旧唐书 韩愈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父兄
从:堂房亲属
B.操行坚正,于世务
拙:笨拙,不擅长
C.是改太子右庶子
坐:定罪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
勒:雕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此论喧朝列  
称荐公卿间
B.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大抵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C.执政览其文而怜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颇厚
D.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阮籍宇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2)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 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3)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籍都亭奏记曰(__________)
(2)日而还(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释义。
(1)补吏之召,非所克(_____)
A忍受
B难堪
C胜任
D可以
(2)籍由是不世事(_____)
A赞许
B参与
C给予
D交往
【小题3】用“/”给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小题5】依据第(2)段内容,简要概括阮籍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