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高祖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曰:“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官,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曰:‘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休暇出入,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曰:“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太守。
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骐麟众万余人,据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少有膂力,便弓马    便:熟悉。
B.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 坐:因为。
C.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 筑:修建。
D.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 谮:诬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B.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C.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D.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纯功勋卓著,仕途顺利。他在北周任官时,就已经封邑二百户,后跟从武帝平定齐国,按功勋任为仪同,增加食邑八百户;隋朝建立后,他又因军功,不断升迁。
B.董纯忠心耿耿,反而被贬。皇帝质问他为何与获罪的皇子来往,他如实讲述先皇帝嘱托,皇帝为之动容,但不久,却被贬为汶山太守。
C.董纯带兵作战,机智灵活。隋朝外忧突厥,内敌叛军,董纯都能打退平定。在与张大彪等对手的战术最终战胜强敌。
D.董纯一生戎马,终遭谗害。面对盗贼日益增多的局面,董纯虽有所控制,但终不能改变大局。皇帝为此大为震怒,最终杀了董纯。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
(2)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11:2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镇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岁余,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世宗初征淮南,驻寿、濠,锐意攻取,且议行幸扬州。质以师老,与王溥泣谏乃止。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质趋前曰:“仪近臣也,过小不当诛。”因免冠叩头泣下,曰:“臣备位宰相,岂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于死地耶?愿宽仪罪。”世宗意遂解,复坐,即遣赦仪。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谒见。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浦等降阶受命。宋初,加兼侍中,罢参知枢密。乾德初,进封鲁国公,质奉表固辞,不允。二年正月,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云。质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太宗亦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赞曰:质以儒者晓畅军事,及其为相,廉慎守法。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评质惜其欠世宗一死。呜呼,《春秋》之法责备贤者,质可得免乎!
(摘编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B.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C.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D.及再驾扬州/因事怒窦仪/罪在不测/质入谒请见/世宗意其救仪/起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它是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会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殿试覆核和决定名次,其中殿试的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称“进士及第”。
C.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同平章事、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范质曾任后周的宰相。
D.不豫:对君王生病的讳称。古代天子、诸侯、士和普通百姓生病都有不同的讳称,如普通人生病多用“违和”等说法,这是古人“别尊卑,异死生”观念的体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质身负才华,受人赏识。后唐宰相桑维翰因其文章极为器重,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后又历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
B.范质谨慎小心,处事稳重。在契丹侵边时,少帝让他召集各位学士来起草诏令,范质担心泄露机密,独自起草。
C.范质虑事周详,敢于进谏。世宗征伐淮南时,锐意攻取,准备进攻扬州,范质认为军队疲惫,不宜作战,于是和王溥哭着进谏。
D.范质廉洁耿介,白璧微瑕。他从不接受各方馈赠,家里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财产,编者对其大为称赞,但也惋惜他未能为世宗守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
(2)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楚人也,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淮南厉王朝,居处骄甚。袁盎谏日:“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及棘蒲侯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袁盎乃谏日:“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日:“以不用公言至此。”孝文帝出,宦者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日:“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乃之丞相舍上谒。丞相良久而见之。盎因跪日:“愿请间。”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日:“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日:“吾不如。”袁盎日:“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而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日:“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袁盎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B.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C.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D.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别名,凡人相敬而呼。
B.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是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与中央政权地位平等。
D.参乘,亦作“骖乘”,两汉时其主要职责是陪乘护卫,或备顾问应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审度时局,很有远见。他认为淮南王行为骄纵,定会谋反,建议削减其封地,但孝文帝不听。果然淮南王发动叛乱,皇上辍食痛哭。
B.袁盎坚守原则,敢于直谏。孝文帝与宠幸的宦官一同乘车,袁盎认为天子应与天下英雄同乘一车,伏在车前劝止,孝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C.袁盎为仁慈,深受爱戴。他因为屡次直言进谏而不能够久居朝堂之中,被调职担任陇西都尉时,关爱士卒,士卒都愿意为他而死。
D.袁盎性格耿直,直言不讳。他与申屠嘉偶遇,申屠嘉态度傲慢,他直接登门,指出申屠嘉不虚心纳谏,为祸不远,申屠嘉谦恭认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及棘蒲侯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
(2)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虚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同知贡举,迁中书舍人。宣和间,承平日久,兵将骄惰,蔡攸、童贯贪功开边,将兴燕云之役,引女真夹攻契丹,以虚中为参议官。虚中上书言:“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虚中建十一策,上二十议,皆不报。会姚平仲劫金营失利,金人复引兵逼城下,虚中缒而入。钦宗欲遣人奉使,大臣皆不肯行。虚中承命即往都亭驿,见金使王汭,因持书复议和。令虚中再往,必请康王归。自是又三往,金人固要三镇,虚中泣下不言,金帅变色,虚中曰:“太宗殿在太原,上皇祖陵在保州,讵忍割弃。”
建炎二年,诏求使绝域者,虚中应诏。明年春,金人并遣归,虚中曰:“奉命北来祈请二帝,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于是独留。
虚中有才艺,金人加以官爵。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内郡开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金人号为“国师”。然因是而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金人每欲南侵,虚中以费财劳人,远征江南荒僻,得之不足以富国。
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凡见女真人,辄以“矿卤”①目之,贵人达官,往往积不平。恶之者摘其字以为谤讪,由是媒蘖成其罪,遂告虚中谋反,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与老幼百口同日受焚死,天为之昼晦。淳熙间,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赐庙仁勇。开禧初,加赠少保,赐姓赵氏。有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卷三七一》
注:①矿卤,当通“犷鲁”,粗野愚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B.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C.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D.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录取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殿试被录取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的称号。
B.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官名。唐代设立了这一专门的职称,宋沿唐制,以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称为“两制”。
C.谥即谥号,是古人根据死者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D.少保,官职名,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孤,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后来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虚中虽是文官出身,但却又有军事远见,他极力反对北宋与女真结盟,担心引狼入室。这一担忧后来得到了印证。
B.宇文虚中才艺出众,又胆识过人,多次奉命出使金国,不畏强敌,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C.被扣留金国期间,宇文虚中得到了金人赏识,被称为“国师”。他也尽心为金国谋事,认为南征费财劳人,于国无益。
D.宇文虚中恃才自傲,得罪了女真的达官贵人,使得对方借他的文章构陷,审讯无果后又被罗织谋反罪名,全家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姚平仲劫金营失利,金人复引兵逼城下,虚中缒而入。
(2)然因是而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逝。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投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犟,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彀(gu):使劲张弓。②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铵。鸣犊,人名,《孔子世家》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B.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来&
C.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D.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内容,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来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又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
D.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皇后或太子、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历史上“居摄”都是为篡位耍的花招,如王莽。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致力经学,政治志向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老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愿追随世俗。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而有辱自己的名声。
C.李业刚正不屈,严守做人底线。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李业节操高尚,受到光武嘉奖。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书在他家门口建造碑坊予以表彰。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2)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铟,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 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鍈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B.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C.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D.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中国很早就有官学,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C.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D.公车,官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玄爱好学习,执着求学。他先后到当地的学校、太学学习,向京兆第五元先、东郡张 恭祖学习;后人关,通过涿郡卢植介绍,以扶风郡马融为师。
B.郑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轻时即不愿做官为吏;因党锢之祸,他暗暗修习儒家经 籍,并有所创建,以一己之力,大大促进了古文经学的兴盛。
C.郑玄不慕权贵,淡泊名利。大将军何进征召,他住一晚即逃归;大将军袁绍举荐,他未 就任;官府征召,他推辞有病;去世前,留遗嘱要求薄葬。
D.郑玄桃李满天下,受人敬佩。在东莱时,他的学徒已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岁去世,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参加丧会的有千余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2)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