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曹世叔妻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
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略。妾昭得以愚朽,身当圣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祉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余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妻女习焉。……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B.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C.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D.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礼记·王制》中有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秦汉以后,“侯”是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之间亦尊称“侯”,犹言君。
B.“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合称,他们都是因揖让而有天下。“唐虞”,也指尧和舜的时代,古人心目中的太平盛世。
C.“典坟”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相传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之坟;“五典”是指传说中的上古的五部典籍,现已亡佚。“典坟”指从三坟中出土的上古的五部典籍。
D.“三让”是古代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亦谓之三让;周太伯让位于季历之事,也称三让,后人称为盛德。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昭的丈夫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要求。
B.皇帝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令她作赋写颂。
C.班昭死后,她的十六篇文章被她的儿媳编成集子,命名为《大家颂》。
D.从班昭回答皇太后的话中可以看出班昭谦虚诚恳,对皇室忠心耿耿,崇尚谦让、廉洁的高尚品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2)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
(3)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3 06:1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溫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 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籍。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救,免。 既免官,家于丹杨,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穀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与“释褐”同义,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职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重视教化,任地方官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被免官闲居于丹杨,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

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

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待诏)江国公闻之曰:“三千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基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撰《酒经》一卷、《酒谱》一卷。李淳风见之曰:“君酒家南、董①也。”及诗赋等传世。

论曰:唐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当其时,远钓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隐者矣。自王君以下,幽人间出,皆远腾长往之士,危行言逊,重拔祸机,挂冠引退,往往见之。虽或累聘丘园②,勉加冠佩,适足以速深藏于薮泽耳。然犹有不能逃白刃、死非命焉。夫迹晦名彰,风高尘绝,岂不以有翰墨之妙,骚雅之奇美哉!文章为不朽之盛事也。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①南、董:指春秋时期两个著名史官南史氏、董狐。
②丘园:指隐士的隐居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坐服其英敏 坐:通“座”
B.除秘书正文 除:授官
C.差可恋耳  差:勉强
D.不乐在朝,辞疾    疾:快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故乡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嗜酒妨政    掭尖草,不出
C.岂不以有翰墨妙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D.适足以速深藏薮泽耳  或重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绩从小就才思敏捷,被称为神童;道德高尚,被举为孝廉。但因隋朝末年政治黑暗,他两次托病而辞职。
B.王绩与隐士仲长子光兴趣相投,相邻而居,日与对酌。他潜心研读《周易》《庄子》《老子》,再无做官的心思,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
C.王绩酷爱美酒,曾因酒误政,他撰写了《酒经》《酒谱》,被誉为南史氏、董狐一样的酒家史官,他创作的诗文传赋也流传于世。
D.作者的评论提示了隐士产生的原因是世道“治日少而乱日多”,肯定了王绩的归隐行为。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皆称疾不。后擢国子祭酒,士谦知固辞,得免。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称疾不(______________)    (2)为善士(____________)
(3)对之契(____________) (4)赵郡农民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
B.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C.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
D.开皇八年,终于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事母孝闻 ②贷乡人
B.①辄奔走赴 ②无为吏所拘
C.①士谦知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出财,补其少者
D.①后擢国子祭酒 ②无吏之所拘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
(2)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小题5】李士谦的主要品质可从□□□□、□□□□两个方面概括。
【小题6】请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简要评析李士谦的为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责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之,冀由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B.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C.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D.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二府畏懦,不敢之|召有司
B.冀由衔怒于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暠、承以首大奸|南取汉中,西巴、蜀
D.事免归|副有罪,当相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让太傅杜乔自愧不如。
B.种暠为官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他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奏报朝廷,也因此遭到太守的报复,后来被免官。
C.种暠为官深受百姓爱戴。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下他;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他到汉阳地界。
D.种暠治边有道,先礼后兵。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后,先宣扬汉朝恩惠,对不服从者再加以征讨。因此边境的百姓归顺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淳耀

(清)钮琇

黄陶庵先生少有盛名,馆于同里侯氏,以道义相切劘。虞山钱宗伯有一子名孙爱,甫成童,欲延师教之,而难其人,商之程孟阳。孟阳曰:“我有故人子嘉定黄蕴生,奇士也。与同里侯氏交三世矣。未可轻致。公雅与侯善,以情告侯,公可得也。”宗伯乃具厚币,遣门下客李生,至嘉定延之。李生见侯,道宗伯指。侯力为劝驾,黄意不悦,强而后可。遂与李偕至宗伯家,宗伯待以殊礼。

居浃月,孟阳出海棠小笺示黄。黄询唱者为谁。孟阳曰:“宗伯如君柳夫人作也。子于帖括之暇,试点笔焉。”陶庵变色曰:“忝居师席,可与小君酬和乎?”孟阳曰:“此何伤?我亦偕诸君子和之矣。”陶庵曰:“先生耆年硕德,与主人为老友,固可无嫌,诸君亦非下帷于此者,若淳耀则断不可。”孟阳惭退。

先是,曾馆某抚军幕府,有邑令闻先生在署,橐数百金,赂先生父,令致书,俾为之左右。先生复父书曰:“父生男之身,尤望生男之心。若行一不义,取一非有,男心先死矣,尚何以养父乎?”忠孝大节,岂临时激于意气者所能为乎!

(注释)①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人。崇祯十六年进士,诸进士悉授官,独淳耀不赴选。清兵入关后,被推为抗清义军领袖,终兵败自刭。②切劘(mó):切磨;切磋相正。③如君:旧称他人之妾为“如君”。柳夫人:指钱谦益之妾柳如是。④帖括: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与侯善    (2)道宗伯
(3)此何伤 (4)先是,曾馆某抚军幕府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延师教之,难其人  黄意不悦,强后可
B.侯力劝驾    黄询唱者
C.情告侯,公可得也    宗伯待殊礼
D.馆同里侯氏  岂临时激意气者所能为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宗伯乃具厚币,遣门下客李生,至嘉定延之。
(2)橐数百金,赂先生父,令致书,俾为之左右。
【小题4】分析黄陶庵不愿意和诗的原因。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黄陶庵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