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②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③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迁裨将。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候、左卫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彦能好读书,在镇委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答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曰:“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子珩,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国亡,入朝,仕至兵部郎中、直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暇日鼓琴围棋,不交人事。珩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④。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节选自陆游《南唐书》)
(注)①义祖:指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舁)的养父。②朱瑾:南唐将领。③摘语:私语。④三馆:唐以统文馆(即昭文馆、修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为三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B.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C.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D.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孤一般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单指父亲去世。古人成年后死了父亲或父母双亡就不能称“孤”。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其僚属由节度使辟举,上报朝廷批准。
C.“卒”是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原本适用范围很广,后专指平民百姓死。而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D.郎中始于战国,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在文中属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刁彦能侍奉母亲十分孝顺。他因为家贫无以奉养至亲而入仕,后来又因为要侍奉母亲而离开了王茂章。
B.刁彦能遇事临危不惧。在宣州大乱之时他挺身而出,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此举深受义祖认可和嘉奖。
C.刁彦能机警敏捷,有很强的预见力。在知训和烈祖的斗争中,他多次设法庇护烈祖,使其幸免于难。
D.刁彦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既懂得通过疏导来消除水患,又是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采出众的大学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
②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2 04:3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   营垒,军营
B.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   利诱
C.不如因其击之 通“懈”,松懈
D.吕后留侯,乃强食之   给…恩德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建议沛公趁机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学科王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拒绝了封赏,但还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3)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以病去官。复为洛阳令。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因丁母忧。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B.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C.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D.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B.辅政,辅佐治理政事,即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帝王幼年时出现的一种短期政权构成形式。
C.丁母忧,又称丁外艰,即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得做官。
D.永嘉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至少一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摅善于断案,明察秋毫。临淄孝妇被同乡控告,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曹摅审查得出真象;宫门口在夜间失去栏架,众官检察都未查出,曹摅准确指出下落。
B.曹摅怜悯囚犯,宽仁以待。曹摅年终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会见家人,并替属隶担责。囚犯都遵守时间回狱,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明县令。
C.曹摅审时度势,答复齐王。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担任记室督,面对齐王询问,他提出策略,并认为齐王若能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但未被采纳。
D.曹摅战败遇难,吏民怀念。王逌等聚众侵犯城镇,曹摅作为崔旷的都护,请求担任前锋作战,战败遇难。官吏及百姓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2)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
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而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
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B.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C.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D.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科举中,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乡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B.“满秩去官”中“满秩”指的是官吏任期结束。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D.“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如“祠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锦为官有谋略,针对瑶寇泛滥一事,分条陈述方略,都说中了要害,所以受到上级赏识。
B.林锦善于根据地形设置防守的栅栏和其他战争用具,在他任期内贼人不敢逼近,百姓也不用逃入深山。
C.林锦重视教化,他修建学校,鼓励农桑,因此深受瑶蛮的爱戴信赖,所在职的地方都建祠庙祭祀他。
D.林锦担任副使时,因为所管辖的地方经常发生盗贼劫掠事件,他便在西边设了团河营,在南边设新寮营,另外设洪崖营来堵塞贼寇出没的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
(2)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年号,是为了纪年而设立的名号,一个皇帝统治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B.京师,京城、京都,是中国古代国家都城的称呼,有的朝代有多个都城。
C.庙,是为了祭祀而设立的地方。古人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名号,“忠确”是贬谥。
【小题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B.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C.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D.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小题5】下列对于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A.金兵到了,张克戬独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即使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B.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带上兵器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退却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一直没有到来。
C.金兵到了,张克戬独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即使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一直没有到来。
D.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 吾得兄
B.项羽既军士 旦日士卒
C.项羽之 范增数项王
D.吾丰沛 得其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的敬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六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中”“禁宫”。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中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D.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状态。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