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B.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C.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D.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B.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领”等。
C.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军事方面的知识。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2)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7 11:10: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父赐丧阕后,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龙度亭侯。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质,权以为武昌太守,燮、壹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将。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弟壹偏将军,都乡侯。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余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节选自《三国志·士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B.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C.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D.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古代推荐、荐举有才能的人,如“举孝廉不行”“举国上下”,这与下文“除巫令”的“除”意义不同。
B.书传,古时候一般指典籍、著作等,有时也专门指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传,则多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C.古今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不但是指经学研究时所持底本字体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对于经典内容阐释方面的差异而言的。
D.封,我国古时候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予亲属或臣僚,这与文中的“拜安远将军”中的“拜”意义是不相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燮钟爱传统文化,学识渊博。士燮从少年时就研究《左氏春秋》,为官闲暇研习经传,兼通《春秋》《尚书》的古文、今文。
B.士燮器量宽容厚道,礼贤下士。士燮升任交阯太守后,中原地区的士人有数百前往他那里避难或依附,都能蒙受他的恩惠。
C.士燮通晓为官之道,政绩突出。袁徽在给荀彧的信中极力称赞士燮的治理才能,称赞他在大乱之中能使百姓们安居乐业。
D.士燮威望尊贵无比,但过于招摇。士燮兄弟们同时担任郡守期间,出入鸣钟响磬,礼仪完备齐全,车辆马匹等挤满了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
(2)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

同类题2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B.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C.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D.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C.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破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2)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山海关兵备饬:整治
B.无于东林嫌:仇怨
C.帝其才异:奇怪
D.朝士洪承畴纵贼尤:指责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乡人讼冤然后践华城,因河为池
B.解散其党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既已任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嗣昌不敢言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B.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D.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小题4】(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小题5】(小题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3分)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4分)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朗陵令,知名当世。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官令。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或,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以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妾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
(选自《三国志·魏志·荀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B.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C.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D.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科举考试,明清时期“孝廉”是对举人的雅称。
B.“河朔”中“河”指黄河。“河朔”在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C.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的去世。
D.“谥”,即谥号,一般是评价其人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的一种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才能卓异,受人看重。他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很看重他。追随曹操后,曹操更是夸他是自己的张良。
B.荀彧善于谋略,知人善任。他深得太祖信任,太祖征战在外,军国大事都要与荀彧商量。荀彧推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而且事实证明这些人都是称职的。
C.荀彧目光敏锐,洞察人心。太祖被张绣打败后,看了袁绍的信很生气,行为举止与平索不同。众人认为是因为败于张绣,他则认为太祖有更深的忧虑。
D.荀彧明辨时局,见识过人。他将太祖与袁绍进行比较,认为太祖具有度量、谋略、武力、仁德等优势,只要用好这四大优势来辅佐天子,扶义征伐,必获他人追随。
【小题4】把下列课本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乃幽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