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高祖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曰:“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官,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曰:‘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休暇出入,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曰:“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太守。
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骐麟众万余人,据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少有膂力,便弓马    便:熟悉。
B.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 坐:因为。
C.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 筑:修建。
D.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 谮:诬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B.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C.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D.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纯功勋卓著,仕途顺利。他在北周任官时,就已经封邑二百户,后跟从武帝平定齐国,按功勋任为仪同,增加食邑八百户;隋朝建立后,他又因军功,不断升迁。
B.董纯忠心耿耿,反而被贬。皇帝质问他为何与获罪的皇子来往,他如实讲述先皇帝嘱托,皇帝为之动容,但不久,却被贬为汶山太守。
C.董纯带兵作战,机智灵活。隋朝外忧突厥,内敌叛军,董纯都能打退平定。在与张大彪等对手的战术最终战胜强敌。
D.董纯一生戎马,终遭谗害。面对盗贼日益增多的局面,董纯虽有所控制,但终不能改变大局。皇帝为此大为震怒,最终杀了董纯。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
(2)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11:2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今天开封在六朝时期的名称。还曾用名越金陵、秣陵、建邺、应天等。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参政,“参知政事”的省称,为宰相的副职,是封建时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颖为政务实,得到上司赏识。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浚高兴地接受了;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田地有了依靠;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
C.刘颖精明强干,尽心尽职。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已接替自己做丞相的余参政,要善待朝中人才,刘颖做到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真卿,宇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 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康实乃阳禄会文士 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 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 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禄 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遗段子光以三首徇河北。真卿恐摇人 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也。”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乃取三首冠 饰,草续支体,棺敛祭殡,为位恸哭,人心益附。

肃宗幸灵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嗣位,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①陷希 烈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 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遽以身蔽之, 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 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既陷汴州, 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 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

德宗诏日:“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 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①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唐书·颜真卿传》)

【小题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随朝代不同而有不同含义,如唐朝时被举荐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即称进士,后世则指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
B.工部: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吏、兵、户、礼、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工部尚书为其长。
C.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国君置御史,主管记录历史,并如后世一样负有监察百官的责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御史就是如此。
D.耄鰲: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八十岁老人。老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孝闻名。
B.颜真卿有勇有谋,设计迷惑安禄山,在河朔尽陷时依靠先前的防备得以防守。
C.颜真卿作为朝廷老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主动前往李希烈处晓谕招降。
D.对于颜真卿的去世,德宗十分惋惜痛心,下诏赞扬他公正忠诚,并对他的后代也加以照顾。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
(1)遗段子光以三首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 也。”
(2)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粲,字长蒨,车骑将军睿之孙,北徐州刺史放之子也。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寻起为招远将军,复为领直。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威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中大同十一年,迁通直散骑常侍,未拜,出为持节、督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安北将军鄱阳王范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与其长子嗣,帅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是时之高遣船渡仲礼与合军进屯王游苑。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粲乃单舸至之高营,切让之。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仲礼令粲顿青塘,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叔胤畏懦不敢进,败,粲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梁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帅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是时/之高遣船渡仲礼/与合军进屯王游苑/
B.帅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是时/之高遣船渡仲礼/与合军进屯王游苑/
C.帅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是/时之高遣船渡仲礼/与合军进屯王游苑/
D.帅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是时/之高遣船渡仲礼/与合军进屯王游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南朝封爵沿袭东晋。
C.持节指拿着旄节,旄节以竹为竿,缀以旄牛尾,是使者的信物。
D.古时官员官职有升有降,也可以转任平调,如“征”即指转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粲长期跟随云麾晋安王,先后担任行参军、记室等职务,晋安王被立为太子后,韦粲又升任步兵校尉并担任东宫领直。
B.韦粲深受太子信任,又长期留在宫中任宿卫,颇有威名,而且韦粲性格放诞倨傲,因此一些有地位的人深感不平。
C.司州刺史柳仲礼率兵前来相助时,韦粲立即送粮食武器给他,并且散发自己私人的钱财布帛来奖赏柳仲礼的士兵。
D.韦粲建议由裴之高推举柳仲礼任大都督并通报下游将士,但裴之高不愿意,在被韦粲严词责备之后,裴之高才改变了态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仁基美其谊。

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宠自肆,仁杰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繇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后叹其长者。

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僧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谏曰:“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垂未宁,宜宽征镇之傜,省不急之务。就令顾作,以济穷人,既失农时,是为弃本。且无官助,理不得成。既费官财,又竭人力,一方有难,何以救之?”后由是罢役。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基美其谊     咨:嗟叹
B. 岁中断久万七千人 狱:下狱
C. 左司郎中王本立宠自肆   怙:依仗
D. 仁杰奏其恶     劾:检举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B.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C.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D.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仁杰少时读书不受外界干扰,官吏到家中查案仍诵书不止。后阎立本赏识其才华,推荐他做了并州法曹参军。
B. 狄仁杰心怀孝道。登太行山时因见白云孤飞而思双亲。为了不使郑崇质有远离生病的母亲,主动申请代替郑崇质前往边疆任职。
C. 狄仁杰敢于直谏。权善才和范怀义误砍昭陵柏而使高宗有处死之意,狄仁杰据理力争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D. 狄仁杰胸怀宽广。在汝南任职时,对诋毁他的人不心存计较,被武后赞许为忠厚有德行的老者。
【小题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
(2)把下面《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神童荐之旌其所为
B.欲群材以更治相如持璧却立
C.宸妃生圣躬天下主窃大王不可取也
D.辅臣例宣借者其一气之余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o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
(2)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
(3)固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