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背负,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学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明亡后拒降被杀。临候,官职名。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皇帝。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咸见杀,山收其而归遗:遗骨,遗骸
B.子眉五龄,誓不复娶甫:刚刚,才
C.家故饶,至是渐益窭:贫穷、穷困
D.下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逮:抓,逮捕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具体表现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 
①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 ②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 ③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 ④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 ⑤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 ⑥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③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山自幼聪慧,袁继咸很器重他。袁继咸蒙冤受屈时,傅山奔走千里,历经艰辛为袁继咸伸冤。
B.傅山的父亲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才使得父亲得以康复。
C.在傅山的帮助下,袁继咸得以昭雪。后来袁继咸多次召他南下,他不图报答,始终没有前往。
D.傅山被放归后,更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甘愿居住在偏远的村庄,足迹不踏进城镇、官府。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2)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3)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3 05:3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谦溥,字德明,少通《左氏春秋》。世宗征刘崇,辽州刺史张乙坚壁不下,遣谦溥单骑说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闲厩使。
会隰州刺史孙义卒,时世宗亲征淮南,谦溥谓节帅杨廷璋曰:“大宁,咽喉要地,不可阙守。且车驾出征,若俟报,则孤城陷矣。”廷璋即署谦溥权隰州事。并人以数千骑来寇,谦溥单衣持扇,从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视战具,并人退舍。后旬余,大发冲车攻城。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会廷璋兵至,合势夹攻,掩其不及,斩首千余级。明年,以功领衢州刺史。
建隆四年,移慈州,兼晋、隰缘边都巡检。冬,将有事于南郊。太祖命四路进兵,略地太原。郑州刺史孙延进、绛州刺史沈继深等师出阴地,以谦溥为先锋。谦溥因画攻取之策,继深等共沮之,延进不能用。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延进等仓皇走谷中,独谦溥麾兵拒之,并人引退。未几,移隰州刺史。
开宝元年,命李继勋等征太原,以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将刘进者,勇力绝人,谦溥抚之厚,藉其死力,往来境上,以少击众。并人患之,为蜡丸书以间进,佯遗书道中,晋帅赵赞得之以闻。太祖令械进送阙下,谦溥诘其事,进伏请死。谦溥曰:“我以举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进为并人所恶,此乃反间也。奏至,帝悟,遽令释之。
开宝三年,召谦溥为济州团练使。复为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闻之喜,争相迎劳于道左。八年,以疾求归。至京师,疾笃,累上章辞禄,不许。明年春,卒,年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B.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C.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D.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李谦溥,字德明。”
B.兼,指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本文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判、署、领等。
C.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车驾”代称皇帝。
D.元年,指封建皇帝即位或改年号的第一年,封建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称改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李谦溥才智超群,胆识过人。世宗征讨刘崇,李谦溥单骑前往游说辽州刺史张乙投降;并军几千骑兵入侵隰州,李谦溥带两小吏登城巡视,吓退并军。
B.李谦溥深谋远虑,颇有战功。他出奇计,与杨廷璋部队合力夹攻袭击并军,斩首千余人;部队出阴地而回,李谦溥准确预测敌军的追击并做好防范,击退敌军。
C.李谦溥威震三军,众望攸归。他在隰州、汾州、济州等地任职十年,敌人不敢冒犯边境,边民听说他又担任晋、隰缘边巡检使时,争相在道旁迎接他。
D.李谦溥重才爱才,情深义重。刘进勇力超群,常助李谦溥在边境往来,李谦溥厚爱他,识破敌方反间计后力保刘进,还说愿以全宗族四十口人担保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
(2)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全梁文.陶渊明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 候:等候
B.公田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 赋:写作
D.弘欲延之坐 邀:邀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B.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C.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小题3】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封等;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前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5】将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2)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字:是古人成年时所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督,古代军队中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明清时多为一省之最高武官。
B.老妪,妪即古代妇女的通称,老妪即是老年妇女。
C.宣宗,庙号,即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等。
D.尚书,古代官名。通常是古代中央各部的副职,位居侍郎之下。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
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B.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C.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D.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