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的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逢圣作色日:“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08 05:2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末丧乱,其道遂衰。自是中原横溃,衣冠殄尽。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诏求硕学,治五礼,定六律,改斗历,正权衡。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亲屈舆驾,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以讌语,劳之以束帛。为时儒者,严植之等首膺兹选。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少遭父忧,因莱食二十三载,后得风冷疾,乃止。齐永明中,始起家为庐陵王国侍郎,迁广汉王国右常待。王诛,国人莫敢视,植之独奔哭,手营殡殓,徒跣送丧墓所,为起冢,葬毕乃还,当时义之。建武中,迁员外郎、散骑常待。寻为康乐侯相,在县清白,民吏称之。高祖诏求通儒治五礼,有司奏植之治凶礼。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六年,适中抚军记室参军,犹兼博士。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节选自《梁书·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B.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C.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D.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常指古代士以上的人穿戴的衣帽,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指文明教化。
B.“五礼”指祭祀的吉礼,灾荒的凶礼,军旅的军礼,宾客的宾礼,冠婚的嘉礼。
C.《庄》《老》是记录庄子和老子思想的道家著作,又称《南华经》和《道德经》。
D.“起家”可指出身,也可指兴家立业,在文中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高祖心忧天下,大力恢复儒学。面对儒学衰落的境况,高祖深为忧虑,下诏寻求学问渊博的大儒,派遣博士祭酒到各州郡建立学校。
B.严植之颇有才学,受到朝廷重用。他精通道、儒之学,既能谈论老庄的玄理,又能解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被朝廷召用,多年兼任博士。
C.严植之淳朴忠厚,遵孝礼守道义。他不以自己的长处傲视别人;父亲去世,他二十三年只吃蔬食;广汉王被诛,他赤脚为之送丧并建冢。
D.严植之生性仁慈,多行仁义之举。他总默默地做善事,坚持不懈;救治病人从不问姓名,有的死后严植之还为之安葬,有的给以钱粮遣送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屈舆驾,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以讌语,劳之以束帛。
(2)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小题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上是其言  觉今是而昨非B.昔李牧为赵将   既自以心为形役
C.怀帝阍而不见  酌贪泉而觉爽D.以廉擢授监察御史  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从隋代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低而权限广。
B.尚书省是古代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C.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易》即《周易》,是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庄子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心系百姓,兴利除弊。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依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麦以作粮税,便利民众,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敢于直言,富于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满朝官员无人敢言。只有张行信再三提醒皇帝若重新起用此人,后患无穷。胡沙虎因此被诛杀。
C.张行信忠公谋国,重视人才。他建议皇帝发动重臣举荐人才,加以厚待,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国。他还认为只有给将帅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建立军功。
D.张行信不惧权贵,排斥庸才。在他的劝谏下,鄙俗无能、不晓兵律的将领王守信、贾耐儿刚获提拔即被罢免,遇敌即溃的皇族败将讹可也被下狱治罪。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凭,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疑、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凭重交游,尙气节然诺,与穆质、许孟容、李庸相友善,一时歆慕,号“杨穆许李”。
历事节度府,召为监察御史,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与御史中丞李夷简素有隙,因劾凭江西奸赃及它不法,诏刑部尚书李庸、大理卿赵昌即台参讯。于时凭治第永宁里,功役丛烦,又幽妓妾于永乐别舍,谤议颇多,故夷简藉之痛擿发,欲抵以死。既置对,未得状,即逮捕故官属推蹑,簿凭家赀。翰林学士李绛奏言:“凭所坐赃,不当同逆人法。"乃止。宪宗以凭治京兆有绩,但贬临贺尉。始,德宗时,假借方镇,习为僭儗,夷简首按凭,时以为宜,而缘私怨,论者亦不与。俄徙杭州长史。以太子詹事卒。
凭所善客徐晦者,字大章,第进士,贤良方正,擢栎阳尉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直田慰饯。宰相权德舆谓曰:“君送临贺诚厚,无乃为累乎?"晦曰:"方布衣时,临贺知我,今忍遽弃邪?有如公异时为奸邪谱斥,又可尔乎?"德舆叹其直,称之朝。李夷简遽表为监察御史,晦过谢,问所以举之之由。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后历中书舍人,强直守正,不沈浮于时。嗜酒丧明,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五杨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B.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C.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D.不乐辄免/去/累迁太常/少卿/湖南江西观察使/性简傲/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入拜京兆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隋始设;唐属御史台分三院的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后世因之。
B.方镇,即藩镇,掌握财政军政大权的节度使,独霸一方,不受节制,父死子袭。
C.“擢进士第” “擢栋阳尉”,“擢”意义相同,类似有“迁、徙、拜、除”等。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等。徐晦退休时是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凭善于文辞,重视友情气节。他少时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兄弟三人皆中进士。与穆质、许孟容、李庸成为好友,人们号为“杨穆许李”。
B.杨凭为官侈怯,且又待人轻慢。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他在任江西观察使时不法受贿,虽然最终得以查清,但是翰林学士李绛却因之被贬为临贺尉。
C.杨凭喜好交友,获得真正友情。身为平民时把徐晦当作自己的好友,两人成为知己;获罪后连亲友都疏远他,徐晦却不怕受牵累而去蓝田为之送别。
D.杨凭宦海沉浮,做出一定成绩。他历事节度府、监察御史、湖南江西观察使、杭州长史、太子詹事等职。皇帝认为他在担任京兆尹期间拥有政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少孤,其母训道有方。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
(2) 凭得罪,姻友惮累,无往候者,独晦至蓝田慰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曰:“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
B.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
C.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
D.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始设。宋代太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制。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C.“大观”文中指宋徽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D.“擢”文中指官吏被提拔。古代表示提拔的还有“拔”、“陟”“晋”以及文中的“摄”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C.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其耿直受皇帝夸奖,但遭蔡京忌惮、排挤。
D.张汝明为官清忠,不献媚邀宠。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古代编钟献给皇帝,他以要对得起皇恩,不能献物邀宠为由断然拒绝。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日:“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日:“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日:“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日:“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日:“兴灭死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死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聘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日:“汝死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日:“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日:“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日:”沮渠酒泉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节)
士业闻蒙逊南伐,命中外戒严,将攻张掖。尹氏固谏,不听,宋繇又固谏,士业并不从。繇退而叹日:“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士业遂率步骑三万东伐,距战于怀城,为蒙逊所败。左右劝士业还酒泉,士业日:“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勒众复战,败于蓼泉,为蒙逊所害。
(选自《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有删节)
【注】①沮渠酒泉:指沮渠无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扶风马元正适:嫁与
B.蒙逊引见之劳:慰劳
C.岂斧钺之祸惮:畏惧
D.众复战,败于蓼泉勒:统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抚前妻子逾己生庄宗受而藏之
B.李氏胡所灭击破沛公军
C.蓄力观之使工药淬之
D.不见师还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氏自幼好学,有志向,有气节,曾多次出谋划策,辅佐凉武昭王李玄盛创立国家,当地的百姓对她非常尊崇。
B.尹氏极力反对李士业进攻沮渠蒙逊,她深刻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这种做法会引火烧身,导致国破家亡。
C.尹氏的进谏不仅未被采纳,反而激起李士业的愤怒之情和好胜之心,这也成为他战败之后仍一味冒进的主因。
D.尹氏被俘之后表现得不卑不亢,赢得了沮渠蒙逊的尊敬,后又凭借自己的智勇,得以与诸孙相聚,终老伊吾。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
(2)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
(3)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