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1992~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D.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小题2】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腹地范围广阔
C.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D.技术水平高
【小题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的阻隔
C.夏季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5-08 06:40: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有哪些?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三角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3)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气温在不断升高,专家估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13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27毫米。这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4)在图示区域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同类题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的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等八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土地面积共7.6万平方千米。读下面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表皖江城市带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及判别标准
(注:H、J分别为环境和经济实力)
【小题1】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皖江城市带
A.2008年-2011年,处于环境滞后型阶段
B.2004年-2007年,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C.8年间,协调度呈现“上升一下降一上升”趋势
D.2007年以来,从初级协调发展型进入到中级协调发展型
【小题2】为解决上题中反映的问题,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①健全社会监管机制②加大科技投入③调整经济结构④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同类题3
衡量一国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用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下面
不
属于这些指标的是( )
A.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
B.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C.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同类题4
2014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图
(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2)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
同类题5
读某城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可以从图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全球变暖造成的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城市发展只影响地下水这一自然因素
【小题2】1980年~2000年,该地区所属的城市化阶段及典型现象是()
A.加速阶段逆城市化现象
B.后期阶段逆城市化现象
C.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现象
D.后期阶段郊区城市化现象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