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节选自《明史·赵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B.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C.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D.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小题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期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C.“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D.“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戴孝任职。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2 02:2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从秦王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假宽恕,饶恕。④秦王与后文的“大宗”均指李世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D.南街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区名,指京羲地区。唐代的国都为长安,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设京兆尹来管辖。
B.尚辇奉御,官名,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炀帝始建尚辇,为殿内省六局之一,后改为奉御,唐、宋沿置。
C.古代置殿阁大学士,以阁在宫内,谓之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称为入阁预机务,省称“入阁”。
D.突厥是北方一个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最早游牧于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北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谋逆弑杀隋帝,不肯投靠李渊而失败;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B.宇文士及担任奉御时与时任殿中少监的高祖交往密切。高祖亲写诏书邀请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公开派家童赴长安进献金环表明心迹。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先后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里谈话。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在旁边随声附和,太宗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宇文士及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了气,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惊异。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   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俾削定。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嘉靖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
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杨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B.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C.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D.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之意。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三年年后除去丧服。
B.移疾,犹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古代的退休说法还有乞骸骨,致仕,致政,致事,视事,休致。
C.柳星,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星。唐代刘禹锡《赠别约师》诗中就有“话旧还惆怅,天南望柳星。
D.光禄少卿一般有二人,从四品上。光禄少卿是光禄寺的副长官,负责辅佐光禄寺卿,办理宴劳荐飨诸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敢于直言劝谏皇帝。他极力上书劝阻武宗皇帝便服出行,因此他被世宗看重,得以担任要职。杨慎也不负所望,时常巧妙劝谏皇帝。
B.杨慎少时颖悟,才思敏捷。武宗在翰林院提问,大家都答不上来,杨慎却能回答,并且列举《周礼》、《史记》、《汉书》作答。
C.杨慎爱好读书穷理,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拜访杨一清回来后,他用力于攻读古学充军边远后,更是利用闲暇,对书无所不读。
D.杨慎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武宗时,直言劝谏,后面就称病归家。世宗即位后,担任经筵讲官,后面因为议礼,为世宗皇帝所厌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父用,仕金,由束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降,用犹力战,遂生获之。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徇地山东,未尝妄杀一人。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正毅。德裕通《左氏春秋》,少拳勇善射,从其舅解昌军中。金将武仙杀真定守史天倪,仙既败走,其党赵贵、王显、齐福等保仙故垒,数侵掠太行。太宗择廷臣有才辩者往招之,杨惟中以德裕荐。遂使真定,降齐福,擒赵贵,王显亡走,德裕追射杀之,其地悉平。诏赐井陉北障城田。中统三年,李璮平,世祖命德裕曲赦益都。宋臣夏贵围宣抚使张庭瑞于虎啸山,实薪土塞水源,人无从得饮。帅府檄德裕援之。德裕夜薄贵营,令卒各持三炬,贵惊走,追及鹅溪,馘千人,获马畜兵仗万计。升京畿漕运使。

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南征,授佥行中书省事。遂从下安庆。至镇江,焦山寺主僧诱居民叛,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命德裕先入城抚定。宋平,赐予有加。奉旨求异人异书。平章阿合马谮丞相伯颜杀丁家洲降卒事,奏以德裕为中书参政,欲假一言证成之,德裕辞不拜。久之,得签行省事。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德裕言:“四人者,皆新降将,天子既宠绥之,有地有民,盈所望矣,方誓报效,安有他觊。奈何以疑似杀四守,宁知非反间耶?”尽复其官拜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五年卒,年六十九。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谥中肃。

(节选自《元史.焦德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B.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C.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D.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帅帖哥逻得其檄/即械郡守许定国等/四人使承反状/将籍其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用以褒贬善恶,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B.曲赦,古代赦令的一种,属于特赦,是指独赦一地、两地或多地的赦令,而不是普赦天下。
C.《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
D.行中书省,民间简称“行省”,是从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是现在“省”的雏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德裕出身官宦之家,勇猛善射,还通晓《左氏春秋》。其远祖焦赞曾镇守瓦桥关,父亲焦用曾任金朝千户,驻守雄州北门。
B.焦德裕富有辩才,不辱使命。金将武仙败走后,其余党依旧作乱。经人举荐,朝廷派焦德裕前往,他先后击败齐福,生擒赵贵,射杀王显,使真定得到平定。
C.焦德裕善于用兵。张庭瑞被夏贵围困在虎啸山,焦德裕率军救援,夜间直逼敌军大营,让每位士兵手拿三个火把,惊走敌人,后趁势追杀,斩获极多。
D.焦德裕为人正直,不为利诱。阿合马以丁家洲降卒被杀一事诬告丞相伯颜,并以举荐焦德裕为中书参政为条件,想得到焦德裕的证词以证实对伯颜的诬告,焦德裕推辞不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其忠壮,释不杀,复旧官。
(2)丞相阿术既诛其魁,欲尽坑其徒,德裕谏止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缜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柩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殊请罢内臣监兵,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 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帝乘舆将往视之,未行,巳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小题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B.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C.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D.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辆封上/帝重其慎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试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赐予进士的资 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晏殊所担任的“资政殿学士”,是宋代皇帝特设、以示尊宠的一种官职名,与后来设立了“资政殿大学士”一样,均无吏守、无职掌,仅出入待从,以备皇帝咨询国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而皇后、皇太后 依从于皇帝,同样享有庙号,如文中的“章献太后”。
D.“侍经筵”是指廷臣入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宋代始称 “经筵”,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职位为儒臣之荣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而又退企轻视诏令、役使官兵,这 些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性格弱点导致他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
C.晏殊改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突出的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反映了晏殊在当朝的声望。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欲荀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2)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译文:
(3)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
译文: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