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颜杲卿,字昕,与真卿同五世祖,以文儒世家。父元孙,为濠州刺使。杲卿以调遂州司法参军。性刚正,莅事明济。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谋泄,禄山杀循。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履谦以示杲卿,则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日中,传数百里。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并卢逖杀之。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乾元初,赠杲卿太子太保,谥曰忠节,封其妻崔清河郡夫人。(《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
B.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
C.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
D.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不涉旬/贼急攻城/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贼胁使降/不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荫补官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制度,官职达到一定品级或对封建王朝有一定贡献的人,其后代可以得到一定的官职,不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所谓“封妻荫子”就有这重意思。
B.书判,是唐代选官时考核的内容。唐士子通过礼部试,进士及策后,不直接授官,须再通过吏部选官一关。其内容为身、言、书、判,体貌丰伟,言辞辩正,楷法遒美,文理优长方为合格。
C.我国古代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朱、青、紫、绯(深红色)、绿。以唐代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以上着绯色。所以,文中安禄山以此笼络颜、袁二人。
D.古代受有封号的妇女称为命妇。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员的母、妻而言,俗称为“诰命夫人”。唐代命妇定制三品以上为郡夫人,所以颜杲卿的妻子崔氏被封为清河郡夫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杲卿性格刚正,聪明干练。在做遂州司法参军时,面对刺使的责备,他敢于正色辩白,毫不屈服。后来颜杲卿因为政绩考核为上等而升任范阳户曹参军。
B.颜杲卿深明大义,忠于朝廷。安禄山听说他的名声,上表推荐他代理常山太守,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颜杲卿并没助纣为虐,而是藉口生病不再处理事务,暗中联络志同道合之士,密谋平叛。
C.颜杲卿临事沉稳,颇有谋略。他用计骗来安禄山的义子李钦凑,设宴灌醉后,将之擒杀。在得知朝廷二十万大军进驻土门后,他派郭仲邑率领一百骑兵做先锋,拖着柴草扬起灰尘,使叛贼误以为大军来了,闻风而逃。
D.颜杲卿忠贞不屈,视死如归。叛贼用他小儿子季明的性命相胁,逼他投降,颜杲卿不为所动。面对颜杲卿义正辞严地斥责,安禄山恼羞成怒,把他绑在天津桥的柱子之上,割下他的肉来吃,但他仍不停口地骂着叛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
(2)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6 12:0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庠序:学校。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财失,吾所不取   行:品行
B.造永宁佛寺,令隽之 典:主持
C.嘉隽守正不 挠:阻挠
D.于是梁人焉 惮:害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犹平生所处堂宇 激义而死焉者也
B.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勇气闻于诸侯
C.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
D.附椿者,咸谴责焉。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B.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C.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D.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注重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仍然要按时节祭拜,陈献祭品;有了吉凶之事,还是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此事后,表明态度并设法找到买主,归还给他。
C.寇隽干事认真。他担任左军将军时,负责建造永宁佛寺,主事的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治理有方。他担任梁州刺史时,当地人多为盗贼;寇隽下令建立学校,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风俗得到改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张永德,字抱一,并州阳曲人。家世饶财。父颖事晋至安州防御使。
永德生四岁,母马氏被出,育于祖母,事继母刘,以孝闻。周祖初为侍卫吏,与颖善,乃以女妻永德。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贼即舍去,繇是免祸。
乾祐中,命赐潞帅常遇生辰礼币。遇,周祖之外兄弟也。时周祖镇邺,被谗,族其家。永德在潞州,闻有密诏授遇,永德探知其意,谓遇曰:“得非莅杀永德耶?永德即死无怨,恐累君侯家耳。”遇愕然曰:“何谓也?”永德曰:“奸邪蠹政,郭公誓清君侧,愿且以永德属吏,事成足以为德,不成死未晚。”遇以为然,止令壮士严卫,然所以馈之甚厚。亲问之曰:“君视丈人事得成否?”永德曰:“殆必成。”未几,周祖使至,遇贺且谢曰:“老夫几误大事。”
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引契丹来侵。世宗亲征,战于高平,大将樊爱能、何徽方战退衄。时太祖与永德各领牙兵二千,永德部下善左射,太祖与永德厉兵分进,大捷,降崇军七千余众。及驻上党,世宗昼卧帐中,召永德语曰:“前日高平之战,主将殊不用命,樊爱能而下,吾将案之以法。”永德曰:“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世宗掷枕于地,大呼称善。翌日,诛二将以徇,军威大振。
太祖即位,加兼侍中。会出师讨金陵,永德以己资造战船数十艘,运粮万斛,自顺阳沿汉水而下。富民高进者,豪横莫能禁,永德乃发其奸,置于法。进潜诣阙,诬永德缘险固置十余砦,图为不轨。太祖命枢密都承旨曹翰领骑兵察之,诘其砦所,进曰:“张侍中诛我宗党殆尽,希中以法,报私愤尔。”翰以进授永德,永德遽解缚就市,笞而释之。时称其长者。
(选自《宋史·张永德传》,有删改)
【注】①周祖:后周太祖郭威。②繇:古同“由”,从、自。③衄(nǜ):引申指挫伤、失败。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被谗,族其家 族:族灭
B.遇贺且谢曰 谢:感谢
C.永德乃发其奸     发:揭发
D.时称其长者 长者:品德高尚的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B.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 绐曰/此悲田院耳
C.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D.永德迎其母妻/诣宋州时寇贼充斥/乃易弊衣毁容仪/居委巷中有贼/过即邀乞焉/绐曰/此悲田院耳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永德侍奉母至孝。张永德四岁时生母被弃逐,他由祖母抚养长大,但他侍奉继母刘氏就像侍奉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以孝敬长辈闻名乡里。
B.张永德冷静机智。当张永德知道朝廷授予常遇密诏是想杀他时,便主动对常遇说起此事,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常遇,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C.张永德作战英勇。刘崇带领契丹来犯,在高平激战,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退缩,张永德和太祖分头进发,带领士兵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
D.张永德不畏豪强。豪绅高进为非作歹,没有人敢阻止,张永德依法处置了他,高进因此诬陷张永德谋反,张永德识破并鞭笞了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拓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传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万历四十六年,时方东顾,四处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纷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光启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十一月,遵化不守,都城惊甚。光启应召平台,曰:“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

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光启疏万全之策,云:“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陈车营之制甚悉。不果。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擢:提拔B.魏忠贤智铤劾之   党:勾结
C.杨经略镐必败 策:谋划D.辽警,起光启兵   知:掌管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徐光启“雅负经济才”的一组是
①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②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③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④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
⑤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⑥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⑥
【小题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命名元徵。巡抚韩雍器之日“人瑞也”,乃易元祯。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宪宗嗣位,疏请行三年丧,不省。其年五月,疏陈三事:“一,勤讲学。讲官,令大臣公举刚明正大之人,不拘官职大小。一,公听政。天下章奏,命诸臣详议面陈可否,陛下亲临决其是非。暇则召五品以下官,随意问以时事得失利病,令下情得以毕达。一,广用贤。中外群臣,有刚正敢言者,举为台谏,不必论其言貌、官职、出身。”疏入,以言多窒碍难行,寝之。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讲求性命之学。阅二十年,中外交荐,皆不赴。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言:“人君不以行王道为心,非大有为之主也。陛下毓德青宫,已负大有为之望。迩者颇崇异端,嬖近习,以蛊此心;殖货利,耽玩好,以荒此心;开幸门,塞言路,以昧此心,则不能大有为矣。愿定圣志,一圣学,广圣智。”疏反复累万言,帝颇纳之。《实录》成,迁南京侍讲学士,以养母归。久之,召为《会典》副总裁。至则进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帝甚倾向。元祯体清癯,长不逾中人,帝特设低几听之。数月,以母忧去。服阕,迁南京太常卿。已,修《通鉴纂要》,复召为副总裁。以故官兼学士,改掌詹事府。帝晚年德益进。元祯因请讲筵增讲《太极图》《通书》诸书。帝亟取观之,喜日:“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欲大用之,未几晏驾。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东阁,专典诰敕。元祯素有盛誉。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元祯七疏乞休,刘健力保持之。健去,元祯亦卒。天启初,追谥文裕。
(节选自《明史·张元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B.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C.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D.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又可以称为庶常,通常由科举考试中有潜质的进士担任,是皇帝的近臣。
B.学士,即文学侍从之臣,既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又是一种荣誉称号。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追谥,古代帝王、大臣、百姓等死后,据其平生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炀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祯直言劝谏,恪尽臣子之责。他劝谏宪宗广用贤才,从朝廷内外大臣中选拔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的人担任台谏,而不必考虑其官职、出身等。
B.张元祯奉行孝道,为人臣为人子。宪宗即位,他就上疏请求服三年丧。他编纂完成《宪宗实录》后,升任南京侍讲学士,因母亲年老需要赡养而回家。
C.张元祯推崇王道,主张广增圣智。他劝谏孝宗不要推崇异端、宠幸身边亲信,不要耽乐于玩好,不要堵塞言路,希望孝宗坚定圣志,进言多被采纳。
D.张元祯担任讲官,颇受皇帝信赖。他担任御前讲官,因体貌清癯,身材矮小,孝宗特为他准备矮小的桌椅。他推荐书目,皇帝立刻找来阅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讲求性命之学。
(2)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人东阁,专典诰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