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乙酉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明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猥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B.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C.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D.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
B.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正式确立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完善。至唐代,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C.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用于纪时,一百二为一循环。如甲午、戊戌、乙亥等。
D.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载自幼十分聪慧,在官场上极善逢迎。在代宗即位后,由于好友李辅国的举荐,加之他自身善于揣摩上意,元载官职一路升迁,仕途颇为顺利。
B.元载勾结内臣,同时铲除异己。由于与董秀结交,元载能够提前了解皇帝的心思,也由此深得皇帝的信任,最后除掉了不与自己合作的鱼朝恩。
D.元载恃宠妄为,丝毫不知悔改。在鱼朝恩伏法后,元载更加骄奢淫逸,不但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住所,而且即便皇帝训诫提醒,也毫不收敛。
D.元载虽权倾一时,终归祸及妻小。元载被处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也被赐死。得势时,轻浮之士咸集其门,财富不可胜记,失势后,却无人为他叹惋。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2)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0 04:50: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默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

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悬购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B.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C.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D.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古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B.除服,服丧期满,脱去丧服。古代通常为父母服丧三年。
C.季父,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D.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B.聂政与母亲和姐姐在齐国生活,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聂政都没有答应他,因为聂政只想以屠夫为职业,过隐居生活。
C.严仲子仇恨韩相侠累,虽然侠累的地位高,宗族势力大,所居住的地方防备很严密,但是严仲子仍想派人刺杀他。
D.文章歌颂了“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为严仲子而刺侠累,是一个下层人物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2)此人暴虐吾国相,王悬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
【小题5】把下面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同类题2

荆轲刺秦王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 ③荆轲遂就车而去   ④荆轲自知事不就
A.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就”字不同B.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就”字也相同
C.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就”字相同D.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就”字也不同
【小题2】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子迟之
A.秦兵旦暮渡易水B.箕踞以骂曰
C.群臣怪之D.白衣冠以送之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诸郎中执兵D.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土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土。
B.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C.《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D.“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巡抚程信上奏,盗粮-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C.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更的职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宫、生徒因用兵罢遺者,皆报可。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思自  勖:勉励B.获免  竟:竟然
C.累日不  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    遗:给予,馈赠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亲友呼为“居士”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相见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其室迩,其人甚远     其身不正,令不从
D.木衰矣 皆出于此乎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小题4】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爇火焚其,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或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B.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C.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D.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
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
B.蔡子英机智灵敏。明太祖派人找到了他,传令用驿车将他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时,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C.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D.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