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车驾南伐,肇表谏,不纳。寻迁太子中庶子。
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孝文欲令禄养,出为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王薨,复为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为政清简,加以匡赞,历佐二王,甚有声绩。以父忧解任。复授黄门侍郎,兼侍中,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
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宣武之舅,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
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迁侍中。梁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以为不宜劳师争海岛之地,帝不纳。及大将军高肇伐蜀,肇又陈愿俟后图,又不纳。
明帝即位,迁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至于再三,必穷其理,然后下笔。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元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卒,谥文贞公。
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善《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谦廉不竞,曾撰《儒磬》,以表其志。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为廷尉时,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日:“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
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固辞不应。论者高之。
(选自《北史·游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
B.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
C.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
D.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就是“死”的意思,在古代,一般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B.畿内,在古代是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指京城管辖之地。 |
C.经,文中指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传,文中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
D.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包括实物和钱币等。 |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肇颇有政绩,处理政事稳妥。他辅佐南安王、高阳王及担任相州刺史时,政绩突出;他处理政事不求速决,反复斟酌之后才决断。 |
B.游肇上疏皇上,请求谨慎用兵。他担任侍中时,上疏反对派兵支援梁军主将徐玄明,后来又请求暂缓征讨蜀地,但建议都未被采纳。 |
C.游肇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对于权贵的请托一律回绝;元叉准备加害元怿,游肇召集公卿聚会,在众人沉默时,他一人高声发言反对元叉。 |
D.游肇喜欢读书,著述非常丰富。他通晓《周易》《毛诗》《三礼》,手不释卷;撰写《易集解》《冠婚仪》《白哇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 |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
(2)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