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文属:撰写
B.大将军邓骘其才奇:奇怪
C.于三辅游:游历
D.阴知奸党名姓阴知:暗中查知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皆共目  ②未有也 ③十年成   ④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张衡不羡慕当时的世界,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B.张衡不羡慕当时的世界,他所在的官府就多年得不到改变。
C.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权贵,他所在官府就多年得不到改变。
D.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B.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C.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0 05:5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乞伏慧,字令和,马邑鲜卑人也。慧少慷慨有大节,便弓马,好鹰犬。其兄贵和又以军功为王,一门二王,称为贵显。

②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惇于武陟,所当皆破,授大将军,赐物八百段。及平尉迥,进位柱国,赐爵西河郡公,邑三千户,物二千三百段。请以官爵让兄,朝廷不许,论者之。高祖受禅,拜曹州刺史。曹土旧俗,民多奸隐,户口簿帐恒不以实。慧下车按察,得户数万。先是,突厥屡为寇抄,慧于是严警烽燧,远为斥候,虏亦素惮其名,不入境。

③年逾七十,转荆州总管,又领潭、桂二州,总管三十一州诸军事。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之,风化大洽。曾见人以簺捕鱼者,出绢买而放之,其仁心如此。百姓美之,号其处曰西河公簺。

④炀帝即位,为天水太守。大业五年,征吐谷浑,郡滨西境,民苦劳役,又遇帝西巡,为道不整,献食疏薄,帝大怒,命左右斩之。见其无发,乃释,除名为民。卒于家。

(选自《隋书》,有删节)

(注)①斥候:侦察兵。②簺:用竹木编成的断水捕鱼的栏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物二千三百段 (2)论者之 (3)不入境 (4)为道不整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请官爵让兄  
曾见人簺捕鱼者
B.见其无发,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出绢买放之 
貌恭不心服
D.仁心如此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慧少慷慨有大节,便弓马,好鹰犬。
(2)其俗轻剽,慧躬行朴素以矫之,风化大洽。
【小题4】根据第②段内容,分析乞伏慧的治理才能。
【小题5】联系全文,分析乞伏慧“为道不整,献食疏薄”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祖,乌古迺,辽太平元年辛酉岁生。景祖稍役属诸部,自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之属,以至五国之长,皆听命。是时,辽之边民有逃而归者。及辽以兵徙铁勒、乌惹之民,铁勒、乌惹多不肯徙,亦逃而来归。辽使曷鲁林牙将兵来索逋逃之民。景祖恐辽兵深入,尽得山川道路险易,或将图之,乃以计止之曰:“兵若深入,诸部必惊扰,变生不测,逋户亦不可得,非计也。”曷鲁以为然,遂止其军。

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畔辽,鹰路不通。辽人将讨之。景祖曰:“可以计取”。辽人从之。盖景祖终畏辽兵之入其境也,故自以为功。于是景祖阳与拔乙门为好,而以妻子为质,袭而擒之,献于辽主。辽主召见于寝殿,燕赐加等,以为生女直部族节度使。辽主将刻印与之,景祖不肯系辽籍,辞曰:“请俟他日。”辽主终欲与之,遣使来。景祖诡使部人扬言曰:“主公若受印系籍,部人必杀之!”用是以拒之,辽使乃还。

生女直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赀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

景祖为人宽恕,能容物。推财与人,分食解衣,无所吝惜。人或忤之,亦不念。先时,有畔去者,遣人谕诱之。叛者曰:“汝主,活罗也。活罗,吾能获之,吾岂能为活罗屈哉!”活罗汉语慈乌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景祖嗜酒,饮啖过人,时人呼曰活罗,故彼以此讪之,亦不以介意。其后讪者力屈来降,厚赐遣还。曷懒水有率众降者,录其岁月姓名,即遣去,俾复其故。人以此益信服之。卒于家,年五十四。

(选自《金史•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B.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C.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D.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时称死去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时称“讳”,乌古迺是景祖的名字,故称“讳”。
B.辛酉,天干名,古代用以纪年。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天干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
C.节度使,我国古代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以得名。
D.生女直,即生女真,指没有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与熟女真相对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祖善使计谋。因景祖用计擒获了拔乙门,辽主任命他为节度使;他不肯隶属辽籍,就用了苦肉计,让族人来杀他。
B.景祖处事机智。铁勒、乌惹的许多百姓不肯迁移,逃来归顺景祖,辽派人索取,景祖机智应对,最终使辽军停止了搜索。
C.景祖仗义疏财。他把财物分给别人,有饭大家分着吃,衣服也可以脱给他人穿,没有什么舍不得给别人的东西。
D.景祖为人大度。有背叛者嘲笑景祖,景祖不放在心上;后来嘲笑景祖的人走投无路来投降,景祖赏赐他后,将他遣送回原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祖恐辽兵深入,尽得山川道路险易,或将图之。
(2)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赀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车驾南伐,肇表谏,不纳。寻迁太子中庶子。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孝文欲令禄养,出为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王薨,复为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为政清简,加以匡赞,历佐二王,甚有声绩。以父忧解任。复授黄门侍郎,兼侍中,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
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宣武之舅,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迁侍中。梁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以为不宜劳师争海岛之地,帝不纳。及大将军高肇伐蜀,肇又陈愿俟后图,又不纳。
明帝即位,迁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至于再三,必穷其理,然后下笔。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元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卒,谥文贞公。
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善《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谦廉不竞,曾撰《儒磬》,以表其志。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为廷尉时,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日:“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固辞不应。论者高之。
(选自《北史·游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B.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C.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D.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就是“死”的意思,在古代,一般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畿内,在古代是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指京城管辖之地。
C.经,文中指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传,文中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D.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包括实物和钱币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肇颇有政绩,处理政事稳妥。他辅佐南安王、高阳王及担任相州刺史时,政绩突出;他处理政事不求速决,反复斟酌之后才决断。
B.游肇上疏皇上,请求谨慎用兵。他担任侍中时,上疏反对派兵支援梁军主将徐玄明,后来又请求暂缓征讨蜀地,但建议都未被采纳。
C.游肇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对于权贵的请托一律回绝;元叉准备加害元怿,游肇召集公卿聚会,在众人沉默时,他一人高声发言反对元叉。
D.游肇喜欢读书,著述非常丰富。他通晓《周易》《毛诗》《三礼》,手不释卷;撰写《易集解》《冠婚仪》《白哇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
(2)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与语之 说:交谈B.家弟年少,未事宜 闲:熟习
C.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 纠:纠缠D.司马子如等旧怨 挟:挟持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B.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C.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D.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受到高祖父子两代人的信任,高祖在认识他不久就因为弟弟高琛年少能力不足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高琛留守后方。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他认为邢邵适合担任府僚,使邢邵得到重用,没想到邢邵却在与世宗交谈时说他的不是。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给邺城的诸位权贵写信,对不能搭救那些被崔暹处置的人而表示遗憾。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君主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能为之改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节选自《宋史·鱼崇谅传》)P6162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B.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C.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D.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魏帅杨师厚    卒:去世
B.囚节度使归庄宗  款:诚恳
C.秦王从荣为记室  表:上书表
D.讫太祖朝不起:起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说明:第⑵句出自课文《游褒禅山记》)
(1)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