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坏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者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念墩不过土一抔耳     窃:私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然得之 冰,水为之,寒于水
B.亦必不舍此而他也 及其所既倦
C.方知不从外观之 吾还也
D.今一彘首故     丹不忍己之私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    )
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
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 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   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 
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
(3)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1 11:4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 颂,因言:“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 天子哀怜之。若今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罪故,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 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有大臣体,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 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以客罪故罢宰相。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 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 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 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 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 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数:多次
B.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属:归属
C.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微小
D.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琯以.客罪故,罢宰相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甫谢,且.称
C.陛下果委而.相之   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D.陛下其.忍弃之     观其.深念主忧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少时家贫,科举不中,后因赋文被赏识。皇帝称赞他文风“沉郁顿挫,随时敏给”, 可及扬雄、枚皋。
B.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之交。房琯获罪时,他挺身而出,上疏劝谏,不顾安危,在皇帝面前 反复为房琯求情。
C.杜甫一生漂泊贫困,秦州时甚至负薪拾橡栗自给。流寓蜀地,幸得好友严武接济。严武 死后,他辗转于梓、夔之间。
D.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加约束,也因此被严武怀恨在心。后来严武心起杀意,幸得严母 解劝才得幸免。
【小题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善谈论。居父丧,哀毁逾礼。入太学,所与游皆天下名士。

钦宗嗣位,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若功状已明而赏不行,或功同赏有轻重先后者,并置之法。”上从之。朝臣受伪命者众,肃请分三等定罪。上以肃在围城中,知其姓名,令具奏。肃具言之,上以为然。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今日割三镇,明日截两河。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战而逃。肃言:“讷出师两河,望风先遁,今语人曰:‘留守之说有四,战、守、降、走而已。战无卒,守无粮,不降则走。’且汉得人杰,乃守关中,奔军之将,岂宜与此。”讷遂罢。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绍兴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

(节选自《宋史·邓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B.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C.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D.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侍,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B.“祠禄制”是两宋特有的职官制度,起初是专门提供给高官的一种福利政策,相关官员无职但食俸禄。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 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D.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亦借指仕途或官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肃才华出众,在太学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邓肃坚贞不屈,张邦昌建立伪政权时,他身在敌营,不肯同流合污,奔赴南京。
B.邓肃遇事冷静,心思细致。被扣留金营的五十天,他借机了解敌情,认为金国赏罚分明。于是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来规范赏罚制度,得到皇上许可。
C.邓肃忧国忧君。他指责范讷不战而逃,弹劾耿南仲父子误国;曾在三月之内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D.邓肃正直敢言。李纲被罢兔时,邓肃含蓄地批评皇帝出尔反尔的行为,认为责罚过于严苛,而且免去其职务于时局不利,因此惹恼当政者,也被罢免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
②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赐五品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翱甚倚恭,转左,父忧起复。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时称疾不出,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越五月,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职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B.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C.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D.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即拜官,就是授官拜职,说“除”一般指除去原有的官职而就任新的官职。
B.“徭役”是古代国家征派各阶层人民从事的有偿劳役,有力役、军役及其他杂役。
C.“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之丧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恭机智能干,享有声名。他在莱州,另建房屋贮存内地输送给辽东的布匹,既保证了计量供给,又减少了折耗,节省了人力,充实了军饷。
B.崔恭为民减负,安抚百姓。景泰年间,他与同僚佐臣约定,官府部门不向百姓索取供给,并采用入籍和遣送同步实施的办法平定了流民搏杀。
C.崔恭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他巡查属地,倾听年老德高者的议论,并与当地官员一起疏通河道,废除了虽很公平却难于计算的耗损收取规则。
D.崔恭不畏权贵,恪尽职守。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做了不法之事,他坚决弹劾;任吏部右侍郎期间,为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他设置了“劝惩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
(2)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职者数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经筵官。进修撰。累迁礼部左侍郎。成化十一年与刘珝同受命,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武荚殿大学士。久之,进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寻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孝宗即位,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力诋万安、尹直及吉皆小人,当斥。吉深衔之。安、直皆去,吉独留。委寄愈专。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相继劾吉。吉愤甚,中升,逐之。数兴大狱,智、向囚系远贬,洪亦谪官。复与中官蒋琮比,逐南御史姜绾等,台署为空。中外侧目,言者亦少衰。
初,吉与万安、刘珝在成化时,帝失德,无所规正,时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谣。至是见孝宗仁明,同列徐溥、刘健皆正人,而吉于阁臣居首,两人有论建,吉亦署名,复时时为正论,窃美名以自盖。
弘治二年二月旱,帝令儒臣撰文祷雨。吉等言:“迩者奸徒袭李孜省、邓常恩故术,见月宿在毕,天将阴雨,遂奏请祈祷,觊一验以希进用。倖门一开,争言祈祷,要宠召祸,实基于此。祝文不敢奉诏。”帝意悟,遂已之。五月以灾异请帝修德防微,慎终如始。代王献海清刘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进士阅读答案__刘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代王献海青,吉等言登极诏书已却四方贡献,乞勿受。明年三月偕同列上言:“凡宴乐游观,一切嗜好之事,宜悉减省。”十二月,星变,又言:“今两畿、河南、山西、陕西旱蝗;四川、湖广岁不登。愿陛下节用度,罢宴游,屏谗言,斥异教,留怀经史,讲求治道。沙河修桥,江西造瓷器,南海子缮垣墙,俱非急务,宜悉停止。”帝嘉纳之。帝惑近习言,颇崇祈祷事,发经牌令阁臣作赞,又令拟神将封号。吉等极言邪说当斥。
吉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于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刘棉花”,以其耐弹也。
(选自《明 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李孜省:明代奸臣。学方士术,厚结中官,取悦明宪宗。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孝宗时,下诏狱死。邓常恩亦方士。 ②海青:海东青,传说为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称作“万鹰之神”。 ③近习:君主宠爱亲信之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阁预机务     预:参与
B.尹直及吉皆小人,当斥    斥:驱逐,排斥
C.窃美名以自盖    盖:掩盖
D.觊一验以希进用    觊:愿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官署名。唐玄宗时,于内廷供奉之翰林院以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值宿内庭,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应召撰拟文字。
B.户部是古代中央官制中的六部之一,主要负责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事项。
C.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也叫阁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或“首辅”。
D.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古时,认为出现星变就将有凶灾。每当此时,帝王往往让臣子推荐人才、上书言得失;臣子也往往借此上书指斥弊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吉善于言辞。他看到孝宗仁明,于是也假意时时为正论:反对皇帝求雨;劝诫皇帝要修德防微,慎终如始;勿受四方贡献;减省开支等。
B.刘吉善于依附。他贪恋权位,又会自我装饰,锐于营私,经常被谏官攻击,但他不为所动,在内阁任职十八年,人们讥讽他为“刘棉花”。
C.刘吉有段时间尸位素餐。成化年间,由于皇帝失德,刘吉等内阁成员以及六部尚书均无所作为,成为摆设,所以被时人讥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D.刘吉排斥异己。他遭多名官员尤其是御史相继弹劾,于是勾结宦官,大兴冤狱,排斥异己,驱逐对手,使得御史台官署都为之一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1)吉深衔之。安、直皆去,吉独留。委寄愈专。
(2)愿陛下节用度,罢宴游,屏谗言,斥异教,留怀经史,讲求治道。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揭发,挑出
B.勃戏为文英王鸡 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
C.是且交构     交构:相互构陷
D.不一字     易:改动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勃才华的一组是
①作《指瑕》以擿其失②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③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④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⑤公矍然曰:“天才也!”⑥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