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早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早,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却,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徒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绪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邱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因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
B.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
C.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
D.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
A.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唐宋以后职任渐轻。 |
B.一舍:古称军队住宿一夜为舍,或以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文中指三十里的距离。 |
C.册免:指发布诏书,册封贤臣,罢黜庸臣,古代君王有时以此方式来消天灾。 |
D.致仕:还禄位于君,即辞官退休,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称为致仕官。 |
A.张士逊宽厚仁爱,深得民心。转运使下文书调张士逊治理郪县,百姓极力阻拦,使其留任;任邵武县令时遭遇旱灾,他乘车去庙里祈雨,直到雨浸没了双足才归来。 |
B.张士逊清正巡考,不徇私情。他担任诸科巡铺官,因有亲戚应考而请求回避,真宗把名字记了下来,自此凡与考官为亲属而有徇私嫌疑的应试者都要另设考场考官。 |
C.张士逊体谅军情,建言抚恤。他指出禁兵长期戍守边疆,其京城中的家人有些无法生存,皇帝命令内侍列出指挥使以下的官兵,分好等级,拿出缗钱十万赏赐他们。 |
D.张士逊处事不力,终遭弹动。朝廷处于多事之秋,张士逊身在相位却不能对国事有所建议陈述,谏官韩琦批评他身居要职而无所作为,他多次上奏请辞,最终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