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州人。
扬休少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周我矣。”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B.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C.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D.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B.“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
C.“孤”古时称年老无子女的人,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称为“独”。
D.“五经博士”,学官名。五经即《易》、《书》、《诗》、《礼》、《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扬休早年家境贫寒,衣食不足,出仕后历任地方及朝中多职,十八年后才因病暂得归乡。
B.石扬休,进士考试高等及第,入仕后能体察民生疾苦,因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被追究,外调担任宿州知府。
C.石扬休性喜悠闲,和家人谈话从不涉及朝廷事务,也不以草拟诰命文书见长,但他关心朝政,所上奏章对时政均有补益。
D.石扬休上奏称记注官应当站立陪侍天子,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时,他对皇帝的误写进行指正,这些都得到了皇上的嘉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能言待之也。
(2)扬休卒不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7 02:2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住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已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曰:“公勤洁已、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已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右州多不治,唯虚已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洪州。是时寅巳谢归,春秋高,寅母商无恙,虚已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字以居,虚已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已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已钱,翌日,以语宰相曰:“虚已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阁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踢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闽门之内肃如也,虚已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已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曰:“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已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鸣,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已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市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人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指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已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用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洪州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已喜欢作诗。李虚已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最初曾致尧指出李虚已诗词的不足,李虚已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已双舆迎侍。
(2)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刘元珍,字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愉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 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土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备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刘元珍传》,有删减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 :伯、仲、叔、季。
B.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
C.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元珍治军有方,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小题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
(2)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④,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贼期 期:期限
B.贼乃敛兵止敛:搜刮
C.冒白刃伏萌身上冒:冒险
D.狱无系囚系:关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仲为贼所杀困顿不知所为
B.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C.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
D.所至皆理不知所问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   )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平扶待其母,奔走逃难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扶清萌丧,至其本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小题5】把文中画先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4分)
   
(2)贼人见其至诚,哀而遣之。(2分)

【小题6】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则及祸 疾:急速,赶快。
B.将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尽力。
C.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 壁:设营驻守。
D.诸将皆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词“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祖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高祖北征广陵,使世租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高祖崩,遗照征世租入纂,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诏曰:“联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疹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癸酉,世祖疾甚。是日,崩于有觉殿。遗诏曰:“联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持相,善相辅明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谥曰文皇帝。世祖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也。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若此者多焉。
(节选自《陈书·世祖陈蒨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租乃得出赴高相营/
B.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C.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最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D.及高祖举/义民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丙子,为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在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等。此处指纪日。
C.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特指在皇宫有重大喜庆活动时,如登基、改元、立皇后或太子、封禅、郊祀、打胜仗等,常常大赦天下。
D.更签,中国古代计时的符牌。自昏后至次晨旦前这一时段的五更制计时法,以竹、木制成,上刻更、点,按时由专人递送到重要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租举止端方,勇保家人。他举止大方高雅,行事遵循礼法:侯景叛乱时,乡间混乱,贼匪凭借山湖地势抢掠乡里人,只有他能保护家人不受侵犯。
B.世祖平定寇乱,功劳显赫。他平定宜城的乱军头目纪机、郝仲等;随高祖北征,每战必胜;周文育、侯安都战败后,他管理军队储备和警戒事务。
C.世祖兢兢业业,爱惜百姓。在位期间,他时时体恤百姓艰辛,优心民生疾苦,不忘平乱安国、弘扬教化,临死还因自身所做不足而遗憾不已。
D.世祖勤于政务,崇尚俭朴。他为国家日夜操劳,还命令伺时的人将更签投掷出声,即使自己睡着也能惊醒;国家用费他定依俭约原则,遗诏要求坟陵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
(2)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