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日:“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
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日:“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节选自《晋书·郭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
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
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
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的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  
(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0 05:37: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 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 公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B.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C.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D.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中国古代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因会稽山得名,文化积淀深厚。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致仕”,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为官有能。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名声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B.曾公亮通晓典章。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请求派有勇有谋的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
(2)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琅邪内史王诞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及武帝讨玄,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主簿。邵悉心政事。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亦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及至襄阳,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 悉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坐在雍州营私蓄取赃货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免官,削爵土。后为吴兴太守,卒,追复爵邑,曰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太尉参军,长流贼曹 署:衙门、官署
B. 穆之若邂逅不幸 邂逅:一旦、万一
C. 武帝重其临事不 挠:乱
D. 悉其徒党   掩:逮捕、消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因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文中可理解为“武帝”。
B.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等同“江州司马”中的“司马”。
C. 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专门册封。
D. 谥,古代大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邵为人清醒,不随波逐流。武帝讨伐桓玄时,刘毅喜爱有才之士,当时才士纷纷投奔,唯有张邵认为武帝才是当世人杰。
B. 张邵观事敏锐,善于发现问题。他镇守南城时,贼寇来犯,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便觉察出民心的状态。
C. 张邵勤于政务,有前瞻意识。武帝诛杀刘藩时,张邵吩咐属下连夜准备好相关物资,但武帝却为这件事产生忧虑。
D. 张邵重视农垦,善于用计歼敌。镇守襄阳时,他修筑长堤水塘,开垦田亩数千;面对蛮人的侵犯,利用聚会诱杀对方主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2)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陟,字殷卿,少聪敏,颇异常童。陟自幼风标整峻,独立不群,父尤爱之。陟始十岁,拜温王府东阁祭酒,加朝散大夫,累迁秘秘书太常丞,有文彩,善隶书,辞人、秀士已游其门矣。开元初,丁父忧,居丧过礼。自此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不舍昼夜,文华当代,俱有盛名。历洛阳令,转吏部郎中。陟好接后辈,尤鉴于文,虽辞人后生,靡不谙练。曩者主司取与,皆以一场之善,登其科目,不尽其才。陟先责旧文,仍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正调者被挤,伪集者冒进。陟刚肠嫉恶,风彩严正,选人疑其有瑕,案声盘诘,无不首伏。每岁皆赎得数百员阙,以待淹滞,常谓所亲曰:“使陟知铨衡一二年,则无人可选矣。”陟门地豪华,自以才地人物,坐取三公,颇以简责自处,善诱纳后进其同列朝要视之蔑如也如道义相知靡隔贵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屣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十二年入考,在华清宫。右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践台衡,乃引河东人吴象之告陟与御史中丞吉温结托,欲谋陷朝廷。陟坐贬为桂州桂岭尉。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负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常郁郁不得志,乃叹日:“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因遘疾,上元元年八月,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节选自《旧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诱纳后/进其同列朝要/视之蔑如也/如道义/相知靡隔贵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屣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
B.善诱纳后进/其同列朝要/视之蔑如也/如道义/相知靡隔贵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屣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
C.善诱纳后进/其同列朝要/视之蔑如也/如道义相知/靡隔费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
D.善诱纳后/进其同列朝要/视之蔑如也/如道义相知/靡隔费贱/而布衣韦带之士/恒虚席倒以迎之/时人以此称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由楷书演变而成,字形扁宽,左右分展。
B.主司指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文中指科举的主试官。
C.三公是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在不同的朝代,三公所指并不相同。
D.河东指今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黄河流经山西省境,由北而南,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甚(   )
A.韦陟聪明敏捷,幼年享有盛名。他自幼风度端庄严正,卓越出众,十岁就担任温王府东阁祭酒,有很多德行才艺出众的人造访他。
B.韦陟遵守礼仪,学习夜以继日。父亲去世时,他守孝的礼仪超过常礼,并因此而长达八年不出家门,与弟弟互相勉励,不舍昼夜地学习古代典籍。
C.韦陟声名卓著,善于选拔人才。他的文章享誉当时,并擅长鉴别文章的优劣;他选拔人才,先索取考生以前的文章,在知其特长后,再让他们参加常规考试。
D.韦陟仕途坎坷,接连遭受排挤。他门第高贵,为人高傲,为此得罪了李林甫,被调出京城;宰相杨国忠憎恨他,诬陷他与人勾结颠覆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陟刚肠嫉恶,风彩严正,选人疑其有瑕,案声盘诘,无不首伏。
(2)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
B.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左为东,右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东称为“江左”,长江之西称为“江右”。
C.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至次日1点。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具有褒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图,字表圣,河中人也。父舆,大中时为商州刺史。图,咸通十年,归仁绍榜进士。主司王凝初典绛州,图时方应举,自别墅到郡上,去,阍吏遽申司空秀才出郭门。后入郭访亲知,即不造郡斋。公谓其尊敬,愈重之。及知贡,图第四人捷,同年鄙薄者谤曰:“此司空图得一名也。” 公颇闻,因宴全榜,宣言曰:“凝叨忝文柄,今年榜帖,专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名益振。未几,凝为宣、歙观察使,辟置幕府。召拜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卢相携还朝,过陕、虢,访图,深爱重,留诗曰:“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就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遂表为僚佐。携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丁黄巢乱,间关至河中,僖宗次凤翔,知制诰、中书舍人。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昭宗在华州,召为兵部侍郎,以足疾自乞,听还。图家本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庐,遂隐不出,作亭榭室,悉画唐兴节士文人像。尝曰:“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遂名其亭曰“三休”。作文以伸志,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言诡激不常,欲免当时之祸。初以风雨夜,得古宝剑,惨淡精灵,尝佩出入。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自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沾醉高歌。客有者,曰:“君何不广耶?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岁时祠祷,与闾里父老鼓舞相乐。时寇盗所过齑粉,独不入谷中,知图贤,如古王蠋也。士民依以避难。后闻哀帝遇弑,不食扼腕,呕血数升而卒,年七十有二。先撰自为文于濯缨亭一鸣窗,今有《一鸣集》三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①归仁绍:苏州人,唐咸通十年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其中有司空图。②卢携:唐代名臣,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别墅到郡上:拜见
B.作亭榭室:无涂饰
C.言诡激不常:涉及
D.客有者:疑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图父亲司空舆曾担任商州刺史,后来司空图考取进士,又因为主管官员王凝的保举,被朝廷任命为殿中御史使。
B.卢携还朝任职时,他去看望了司空图,对他推崇赏识并为他留诗,因为他的推荐,司空图被表奏为官,此后官职又有升迁。
C.司空图曾被授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等职,他没有赴任或告病还乡,后来司空图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中,他作文吟诗,举止放达。
D.司空图贤名在外,在他声誉的庇护下百姓得以免遭寇盗伤害,他忠于皇帝,最后绝食呕血而死,并有文集流传后世。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凝叨忝文柄,今年榜帖,专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
(2)君何不广耶?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司空图的形象特点,不超过3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