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 吾得兄
B.项羽既军士 旦日士卒
C.项羽之 范增数项王
D.吾丰沛 得其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的敬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六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中”“禁宫”。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中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D.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状态。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7 06:2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理解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小题1】解释加点字
而使八百骑 (__________)  出居延北千余里(__________)
其兵尽(__________)  闻其家声 (__________)
【小题2】以下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B.乃以其女陵而贵之
C.乃以其女妻陵而D.汉闻,陵母妻子
【小题3】从上文中可以看出,造成李陵兵败被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小题1】下列省略句,填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于)留侯张良B.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C.(其)长于臣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之)谢项王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默然B.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D.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报任安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已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C.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小题2】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彼且奚适也
D.死生亦大矣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运用铺排把“六受辱”按程度由浅到深依次排开,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精神痛苦,感人至深。
B.作者一口气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等著名人物,意在说明“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连这些“王侯将相”也不得不受尽羞辱这一古今一样的道理。这是作者蓄积已久的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的强烈感受。
C.第一段中作者拿“猛虎一旦落入槛阱之中也不得不摇尾乞食”作对比,渲染下狱受辱之恐怖,反衬自己忍辱受刑、忍痛著书的坚忍意志。
D.选文第二段先说一般人都怕死,但激于义理者不怕死,这是一层曲折。接着又说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但又何至于受辱呢?这又是一层曲折。最后才揭开自己“不得已”而苟活的原因。这充分体现了本文在情感的表达上“曲折起伏、欲言又止”的特点。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B.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C.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D.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意即侯爵。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字也可泛指诸侯,也用于对士大夫的尊称。
B.除服,指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封建时候的官员遇父母去世,要求为父母守孝,丧期结束才能脱去孝服继续任职。
C.亲,意为父母、双亲。结合全文来看,此处的亲,指聂政的母亲。
D.《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本纪、十二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