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B.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C.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D.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臣子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
B.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邢和工六部。刑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C.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称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一直流传至帝制终结。
D.文渊阁始建于明代。功用早期主要在于藏书、编书。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宫中文渊阁开馆编纂的。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幼孜文才出众。北征路遇清水源泉水涌出,他写的铭和杨荣写的诗,都得到皇上最高级别的慰劳。
B.金幼孜敢于直谏。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时,众人畏惧不敢回答,只有他据实进言不宜深入。
C.金幼孜深受器重。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须会同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一起办理。
D.金幼孜谦恭淡泊。金幼孜虽然很受皇上宠信,但他却更加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
⑵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3 05:1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拿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常见郡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弇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弇因说护军朱祐,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拿因从光武北至薊。闻邯郸兵方到,光武将欲南归,召官属计议。弇日:“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光武官属腹心皆不肯,日:“死尚南首,奈何北行入囊中?”光武指拿日:“是我北道主人也。”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食好、美阳二县。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还收富平、获索,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四年,诏弇进攻渔阳。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宠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不敢独进,上书求诣洛阳。诏报日:“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况闻弇求征,亦不自安,遣舒弟国入侍。帝善之,进封况为隅糜侯。五年,天子嘉况功,使光禄大夫持节迎况,赐甲第,奉朝请。因诏拿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视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十二年,况疾病,乘舆数自临幸。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十三年,增弇户邑,上大将军印绶。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为愍侯。

(节选自《后汉书·耿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B.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C.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D.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礼,即《诗经》《礼记》,加上《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尉,官名,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吏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皆省称“尉”
C.户邑,即户口与县邑,汉代开始设置,也指封建君主分封给诸侯或大臣的土地。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爱好学习,学以致用。他因为小时候经常观看郡尉检阅骑士、演练跑马射箭等,喜欢上了调兵遣将的事情,长大后带兵打仗,所向披靡。
B.耿弇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投奔光武帝后数次被召见并加以慰劳,后被授予建威大将军,封为好畤侯;生重病时,光武帝几次亲自探视。
C.耿弇有胆有谋,作战勇猛。邯郸兵来时,他认为可以北上,攻下邯郸;攻打祝阿时,耿弇故意撒开一角的围兵,让张步部众得以奔归钟城。
D.耿弇家风淳朴,以孝闻名。耿弇父亲生病时,他们兄弟六人都穿青紫色的官服,问候父亲并以医药伺候,很受当时人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
(2)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效尤著,何嫌何疑,而欲求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辟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署琪为记室。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阙。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上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以琪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冷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疏上,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称之。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琪素有文学,颇谐捷。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贻序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列卷二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B.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C.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D.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选拔那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B.“至道”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行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宋太祖的年号有建隆、乾德、开宝三个。
C.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余五部为吏、户、礼、兵、工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D.“谥”即谥号,古代君王、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琪严恪职守。他在担任庐州观察判官期间,为有冤屈有犯人辨明案情,使得三人免于死罪。
B.宋琪深受信任。太宗一直对他以礼相待,即位以后立即召宋琪进京,一年中四次升迁,任宰相。
C.宋琪年高望重。他八旬被授右仆射,月俸丰厚,诏许五日一朝,死后被追封司空爵位,谥惠安。
D.宋琪有才能。他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幽默诙谐;为官几十载,了解世太人情,尤其通晓吏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
(2)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①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②绰对,因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③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注)之要,太祖整衣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三)

(注)申、韩:申不害,韩非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于东都门外   饯:设酒食送行B.因其有王佐之才   称:称赞
C.整衣坐   危:高D.自是宠日隆   遇:恩遇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里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以②因③而B.①与②因③则C.①以②以③则D.①与②以(③而
【小题3】文中“寻除著作佐郎”中的“除”,与第三段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___都有“授予官职”的意思。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B.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C.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D.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小题5】下列给文中加点的句子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太祖乃召(让)为行台郎中
B.(惠达)乃召绰
C.(绰)具以状对
D.(太祖)遂留绰至夜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学识渊博,做行台郎中一年多,虽未被太祖赏识却深为同僚佩服。
B.太祖问事,周惠达答不上来,苏绰却因回答得体,当场受到太祖称赞。
C.在太祖与公卿去昆明池观渔的路上,苏绰以其博学多才深得太祖欢心。
D.苏绰讲帝王之道和申、韩之要,使太祖由卧而起,不知不觉湊近苏绰。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舍业厚之 遇:遭遇
B.客怒,以饭不等,食辞去 辍:放下
C.妾得君狐白裘 愿:希望
D.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及: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此多归孟尝君 ②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①必先齐而后秦,秦危矣    ②吾还也
C.①贵贱一与文等    ②无贵无贱,长无少
D.①已后孟尝君出,还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献遗其亲戚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 ④孟尝君客无所择
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诸侯国纷纷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田文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B.有个宾客认为自己饭食的质量和别人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孟尝君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自杀了。
C.孟尝君的门客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D.按照秦国关法规定,天亮后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在函谷关,多亏宾客中有个人打通守卫关节,孟尝君才能逃出函谷关。
【小题5】翻译选文和课文中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史记。孟尝君列传》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宋、亳、颍节度使 充:担任
B.其后杀帅长,大钞劫 钞:钞票
C.常月织纯一端 端:布帛的长度单位
D.遣奴持刀绐为吊     绐:假装、欺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