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查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绖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补充注释:①福王:朱由崧(1607—1646) 即南明弘光帝。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袭福王。次年李自成克北京,乃南逃淮安,由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至南京,先称监国,旋即称帝,建元弘光。昏庸腐朽,追逐声色,任用非人,置国事于不问。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占南京,遂走芜湖依黄得功。旋被俘送北京,次年被杀。②懋第衰绖入都门:此时明朝首都北京已被清兵占领,左懋第身穿孝服回到北京,原本想要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崇祯帝,但没有得到允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次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朝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而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章降清之后,曾经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核荒田,查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30 06:1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
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
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
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韦后败,几死于乱,宁王为赦免。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垂拱间仕入 / 弥多公 / 行私谒 / 选补逾滥 / 经术不闻 / 猛暴相夸
B.垂拱间 / 仕入弥多 / 公行私谒 / 选补逾滥 / 经术不闻 / 猛暴相夸
C.垂拱间 / 仕入弥多 / 公行私谒 / 选补逾滥经术 / 不闻猛暴相夸
D.垂拱间仕入 / 弥多公 / 行私谒 / 选补逾滥经术 / 不闻猛暴相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考中进士。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C.经术,指经学,是解释诸子百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D.牧守,守护,治理。后用来指郡县的长官,郡官称牧,县官称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嗣立心地善良,替承庆受罚。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B.韦嗣立政绩卓著,受武后赏识。韦嗣立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武则天赞扬了嗣立的能力,让他们兄地自己商量由谁担任凤阁舍人一职。
C.韦嗣立针砭时弊,提倡尊师重教。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提倡重视儒学。
D.很多人都不愿出京做官,为了替朝廷分忧,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由请求外调以作表率,对此,武后很高兴。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
(2)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晔,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赀显。僖宗入蜀,盗兴江、淮,寿春亡命王绪、刘行全合群盗据寿州。未几,众万余,自称将军,复取光州,劫豪杰置军中,潮自县吏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绪提二州籍附秦宗权。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初以粮少,故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潮与弟审邦、审知奉母以行,绪切责潮曰:“吾闻军行有法,无不法之军。”对曰:“人皆有母,不闻有无母之人。”绪怒,欲斩其母,三子同辞曰:“事母犹事将军也,杀其母焉用其子?”绪赦之。会母死,不敢哭,夜殡道左。时望气①者言军中当有暴兴者,绪潜视魁梧雄才,皆以事诛之,众惧。次南安,潮语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狙缚绪以徇。众呼万岁,推行全为将军,辞曰:“我不及潮,请以为主。”潮苦让不克,乃除地剚②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为副。绪叹曰:“我不能杀是子,非天乎!”潮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师将行,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乃围城,岁余克之,杀彦若,遂有其地。昭宗拜潮福、建等州团练使,俄迁观察使。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乾宁中,宠福州为威武军,即拜潮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卒,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王潮传》)

(注)①望气: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占卜法。②刺(cì):以物插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B.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C.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D.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的古义之一是指人的表字,就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代指男子。
C.天子,古代有君主之义,古人认为君主秉承天意,故称“天子”,文中的“天子”即此义。
D.“观察使”为官名,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位高于节度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潮据理力争,母亲免斩。王绪要杀王潮的母亲,王潮及其弟弟争辩说,奉母如奉将军,杀了人家的母亲就不能再用她的儿子,王潮的母亲因此免斩。
B.王潮为人仗义,知危救命。王绪妒忌有人将显贵,暗中物色对象,然后借口杀掉他们;王潮认为刘行全才貌出众有被杀的危险而提醒他,刘行全躲过一劫。
C.王潮很有威望,颇受推崇。众人要推举刘行全为将军,刘行全却推辞,说自己不如王潮,应请王潮为主,王审知也心甘情愿跪求做王潮的副官。
D.王潮治军严明,得到拥戴。君主遭难,王潮打算全军出征辅助王室,正逢廖彦若贪婪残暴,泉州人听说王潮军纪严明,所以献上牛酒,奉迎王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自县吏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
(2)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栖编,宇贞一,世为赵人。幼弧。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徒。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延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贵金币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候墨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魏宝致十万响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待部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依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所唐书列传》
注:①候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宋/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
B.诸生,意思是许多儒生,也泛指在学的弟子,明清时期指入学的生员。
C.京兆,汉朝京战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D.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礁,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礁,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一并弹劾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几人都因罪被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沛公”是因为他起兵于沛,受到群众拥戴。“汉王”源于刘邦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之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为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言辞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是日微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5

阅读选段,完成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对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即为孙叔敖衣冠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③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孟言辞职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C.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史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