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永光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是时,中书令石显专权。房尝宴见,问上曰:“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按。”房曰:“知其巧按而用之,将以为贤邪?”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因免冠顿首,曰:“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房上中郎任良、姚平,曰:“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石显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秩八百石,以考功法治郡。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与石显有隙,不欲远离左右,及为太守,忧惧。去月余,石显短考功课吏法于上,房竟征下狱,后弃市,时年四十一。(选自《汉书·京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B.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C.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D.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向之/时/诸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幽”“厉”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所给的谥号。
D.免冠,脱去帽子,表示谢罪,也用来表示敬意。京房因皇上“临乱”却能“贤其臣”的觉悟而生发敬意,故“免冠”以表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房和石显有隙,两人斗争激烈。京房以古代帝王用人不当导致天下大乱,暗指皇上任用石显导致灾异横生;石显则憎恨京房,试图把京房排挤出京城。
B.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但推行受阻。京房以古代帝王按功选贤任能为例提出考功课吏法,遭到官员反对,于是请求自任郡守以试行,也以失败告终。
C.京房以灾异之说参与政事,招来了杀身之祸。他借出现日蚀等反常天象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竟被置于死地,结局不出其师焦延寿所料。
D.京房跟随焦延寿学《易》,深得其学真传。焦延寿擅长预测自然灾异变化,用风雨寒温来占卜。京房对此也极为精通,多次预言灾异都说中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
(2)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22 04:4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②不入军,军容③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⑤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穷审。大将军霍光寝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听事,下吏捕建,建自杀。吏民称冤,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解】
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
②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
③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
④丁外人:人名。
⑤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B.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C.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D.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臧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 官名,意为承、辅佐。多作为佐官之称,官名称丞者俱系佐官。汉如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佐,九卿之佐官径称为丞,所属各署亦以丞为令之佐官,地方政府之县令也有丞,即县丞。
B.监御史,官名。秦以御史监郡,称监御史。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C.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名称,掌军事刑法,自春秋时期起到汉代,先后都曾设置此官,汉又有军正丞。这是我国最早的专职军事法官。
D.听事,指处理政事,也作“厅事”,语出《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叙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B.胡建担任军正佐官的职务,因清贫而无车马,常步行与士卒生活在一起,用这种方式抚慰士卒,深得士卒拥护。
C.对于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上下诏,认为不一定要听取文吏的意见,并举了三王的事例,表示支持胡建的做法。
D.霍光知道胡建部下伤害了公主的家奴,有意保护胡建,故意不上报该案,不追究胡建责任。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②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公姓周氏,讳书,字存中。其先诗人,宋靖康末,扈跸临安。至贵一公,姑家昆山之吴家桥。贵一生思聪:思聪生士贤;士肾生显;显生明,是为耕乐翁,有行谊,学士吴文定铭其墓曰“刚直君子”。生四子:长讳璿,是为乐清翁;次讳玑,讳玉,讳衡。衡,太学生,家世孝弟力田,至太学,始用儒雅登上舍,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吴家桥在邑南千墩浦上,直桥并小溪以东,独周氏兄弟居之。
乐清生四子,公其季也。母张氏。公甫冠,为晏翁婿。最在宾馆,犹东西家也。每入定省,父母以其出婿,怜爱之,至则喜见颜色。少有志于学,为博士弟子,益自砥砺,以病,不克卒业。其病痰喘,竞岁不愈,即愈、月复继作,然性孝友恭谨,不以病废礼。居母张硕人之忧,号毁骨立;诸儿为之劝解,哭愈哀。惟见相随擗踊,则稍慰,曰:“儿能助吾哀。”自是病日益深。乐清晚得末疾,不能行,又时时欲行。公旦夕扶掖,令诸儿读书于傍,以更代。乐清谓能将迎其意,喜曰:“吾有子有孙,死不恨矣。”兄弟友爱甚笃,不忍一日相离。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其它内外宗党,待之曲有恩礼。见耆年,特如敬让。人有犯,辄自反,曰:“吾其有以召之也?”置不与较。自为博士弟子不遂,居常悒悒。故尤勤于教子,延师礼费不少靳;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仲子宪副君,自束发至于贵显,所至必与天下知名之士游。而居官律已,当世士大夫称之。繄①公之教也。其为兴化知府,政成上计,得貤封如其官。金绯②辉煌,然惴惴不敢当。自宪副君起进士,出守郡,至持宪节③,专制海南,积官十余年,依然故庐,无一瓦一椽之增焉。仲兄之殁也,公已步,力疾往哭甚哀,公自是遂不复起矣。
【注】①繄:相当于“是”。②金绯 :金印红袍, 谓官服。③宪节:廉访使、巡按等风宪官所持的符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兄弟并以赀雄乡里 赀:钱财
B.以病,不克卒业。  卒:完成
C.竞岁不愈 竞:竟然
D.延师礼费不少靳    延:聘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
B.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礼节。
C.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D.貤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小题3】把文中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兄尝病胀,舆舁至家,晨夕不去侧,汤药必躬调以进。
(2)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
【小题4】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存中公的优秀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 行贪横,从事苏正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 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 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乃以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 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 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 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 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 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 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小题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苏正和其罪   案:通“按”,调察,查办
B.滇吾素为勋所 厚:厚待
C.乃以兵众 捍:捍卫,保护
D.有诏案   穷:穷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 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 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 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 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
C.表,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表可言事可议论可抒情,著名的表有《陈情表》《出师表》等。
D.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2)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时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悚然而止。帝营寿宫于大峪山,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帝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赓于已邸门获妖书,而书辞诬赓动摇国本,大惧。立以疏闻,乞避位。帝慰谕有加。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赓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事乃得解。三十四年,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帝优诏答之而不行。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给事中王元翰以廷机之用,赓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赓。赓疏辞,帝为切责言者。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请人列言路,方欲见风采,而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众谓赓修郤,攻讦四起,先后疏论至五十余人。给事中喻安性者,赓里人,为赓上疏言:“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言者遂交章劾安性。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及卒,赠太保,谥文懿。

(选自《明史·朱赓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
B.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
C.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
D.赓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赓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石纲,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
B.优诏,中国古代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嘉奖的诏书。
C.素服,古代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文中表示朱赓对皇帝忠诚。
D.司礼,官署名,太监掌管,明朝中后期,因经常让代替皇帝批红而权力巨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赓善于讽谏,劝帝止兴土木。皇帝在宫中兴建园囿,恰好他担任皇帝的侍读,趁机借宋史“花石纲”的危害,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B.朱赓忠诚于国事,死而后已。他掌管朝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又逢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最终卒于任上。
C.朱赓敢触龙颜,直陈己见。他上书陈述收取矿税的危害,又同沈一贯、沈鲤一起向皇帝呈报相关奏章,深刻揭示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D.朱赓不慕名利,多次拒绝征召。皇帝让他担任原职并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他两次拒绝,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赓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事乃得解。
(2)给事中王元翰以廷机之用,赓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赓。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公神道碑铭
(宋)欧阳修
王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事寡嫂谨,与其弟旭相友悌尤笃,任以家事,一无所问,而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大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原文有删改)
(注)①日者:古时占候卜筮的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是“贤宰相”的一组是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