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以犯太宗讳,单名勣。与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初,李密亡命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密拜勣为东海郡公。越王即位,赦密罪,封魏国公;授勣右武侯大将军。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海,南至江,西至汝,北至魏,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勣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疗,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太宗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高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乾封二年,寝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举哀,辍朝七日。及葬日,帝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归属
B.以富贵,吾所耻也邀:希求
C.总魏公,听公自献启:启发
D.令河南、山东兵总:统领
【小题2】(小题2)对文中划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B.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C.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D.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求取富贵,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丧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译文: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9 10:0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式,以荫为太子正字,擢贤良方正科,累迁殿中侍御史。大中中,为晋州刺史,饰邮传,器用毕给。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时特峨胡亦饥,将入寇汾、浍,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报其种落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称。徙安南都护。故都护田早作木栅,岁率缗钱,既不时完,而所责益急。式取一年赋市芍木,竖周十二里,罢岁赋外率以纾齐人。浚壕缭栅,外植刺竹,寇不可冒。后蛮兵入掠锦田步,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獠,非为寇也。”初,交阯数有变,惧式威,不自安,相率夜围城,合噪:“请都护北归!”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宁国剧贼仇甫乱,明越观察使郑祗德不能讨,宰相选式往代,诏可,因至京师。懿宗问方略,对曰:“第假臣兵,寇不足平也。”左右宦要皆曰:“兵众则馈多,当惜天下费。”式奏:“盗若猖狂,天诛不亟决,东南征赋阙矣,宁得以亿万计之乎?兵多则功速费寡。二者孰利?”帝顾左右曰:“宜与兵。”于是诏益许、滑、淮南兵。式发自光福里第,麾帜皆东靡,猎猎有声,喜曰:“是谓得天时矣!”闻贼用骑兵,乃阅所部,得吐蕃、回鹘迁隶数百,发龙陂监牧马起用之,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甫斩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余姚民徐泽专鱼盐之利,慈溪民陈瑊冒名仕至县令,皆豪纵,州不能制。式曰:“甫窃发,不足畏;若泽、瑊,乃巨猾也。”穷治其奸,皆榜死。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终左金吾大将军。

(选自《新唐书·王式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
B.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
C.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
D.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以式检校工部尚书/徙武宁/节度使诏淮南兵/自随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宁为团练/罢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方正:古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始设于汉文帝,被举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唐宋时亦设此科。
B.善最: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因亦以“善最”代指优异的政绩。
C.都护:都护府长官。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
D.回鹘:又作回纥,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回族祖先。主要分布于宁夏,在内蒙古、甘肃等地也有散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式关心民生,体恤民情。任晋州刺史时,河曲歉收,百姓流离,他州都不接纳,只有王式赈济灾民,活者甚众;任安南都护时,他免除赋税来缓解百姓负担。
B.王式镇守边疆,沉稳有法。蛮兵入侵锦田步,他派人晓谕,蛮兵很快撤离并道歉;交5止叛军夜问围城呼喊,他不慌不忙,披甲登城斥责叛军,后全部捕杀他们。
C.王式虑事深远,见解过人。平定宁国大贼仇甫叛乱时,在场权臣都认为兵马多了花费就大,而王式认为叛贼不平,东南的赋税损失更大,应多派兵马,速战速决。
D.王式执法严格,除恶务尽。余姚徐泽独占鱼盐之利,慈溪陈瑊冒名顶替官至县令,两人都骄横放纵,州府不能制服,王式彻底查办二人罪行,将他们捶击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护田早作木栅,岁率缗钱,既不时完,而所责益急。
(2)懿宗问方略,对曰:“第假臣兵,寇不足平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后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来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 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

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

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

(注)弘治:即杜弘治,古代美男;‚小选:吏部郎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通四年/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 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B.大通四年出/ 为宁远将军北中郎/ 庐陵王长史三年/ 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 惭量酒/ 归月下/ 风清琴/ 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C.大通四年/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 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风清/ 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D.大通四年出/ 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 长史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推华/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 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太子的官职。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征等。
B.“服阙”指古人在朝中为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回家守孝服丧三年,待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后来封侯也可以使用。
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向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面容消瘦,亲戚们都感到惊异,等到长大后,他学识渊博性情儒雅有气量。
B.禇翔文才出众。梁武帝越级提拔他为宣城王文学之后,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一挥而就。
C.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吏部郎,离开郡县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告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2)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弼,其先定远人,后徙临淮。善用双刀,号”双刀王”,初结乡里,依三台山树栅自保。逾年,帅所部来归。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擢元帅。下兰溪、金华、诸暨。援池州,复太平,下龙兴、吉安。大战鄱阳,邀击陈友谅于泾江口。从平武昌,还克庐州。拔安丰,破襄阳、安陆。取淮东,克旧馆,降士诚将朱暹,遂取湖州。迁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
进围平江,弼军盘门。士诚亲帅锐士突围,出西门搏战,将奔常遇春军。遇春分兵北濠,截其后,而别遣兵与战。士诚军殊死斗。遇春拊弼臂曰:“军中皆称尔健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曰:“诺。”驰骑,挥双刀奋击。敌小却。遇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士诚马逸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自是不敢复出。吴平,赏赉甚厚。
从大军征中原,下山东,略定河南北,遂取元都。克山西,走扩廓。自河中渡河,克陕西,进征察罕脑儿,师还。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十一年副西平侯沐英征西番,降朵甘诸酋及洮州十八族,杀获甚众。论功,封定远侯,食禄二千石。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至大理,土酋段世扼龙尾关。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与沐英兵夹击之,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加禄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以副将军从冯胜北伐,降纳哈出。明年复以副将军从蓝玉出塞。深入不见敌,玉欲引还。弼持不可,玉从之。进至捕鱼儿海,以弼为前锋,直薄敌营。走元嗣主脱古思帖木儿,尽获其辎重,语在玉传。二十三年奉诏还乡。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节选自《明史·王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B.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C.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土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D.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B.洪武,年号,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古人将它与“干支纪年法”并行纪年。
C.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专权世代相传,“世袭指挥使”指世代可继续担任指挥使。
D.世券,又称铁券,世代享受某些特权的凭证,帝王常将它赐给身边宠爱的妃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弼武艺高强,善于打仗。他擅长使用双刀,有“双刀王”之称,太祖提拔他任元帅,先后攻下兰溪、金华、诸暨、太平、龙兴、吉安。
B.王弼战功赫赫,屡受赏赐。他在围攻平江时立下战功,后来得到了丰厚奖赏;在随沐英、傅友德等讨伐西番、云南后,他被封为定远侯,食禄二千石。
C.王弼屡辅主将,平定边疆。他以副将军身份跟从冯胜北伐,收降纳哈出;又以副将军身份跟从蓝玉出塞,担任前锋,赶走了脱古思帖木儿。
D.王弼奉诏返乡,赐死削爵。他奉诏还乡后,跟随冯胜,傅友德到山西、河南选练士兵,皇帝将三人同时召还京城,将他们赐死并剥夺了爵位。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
(2)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
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B.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C.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D.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2)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