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候。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贼董青、越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间,敌疑,宵遁。密乃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观使奉朝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淮,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彻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改)
(注释)①拊:通“抚”。②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累功:多次立功。
B.金兵扬州陷:攻破。
C.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方略:策略。
D.乾道元年九月,致仕致仕:出任做官。
【小题2】(小题2)对下列原文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B.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C.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D.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杨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赵密遇事冷静,处事果敢。在建炎元年,跟随着张俊讨伐任城贼寇李昱的时候,张俊走在前面,遇到了敌人的伏击,赵密奔走射击,连续射杀好几个敌人,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
B.张俊非常欣赏赵密,设置军队让赵密来统领。而赵密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先后平定了董青、越万、徐明等人的叛乱。在之后的几年,赵密因军功多次被提升。
C.赵密打仗讲究策略。绍兴二年,敌军分两路进攻滁州和濠州,赵密先是主动出击挫其锐气,然后亲自率领五百骑兵设下埋伏,在敌军识破并趁夜色逃跑之时,又能果断出击,断了敌兵退路,大败敌军。
D.赵密因为年老不能再在疆场冲杀,故而转任为太尉,后来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帝爱惜他的才能,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并没有答应其辞官回乡的请求。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2)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2 02:2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②以剑舞
B.①遣将距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
C.①沛公霸上  ②度我至中,乃入
D.①范增数目项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C.《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云梦山人传

严首升

云梦山人孙斯亿,字兆孺,华容人也。七岁能赋诗,年十四补弟子员,声称籍甚。久之,上书督学,弃巾褴,日与世外人交,不一刺还。遍览名胜,长啸高歌。时人莫之测也。于时若王元美、汪伯玉诸公,靡不倒屣延致山人。山人傲然无所屈,意有所适,往往不去。浪游数十年,未尝以私人。归里,入元石山中,颓然自放以终。远近问字之士,日无虚席。天下无知不知,咸称云梦山人。

山人殆古诗人之狂者也。当分宜秉国时,杨忠愍、沈经历遇害,著《直言论》以泄其不平。江陵居首辅时,贻书艾和甫诸公,有田昼责邹浩之意。比江陵卒,诸公征起,则不出,务全晚节,识者韪之。见人善,多方奖;见不善,则啮袂愤起,似不能容者。久之,亦无所恨。其始稍戾俗,人亦卒鲜怨之。万历初,料民田,邑中竟为隐弊。山人责令里正毋以私相爱,所得税额独重。里中长老训子若弟者,辄口实山人不置。山人又古独行者流欤?

余尝至澧水,见逆旅壁间,有云梦山人墨迹,时主人年八十余,颇能忆山人遗事。为予言,山人君子人也。流寓数旬,手口不辍。时或当食,投箸绕屋,行吟数匝,乃复食。每上官见访,稍不合,则拂衣起。人有挟赀鸣不平于山人者,叱不受,已,乃秘为伸之。不令其人知。呜呼,山人,君子人哉!

(注)①当分宜秉国时,指严嵩保持朝政时。②江陵,张居正,时称张江陵。③田昼责邹浩,是指田昼与邹浩以气节相激励。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一刺还(____________)
(2)往往不去(_____________)
(3)未尝以私人(____________)
(4)多方奖(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测也 石铿然有声者
B.颓然自放终 余与四人拥火
C.山人责令里正毋以私爱 日与哨后先
D.予言,山人君子人也 人方刀俎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挟赀鸣不平于山人者,叱不受,已,乃秘为伸之。不令其人知。
【小题4】云梦山人的君子风范集中表现在他傲视权贵、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思想品性方面。
【小题5】试比较本文结尾转述逆旅主人的话和《左忠毅公逸事》结尾转述“余宗老涂山”的话用意有何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小题。
胡证,字启中,河东人。父瑱,伯父玫,登进士第。证,贞元中继登科,咸宁 王浑瑊辟为河中从事。自殿中侍御史拜韶州刺史,以母年高不可适远,改授太子舍 人。襄阳节度使于頔请为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
元和四年,由侍御史历左司员外郎、长安县令、户部郎中。田弘正以魏博内属, 请除副贰,乃兼御史中丞,充魏博节度副使,仍兼左庶子。入迁左谏议大夫。
九年,以党项寇边,以证有安边才略,乃授单于都护、御史大夫、振武军节度 使。前任将帅非统驭之才,边事旷废,朝廷故特用证以镇。十三年,征为金吾大将 军,依前兼御史大夫。十四年,充京西、京北巡边使,访其利害以闻。
长庆元年,太和公主出降回纥,诏以本官检校工部尚书充和亲使。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及证将行, 首请厘革,俭受省费,以绝鬻官之门。行及漠南,虏骑继至,狼心犬态,一日千状, 欲以戎服变革华服,又欲以王姬疾驱径路。证抗志不拔,守汉仪,黜夷法,竟不辱君命。使还,拜工部侍郎。
敬宗即位之初,检校户部尚书,守京兆尹。数月,迁左散骑常侍。宝历初,拜 户部尚书、判度支,上表乞免,愿效籓服。二年,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充岭 南节度使。太和二年,以疾上表求还京师。是岁十月卒于岭南,时年七十一,废朝 一日,赠左仆射。
广州有海之利,货贝狎至。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岭表奇货,道途不绝,京邑推为富家。证素与贾餗善,及李训事败,禁军利其财,称证子溵匿餗,乃破其家。一日之内,家财并尽。军人执 溵入左军,仇士良命斩之以徇。时溵弟湘为太原从事,忽白昼见绿衣人无首,血流 被地,入于室,湘恶之。翌日,溵凶问至,而湘获免。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B.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C.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D.旧制以使车/出境有行人/私觌之礼/官不能给/召富家子纳赀于使者而命之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同明清殿试的进士及第相同。
B.“辟”是征召为官之意,“拜”是授予官职之意,“除”是罢免之意。
C.“元和”、“长庆”、“宝历”都是皇帝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至清朝覆灭,各朝各代基本上都以此纪年。
D.岭表即岭外,因为在五岭之北,所以古人称岭外。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本想授予胡证韶州刺史,但由于胡证母亲年事已高,他不适合远行,所以又改任他为太子舍人。
B.胡证在处理边境事务方面颇具才能。边疆将帅旷废防务,而党项人又入侵边境,于是朝廷专门让胡证担任要职,以主持边境事务。
C.长庆初年,太和公主外逃投降回纥,胡证因为担任京西、京北巡边使,朝廷派他与回纥谈判,处理相关事务。
D.胡证担任检校兵部尚书和广州刺史,同时兼任岭南节度使。但他利用职务之便,靠奇货牟利,成为京城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证抗志不拔,守汉仪,黜夷法,竟不辱君命。使还,拜工部侍郎。
(2)证善蓄积,务华侈,厚自奉养,童奴数百,于京城修行里起第,连亘闾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救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日/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B.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日/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于/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日/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太祖益嘉之,复人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郑浑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 举:生养,养育
B.年大收,顷亩岁增    比:等到
C.租入倍常,民其利    赖:获得
D.榆皆成     藩:行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郑浑治理政绩的一组是
①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②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③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④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⑤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⑥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浑带领哥哥的小儿子在淮南避难时,受到袁术礼待,但考虑到袁术最终必败,他就渡江投靠哥哥的好友华歆。
B.郑浑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平叛梁兴等人的劫掠时,他既能力排众议,又亲率吏民前往鄜城,斩杀梁兴及其党羽。
C.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如倍常,等到曹操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郑浑之所以能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是因为他不仅治理有方,政绩突出,而且具有“清素在公”德优秀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2)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3)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