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能得人。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兵且东击齐。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阳,将军田既军于胶东。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至博,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之军于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彭越是时居梁地,中立,且为汉,且为楚。韩信已杀龙且,因令曹参进兵破杀田既于胶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于千乘。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小题1】下列对加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汉将韩信兵且东击齐率领
B.以郦生卖己,而郦生鄙视
C.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洛阳到
D.二客穿其冢旁洞、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B.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C.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D.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为人善用计谋,他一面派郦生去说服齐国归顺,一面又用蒯通的计谋,奇袭了齐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齐国灭亡以后,田横逃到了一个岛上,而汉王刘邦因为仰慕田横能得士的美名,执意要召见田横。
C.在被韩信用计谋击败后,田横十分的生气,先后两次组织军队和汉军交战,皆以失败告终,最后带领五百人逃到了海中的小岛上。
D.田横起初与刘邦都是王,而最后刘邦称帝,田横却要称臣,因此田横觉得羞耻。再加上田横杀了汉臣郦商的哥哥,自觉羞愧,这两个原因共同导致了田横的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2)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1 11:2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也。少知名,年十八,郡户藓史主记主簿。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藓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藓公。藓公辟为掾。藓公败于乌林,还北。巴谓藓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会先主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阯,先主深以为恨。
巴入交阯,与交阯太守计议不合,乃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备又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先主称尊号,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户曹史主记主簿署:委任
B.会先主有三郡略:夺取
C.其欲还北,道于此假:假装
D.但当铸百钱,平诸物贾 直:价值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巴年轻时就有名气,见识与众不同,刘表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就任,荆楚群士纷纷跟随刘备到江南去,而他却向北去拜见曹操。
B.刘巴因曹操失败,远适交趾,又因与交趾太守政见不合,只好离开,在途中被益州郡守捉拿,后因益州主簿敬重他的才能得以免死。
C.刘巴在曹操、刘璋面前献策图谋对刘备不利的事,刘备当初非常痛恨他,后因诸葛亮的多次推荐,刘备才任用他,但对他仍心怀疑虑。
D.张飞曾经前往刘巴住处并住宿在他那里,刘巴因张飞是一介武夫而不与他交谈,让张飞很愤怒,诸葛亮劝刘巴稍微委屈自己一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2)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小题4】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刘巴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背负,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学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明亡后拒降被杀。临候,官职名。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皇帝。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咸见杀,山收其而归遗:遗骨,遗骸
B.子眉五龄,誓不复娶甫:刚刚,才
C.家故饶,至是渐益窭:贫穷、穷困
D.下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逮:抓,逮捕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具体表现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 
①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 ②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 ③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 ④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 ⑤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 ⑥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③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山自幼聪慧,袁继咸很器重他。袁继咸蒙冤受屈时,傅山奔走千里,历经艰辛为袁继咸伸冤。
B.傅山的父亲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才使得父亲得以康复。
C.在傅山的帮助下,袁继咸得以昭雪。后来袁继咸多次召他南下,他不图报答,始终没有前往。
D.傅山被放归后,更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甘愿居住在偏远的村庄,足迹不踏进城镇、官府。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2)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3)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䜩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其第试之 就:到
B.属典丽   偶:偶尔
C.袖赋一轴谿 谒:拜访 
D.转运巡官 辟:征召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B.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C.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D.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相去四十里  去:往,到。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
D.沛公起如厕  如: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和“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卫士仆地。
B.此亡秦之续耳。
C.大王来何操?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驼种树 (   ) ②其实害之 (   )
③故且怠 (    ) ④亦有类乎 (   )
【小题2】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旦视而暮抚B.字而幼孩
C.鸣鼓而聚之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官理,非吾业也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故不我若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我固当   ②旦视而抚  ③早以蕃
④其欲密 ⑤非有能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之也 ⑦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小题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小题6】翻译下列语句:
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②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