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墨宝堂记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弈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古法书图画蓄:收藏
B.余为记属:交代,嘱咐
C.而出之于政骤:突然
D.而位不其才称:称赞
【小题2】下列句子都批评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的一组是(   )
①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
②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
③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
④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
⑤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
⑥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
A.②④⑥B.①②③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一篇杂记,开篇列举了世人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有力地批判矜夸自耀的浮躁之风。
B.作者对张希之“家世好书”给予了肯定,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际表达了惋惜,相信他会在仕途上大有作为。
C.作者认为那些痴迷于某些事物的人是可鄙的,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自己所嗜之物,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D.文章层层递进,批判了社会不良现象,寄予了对张希之的殷切期望。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5 02:3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讽千字/邹忌讽齐王纳谏
B.或以书丑得鞭/以讹传讹
C.见污伤/见犯乃死
D.一岁仓卒国绝/卒廷见相如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短处,而愿意说别人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因此
B.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使……得到好处
C.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根据
D.君备礼以待之准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
【小题4】结合文本,概括郑子真和严君平性格品质方面的共同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特进:官职名。   ②事:祭祀。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芝不其书(_______) (2)若不掠(_______)
(3)不可以狱(_______) (4)芝性亮直,不廉隅(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收付狱   思试之斗觇之
B.太祖从议 尔无忘乃父之志
C.芝教与群下曰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芝妻伯父董昭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多所
B.辄敕洛阳狱
C.赐爵关
D.明主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司马芝的品性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颜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卷一五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B.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C.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擅渊趋丰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学: 古代的国立大学,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赋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权邦彦博学多才。崇宁四年太学上舍及第,担任沧州教授人朝为太学博士;有遗稿十卷,号称《瀛海残编》,藏在家中。
B.权邦彦敢于进谏。金人围攻汴京,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宋高宗登基;献上十条建议来谋取中兴,建议皇帝不要苟且偷安。
C.权邦彦作战勇敢。权邦彦发誓以死守城,拼力战斗不肯停止,最终率百姓打败了敌军,得到皇帝奖赏。
D.权邦彦治城有方。大盗张琪战害徽州,权邦彦派副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议失守罪,将重生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
②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愿至于江滨被发行呤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注)①糟:酒糟。②醨:薄酒。③瑾、瑜:美玉,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既嫉之     嫉:嫉妒
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续
C.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 毁
D.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2段表达了作者对怀王昏聩的痛惜,同时也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才能。
B.第4、5段采用了寓议于叙的手法,表现了屈原的高洁品质,也写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
C.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将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是为了突出强调造成屈原自沉汩罗的政治原因。
D.作者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相对比,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