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征为尚书。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注:牸 :雌性动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继母苦之苦:辛苦
B.举孝廉,除汉中府丞除:任命、授职
C.荀彧进之太祖进:推荐
D.渐课民畜牸牛课:督促劝勉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杜畿“政绩”的—组是(3分)  ( )
①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②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③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④自是少有辞讼
⑤亲自执经教授    ⑥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杜畿年轻时便表现出了非凡才能,担任郡功曹,果断公平地处理了一批案件,深受好评,被举为孝廉。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督促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亲自讲学,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C.杜畿在河东治理有方,深得民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D.文帝时,杜畿担任尚书及尚书仆射等职,对文帝也忠心耿耿。因替文帝制作御船,在试船时不幸落水而死,文帝为之十分感动,追赠他为太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3分)
译文:
(2)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3分)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09 10:4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都御史邹元标侍经筵而踬,帝遣中使问状。国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帝为之改容。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御史,是由中央派出巡视地方的御史,既可对府、州、县等衙门进行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谥,一般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颁赐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
B.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D.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礼部侍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联合其他大臣极力挽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
(2)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B.太仓,既指京城和各地的储粮的仓库,还可以是官名,掌管仓廪出纳。
C.辇,车名,古代用人拉或者推着走的车子,专指天子或皇后坐的车子。
D.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B.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C.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D.崔郾居家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们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世居襄阳。翂幼有孝性。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纆,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姓名是谁,可具列答。若有悔异,亦相听许。”翂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翂对曰:“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曰:“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竟不脱械。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翂曰:“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敕付太常旌举。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小题1】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B.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C.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D.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请求高官救父,其情其景,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为救父命,他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感动了皇帝,皇帝下令让蔡法度重审其父冤案。
C.蔡法度为弄清“乞代父命”的真相,对吉翂先是威胁,后是诱哄,但吉翂不为所动。
D.吉翂虽知生命的宝贵,但为了换回父亲的生命,视死如归;回答蔡法度问话,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此事被上奏到朝廷,其父遂被赦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2)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长孙肥,代人也。昭成时,年十三,以选内侍。少有雅度,果毅少言。太祖之在独孤及贺兰部,肥常侍从,御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
登国初,与莫题等俱为大将,从征刘显,自濡源击库莫奚,讨贺兰部,并有战功。太祖征蠕蠕,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蠕蠕传》。又从征卫辰及薛干部,破灭之。蠕蠕别主缊纥提子曷多汗等率部落弃父西走,肥以轻骑追至上郡,斩之。
后从征中山,拜中领军将军。车驾次晋阳,慕容宝并州刺史、辽西王农弃城宵遁,肥追之至蒲泉,获其妻子。太祖将围中山,慕容宝弃城奔和龙。肥与左将军李栗三千骑追之,至范阳,不及而还。遂破其研城戍,俘千余人。中山城内人立慕容普邻为主,太祖围之。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时以士马少粮,遂罢中山之围,就谷河间。慕容贺邻杀普邻而自立。车驾次鲁口,遣肥帅七千骑袭中山,入其郛而还。贺邻以步骑四千追肥至泒水,肥自魏昌击之,获铠骑二百。肥中流矢,疮重,乃还。中山平,以功赐爵琅邪公。迁卫尉卿,改爵卢乡。
时中山太守仇儒不乐内徙,亡匿赵郡,推群盗赵准为主。妄造妖言云:“燕东倾,赵当续,欲知其名,淮水不足。”准喜而从之,自号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冀二州牧、钜鹿公。儒为长史。聚党二千余人,据关城,连引丁零,杀害长吏,扇动常山、巨鹿、广平诸郡。遣肥率三千骑讨之,破准于九门,斩仇儒,生擒准。诏以儒肉食,准传送京师,轘之于市,夷其族。
除肥镇远将军、兗州刺史,给步骑二万,南徇许昌,略地至彭城。司马德宗将刘该遣使诣肥请降,贡其方物。姚平之寇平阳,太祖将讨之,选诸将无如肥者,乃征还京师,遣肥与毗陵王顺等六万骑为前锋。车驾次永安,平募遣勇将,率精骑二百窥军,肥逆击擒之,匹马不返。平退保柴壁,太祖进攻屠之。遣肥还镇兗州。
肥抚尉河南,得吏民心,威信著于淮泗。善策谋,勇冠诸将,每战常为士卒先,前后征讨,未尝失败,故每有大难,令肥当之。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赏赐奴婢数百口,畜物以千计。后降爵为蓝田侯。天赐五年卒,谥曰武,陪葬金陵。
(选自《魏书》)
(注释)①蠕蠕: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柔然族。②丁零: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B.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C.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D.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时,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车驾,一指马驾的车;二指帝王所乘的车,所以也常常用来作为帝王的代称。
C.赐爵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等级制度,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使持节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称号,代表皇帝行使指挥军队的权力,如苏武持节出使匈奴。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肥果断刚毅,缺少言语。太祖在独孤部和贺兰部时,长孙肥时常侍奉跟从,在左右欺侮太祖身边的人,但太祖很信赖依仗他。
B.长孙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跟随太祖征伐刘显,攻打库莫奚,讨伐贺兰部,出征柔然时,降伏匹候跋,消灭刘卫辰和薛干部,斩杀曷多汗。
C.长孙肥雄武自立,作风顽强。征讨中山时,长孙肥在战争身中流箭,疮伤严重,于是返回。中山被平定后,因为功劳被赐予爵位琅邪公。
D.长孙肥善于策划,堪当大任。太祖征讨姚平时,选拔众将领没有比得上长孙肥的,于是征召他回京城,让长孙肥与毗陵王拓跋顺一起担任前锋。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肥率三千骑讨之,破准于九门,斩仇儒,生擒准。
(2)平募遣勇将,率精骑二百窥军,肥逆击擒之,匹马不返。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灾。初,佑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宫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曰安简。佑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选自《新唐书·杜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B.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C.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D.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中,是年号,建中初,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有时指国家,本文就是指国家,而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C.乞骸骨,是委婉的说法,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告老还乡之意。
D.谥,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