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信:任凭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
D.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显者:有名声地位的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5 10:3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释之,堵阳人,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侧。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渗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战!”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后文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久之,释之卒。

》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B.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C.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延尉/
D.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是西汉刘恒的谥号,侍母以孝著称,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文景之治。
B.公门,古代国君之外门,所有乘车辇之人经过时都要下车,以示对国君的敬意。
C.廷尉,古代官名,位列九卿之一。秦时设置,汉代沿用,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D.《书》,即《尚书》,为“四书”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以贤能之才得到赏识。他事帝十年不得升迁,终得中郎将袁盎举荐,在陈述秦朝失去天下和汉朝兴起的原因时,受到文帝称赞,被授予谒者仆射。
B.张释之不畏权贵,勇于恪职守正。他见太子、梁王在司马门前不下车、前去阻止,后又弹劾他们犯了“不敬”之罪,受到文帝赏识,被授予中大夫。
C.张释之敢于直谏,富有远见卓识。文帝巡行霸陵,感叹用北山的石头做棺椁谁也无法打开,他见群臣附和,就直言关键是里面没有别人想要的东西。
D.张释之严守法律,执法公正不阿。文帝出行,一行人使乘舆马惊。张释之认为文帝应当即下令杀掉此人,不该让他依法判决罚金,文帝非常赞许。
【小题4】把下列所学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乂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州,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渡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太平兴国六年冬,南郊毕,迁吏部郎中。八年,与膳部郎中、知杂滕中正,兵部郎中刘保勋,刑部郎中辛仲甫皆以久次郎署,擢升谏垣,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雍熙四年,出知广州,未上,移知江陵府,俄改河南府。端拱中,迁给事中。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列传》)
(注)①金紫,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②内附,表示归附的诚意。③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悦:以……为悦
B.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 及:到,等到
C.示以威福,夷人率服 率:率领
D.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   报:回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B.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C.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D.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许仲宣能干的一组是( )
①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②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③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④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⑤擢升谏垣,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⑥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许仲宣在后周担任过官职,但是宋太祖召见许仲宣后,见他气貌雄伟,太祖非常高兴,并授予他官职。
B.在征讨并州、江南、南唐的时候,许仲宣不仅负责粮草的征集与转运,还负责征兵,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获赐金紫。
C.在征讨交州时,许仲宣上奏罢免大将孙全兴的兵权,没有等到回复就安置了士卒,后来向皇帝请罪,不仅没获罪,反而被赏赐。
D.在征讨江南时,都部署曹彬要用几万件陶器给士卒做灯具用,许仲宣早就事先做好了安排,并按量供应给曹彬,充分显示了才干。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
(2)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辩字君才,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捷,器宇肃然,虽射不穿札,而有陵云之气。元帝为江州刺史,僧辩随府为中兵参军。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所请多验,无赖者多依之。元帝命曹子郢讨之,使僧辩袭安成。子郢既破其军,敬躬走安成,僧辩禽之。由是以勇略称。及侯景反,元帝命僧辩总督舟师一万赴援。及至,台城陷没,侯景悉收其军实而厚加绥抚,遣归竟陵。于是倍道兼行,西就元帝。及荆、湘疑贰,元帝令僧辩讨之。时僧辨以竞陵间部下皆劲勇,犹未尽来,意欲待集然后上顿。元帝问僧辩,僧辩以情对。元帝以为迁延不去,大怒厉声曰:“卿惮行拒命,欲同贼邪?今唯死耳。”僧辩对曰:“今日就戮甘心,但恨不见老母。”帝自斫之,中其髀,流血至地。即送廷尉。会岳阳军袭江陵,人情搔扰。元帝遣就狱出僧辨以为城内都督。侯景浮江西寇,军次夏首。僧辩为大都督,军次巴陵。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翌日,贼众济江,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陈武帝时为司空,因自京口举兵袭之。僧辩常处石头城,是日视事,军人已瑜城北而入,南门又白有兵来。僧辩与子頠遽走出閤,计无所出,乃据南门楼拜请求哀。陈武纵火焚之,方共頠下就执。是夜,及子頠俱被绞杀。
(节选自《南史·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B.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C.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D.轻骑至城下/谓城中曰/语王领军/何不早降/僧辩使答曰/大军但向荆州/此城自当非碍/僧辩百口在人掌握/岂得便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望族,也叫旺族,指的是有名望的、家业兴旺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
C.廷尉,官职名,秦朝初置,掌刑狱,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D.石头城,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是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建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文武兼备,凭借勇略闻名。他学问广博,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聚徒生事的刘敬躬败走安成,王僧辩奉命袭击安成,将刘敬躬活捉,因此扬名。
B.王僧辩心念亲情,却招元帝疑忌。元帝派他征讨荆、湘二州,他以勇猛强悍的部下不在身边和不能见老母为由向元帝解释,却遭元帝猜忌,处以刑罚。
C.王僧辩再被起用,奉命危难之际。他蒙冤受刑,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岳阳军袭击江陵,闹得人心惶惶,他又被元帝派人放出来,被任命为城内都督。
D.王僧辩面对败局,已经无计可施。他常年据守石头城,但面对陈武帝的大举进攻,他和儿子王頠走投无路,只好请求哀怜,最后被陈武帝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辩并沉公私船于水,分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2)景军肉薄苦攻,城内同时鼓噪,矢石雨下,贼乃引退。

同类题4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完 成小题 。
朱 序 字 次 伦 ,义 阳 人 也 。 序 世 为 名 将 ,累 迁 鹰 扬 将 军 、 江 夏 相 。 兴 宁 末 ,梁 州 刺 史 司 马 勋 反 ,桓 温 表 序 为 征 讨 都 护 往 讨 之 ,以 功 犴 征 虏 将 军 ,封 襄 平 子。 太 和 中 ,时 长 城 人 钱 弘 聚 党 百 余 人 ,藏 匿 原 乡 山 。 以 序 为 吴 兴 太 守 。 序 至 郡 ,讨 擒 之 。 事 讫 ,还 兖 州 。 宁 康 初 ,镇 襄 阳 。 是 岁 , 苻 坚遣 其 将 苻 丕 等 率 众 围 序 ,序 固 守 ,贼 粮 将 尽 ,率 众 苦 攻 之 。序 累 战 破 贼 ,人 情 劳 懈 ,又 以 贼 退 稍 远 ,疑 未 能 来 ,守 备 不 谨 。督 护 李 伯 护 密 与 贼 相 应 ,襄 阳 遂 没 ,序 陷 于 苻 坚 。坚 杀 伯 护 徇 之 ,以 其 不 忠也 。序 欲 逃 归 ,潜 至 宜 阳 ,藏 夏 揆 家 。 坚 疑 揆 ,收 之 ,序 乃 诣 苻 晖 自 首 ,坚 嘉 而 不 问 ,以 为 尚 书 。太元 中 ,苻 坚 南 侵 。 谢 石 達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坚 众 小 却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唱 云 坚 败 众 遂 大 奔序 乃 得 归 。 后 丁 零 翟 辽 反 ,序 遣 将 军 秦 膺 、 童 斌 与 淮 泗 诸 郡 共 讨 之 。 翟 辽 又 使 其 子 钊 寇 陈 颍 ,序 还 遣 秦 膺 讨 钊 ,走 之 ,拜 征 虏 将 军 。其 后 慕 容 永 率 众 向 洛 阳 ,序 自 河 阴 北 济,与 永 伪 将 王 次 等 相遇 ,乃 战 于 沁 水 ,次 败 走 。参 军 赵 睦 追 永 ,破 之 于 太 行 。永 归 上 党 。序 追 永 至 上 党 之 白 水 ,与 永 相持 二 旬 。闻 翟 辽 欲 向 全 墉 ,乃 还 ,遣 参 军 赵 蕃 破 翟 辽 于 怀 县 ,辽 宵 遁 。序 退 次 洛 阳 ,使 子 略 督 护 洛城 。 序 还 襄 阳 。 会 稽 王 道 子 以 序 胜 负 相 补 ,不 加 褒 贬 。 其 后 东 羌 校 尉 窦 冲 欲 入 汉 川 。 周 琼 失 巴西 三 郡 ,众 寡 力 弱 ,告 急 于 序 ,序 遣 将 军 率 众 赴 之 。序 以 老 病 ,累 表 解 职 ,不 许 。诏 断 表,遂 辄 去 任 。数 旬 ,归 罪 廷 尉 ,诏 原 不 问 。 太 元 十 八 年 卒 ,赠 左 将 军、 散 骑 常 侍 。
(选 自 《 晋 书 朱 序 传 》 ;有 删 改 )
【小题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 谢 石 遣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坚 / 众 小 却 /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 唱 云 / 坚 败 / 众 遂 大 奔 /
B. 谢 石 遣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 坚 众 小 却 /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 唱 云 / 坚 败 / 众 递 大 奔 /
C. 谢 石 遺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 坚 众 小 却 序 / 时 在 其 军 后 唱 / 云 / 坚 败 众 / 遂 大 奔 /
【小题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部 分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封 襄 平 子 , 被 封 为 襄 平 子 爵 , “ 子 ” 是 古 代 公 、 侯 、 伯 、 子 、 男 五 种 爵 位 的 一 种 。
B.自 河 阴 北 济 , 从 黄 河 南 岸 向 北 岸 渡 河 ,“ 阴 ” 指 山 的 北 面 、 水 的 南 面 ,“ 阳 ” 指 山 的 南 面 ,水 的 北 面 。
C.诏 断 表 , 皇 帝 下 诏 书 要 求 不 再 接 受 其 所 上 表 章 , “ 诏 ” 指 皇 帝 下 命 令 , “ 表 ” 指 给 皇 帝 的书 信 、 表 章 。
D.赠 左 将 军 , 追 赠 为 左 将 军 , 古 代 同 样 的 官 职 之 间 的 高 低 等 级 以 左 右 来 区 别 , 且 历 朝 都 以右 尊 左 卑 为 定 例 。
【小题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朱 序 一 世 为 将 ,讨 贼 有 功 。朱 序 经 过 多 次 升 迁 担 任 了 江 夏 相 ,其 间 先 后 讨 伐 了 梁 州 刺 史 司马 勋 以 及 长 城 人 钱 弘 等 叛 军 ,并 最 终 擒 获 叛 乱 首 领 钱 弘 。
B.朱 序 疏 于 防 范 ,被 陷 苻 坚 。 朱 序 镇 守 襄 阳 时 ,苻 坚 派 苻 丕 围 攻 襄 阳 ,朱 序 连 续 作 战 击 退 贼兵 ,但 因 贼 兵 退 却 而 疏 于 防 范 ,最 终 襄 阳 沦 陷 ,朱 序 被 俘 。
C.朱 序 综 观 全 局 ,善 于 指 挥 。 平 定 翟 辽 和 慕 容 永 的 叛 乱 ,彰 显 了 朱 序 的 指 挥 才 能 ,他 综 观 全局 ,派 遣 手 下 讨 伐 叛 贼 ,但 因 胜 少 败 多 ,终 不 被 奖 赏 。
D.朱 序 老 病 辞 职 ,未 能 如 愿 。 朱 序 后 来 因 为 年 老 多 病 ,多 次 上 书 请 求 朝 廷 免 去 自 己 的 职 务 ,但 最 终 没 有 被 准 许 ,到 了 后 来 ,他 就 直 接 离 开 自 己 的 职 位 。
【小题4】把 下 列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1)坚 疑 揆 ,收 之 ,序 乃 诣 苻 晖 自 首 ,坚 嘉 而 不 问 ,以 为 尚 书 。
(2)周 琼 失 巴 西 三 郡 ,众 寡 力 弱 ,告 急 于 序 ,序 遣 将 军 率 众 赴 之 。
(3)有 志 与 力 ,而 又 不 随 以 怠 ,至 于 幽 暗 昏 惑 而 无 物 以 相 之 ,亦 不 能 至 也 。(《 游 褒 禅 山 记 》)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石门传
明丘云霄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乡有宋子者,与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岁癸卯,行年五十,疾,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
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
(选自《止山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其不羁以俯仰于时    负:辜负
B.行年五十,疾  革:危急
C.没之日 垂:接近
D.不所欲 酬:实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能养其真成其名 聊乘化归尽
B.与善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再请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D.再饮卒 怀帝阍不见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B.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C.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D.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嵇康、阮籍这些醉乡之徒,是不得志而借酒浇愁,他们的快乐不是真乐。
B.高石门早年才华卓著,工书善画,不以功名为意,一世孤洁,名扬天下。
C.高石门酒醒之后,虽然“工意为之”,有时仍不能达到酒醉后作品的艺术境界。
D.宋子观画时泠然疏爽,毛发俱竦,疟疾痊愈,这从侧面表现了高石门画艺的神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