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西汉太原人,字臣仲,曾与族弟郇相一起召集州郡的年轻人将祖先遗留下的钱财全部散发给群众。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9 05:3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墨宝堂记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弈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古法书图画蓄:收藏
B.余为记属:交代,嘱咐
C.而出之于政骤:突然
D.而位不其才称:称赞
【小题2】下列句子都批评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的一组是(   )
①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
②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
③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
④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
⑤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
⑥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
A.②④⑥B.①②③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一篇杂记,开篇列举了世人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有力地批判矜夸自耀的浮躁之风。
B.作者对张希之“家世好书”给予了肯定,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际表达了惋惜,相信他会在仕途上大有作为。
C.作者认为那些痴迷于某些事物的人是可鄙的,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自己所嗜之物,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D.文章层层递进,批判了社会不良现象,寄予了对张希之的殷切期望。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②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瘅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有囚法不死(_________)   (2)乃手版归(________)
(3)徙南昌(_________) (4)抃及吕公著荐(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部使者荐甚威
B.杀人媚人  污秽善政为耻
C.请公言之 以洗冤泽物己任
D.赵抃惑谮口 不独以得罪令为忧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2)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
【小题4】本文第①段写“众莫敢争”的作用是________。
【小题5】第②段写部使者对周敦颐由误解而多次推荐的态度变化,突出了周敦颐 的性格形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颢字仲明。神宗立,进封昌王。哲宗嗣位,徙封扬王。帝致恭如家人礼。自熙宁以来,颢屡请居外,章上辄却。至元祐初,乃赐咸宜坊第一区,车驾临幸,留宴终日。拜太尉,诸子皆命赐官,制曰:“先皇帝笃兄弟之好,以恩胜义,不许二叔出居于外,盖武王待周公之意。太皇太后严朝廷之礼,以义制恩,始从其请,出就外宅,得孔子远其子之意。二圣不同,同归于道,皆可以为万世法。朕承侍两宫,按行新第,顾瞻怀思,潸然出涕。昔汉明帝问东平王:‘在家何以为乐?'王言:‘为善最乐。’帝大其言,因送列侯印十九枚,诸子五岁以上悉佩之,著之简策,天下不以为私。今王诸子性于忠孝,渐于礼义,自胜衣以上,颀然皆有成人之风,朕甚嘉之。其各进一官,以助其为善之乐。毋忝父祖,以为邦家光。”徙封徐王,诏书不名。宣仁有疾,颢旦旦入问,因亦被病。宣仁祔庙,拜太师,徙王冀,赐入朝不趋。改淮南、荆南节度使,徙封楚王。病益笃,帝亲挟医视诊,令昼夜具起居状闻,小愈则喜。既而薨,年四十七。帝即临哭,辍朝五日,成服苑中。谥曰荣,陪葬永厚陵。徽宗即位,改封吴王。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始就外傅,每一经终,即遗讲读官以器币服马。工飞白,善射,好图书,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尝赐方团玉带俾服而朝颢辞乃为制玉鱼以别之是后亲王遂踵为故实初,居英宗丧,丐解官终制,以厌于至尊,不克遂。服慈圣光献太后之服,易月当除,颢曰:“身为孙而情文缺然,若是可乎?请如心丧礼,须上禫除,即吉。”诏可。

(节选自《宋史·赵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尝赐方团玉带/俾服而朝/颢辞/乃为制玉鱼以别之/是后亲王遂踵为故实/
B.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尝赐方团玉带/俾服而朝/颢辞/乃为制玉鱼以别之/是后亲王遂踵为放实/
C.神宗蠢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尝赐方团玉带/俾服而朝颢辞/乃为制玉鱼以别之/是后亲王遂踵为故实/
D.种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尝赐方团玉带/俾服而朝颢辞/乃为制玉鱼以别之/是后亲王遂踵为放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佑,宋哲宗的一个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在我国封建社会自始至终存在。
B.列侯,从秦朝到南朝陈的一种爵位,原为彻侯,后因避讳几次更改后最终称列侯。
C.祔庙,拊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即把神牌放入祖庙。褕,泛指配享、附祭、合葬。
D.心丧,指老师去世,弟子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后泛指无服或释服后的深切悼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颢遵循礼制,深得皇室恩宠。赵颢多次请求出居外宅,起初先皇帝用恩情克制道义,加以拒绝;后来太皇太后用道义约束恩情,才同意了他的请求。
B.赵颢教子有方,受到很高赞誉。宋哲宗认为赵颢儿子们忠孝出于本性,礼义久受熏染,年龄稍大一点的,风姿挺秀,都有成才的气度,令人赞叹不已。
C.赵颢深怀孝心,能够恪守孝道。他为宋英宗守丧时,曾经辞去官职,服满了三年丧期;在宣仁太后生病期间,他每天都入宫去探视,结果也疾病缠身。
D.赵颢天资聪颖,特别爱好学习。他出外就学时,每当学完一部经典,就赠送给讲读官各种礼物;他精通书法中的飞白技法,喜好图书,广泛搜集善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各进一官,以助其为善之乐。毋忝父祖,以为邦家光。
(2)病益笃,帝亲挟医视诊,令昼夜具起居状闻,小愈则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措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旧唐书·陆贽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秩,东归母   省:探视
B.及辞,贽钱百万 遗:留给
C.而能交结权幸,共贽于上前 短:陷害
D.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其能 害:忌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
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居近密,感人主重知
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及杞贬黜,敢上书言事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苏耳
D.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
楚人有涉江者,剑自舟中坠于水
【小题3】下列语句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见与语:第二次见面跟他谈话。
B.巨细必陈:大小事情一定陈述。
C.俄丁母忧:不久遭到母亲丧事。
D.精于吏事:精力全放在官吏的政事上。
【小题4】下列句子编为六组,能够表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③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④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⑤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⑥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④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都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标出省略的成分)。
(1)敢不承君厚意
(2)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
(3)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4)朋友规之,以为太峻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其性焉尔   (2)有能反是者
(3)尔植  (4)而鸡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跟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非有能早蕃之也B.根拳土易C.旦视暮抚D.已去复顾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本文借事喻理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