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
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宋初,进位司空。乾德二年,为太子太保。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颇吝啬。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祚曰:“此豚犬尔,勿烦诸君起。”溥讽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举大梃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风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B.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C.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D.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并称“三师”,负责教习和辅佐太子。
B.中谢,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C.豚犬,用以谦称自己的儿子。还可以谦称为犬子、小儿等。
D.致政,指古代官员上书请求做官,即步入仕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溥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周祖记下勾结逆贼的官员的名字,打算审问他们,王溥劝说周祖烧了名单,安定人心。
B.王溥深受君主信任。周祖病重时还要授予王溥官职,世宗因李崧与契丹勾结欲治其罪,王溥劝说后,赠给李崧官职。
C.王溥为人孝顺。王溥为父守丧未满三年就被朝廷重新起用,他多次请求服完丧期,触怒了世宗,多亏范质解救了他。
D.王溥仕途顺遂。王溥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一路升迁,宋以后,做了宰相,三次升迁一品官职,近世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2)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02:5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郇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后汉书·马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B.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C.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D.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
B.增邑,指增加食邑。食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显宗,本文指东汉明帝刘庄,“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
D.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武生逢乱世,择木而栖。他在王莽末年先跟随三老起义,后进入绿林军与汉军会合,在更始帝手下担任侍郎、振威将军。最后驰奔到射犬投靠刘秀。
B.马武追随刘秀,忠心不二。刘秀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不愿去,光武帝赞许他的心意。刘秀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保护刘秀撤退。
C.马武胸怀豁达,敢说真话。经常醉后在皇帝面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把这作为笑乐之事。
D.马武熟悉军事,战功卓著。他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显宗初年,他率部众引兵出塞,追击西羌到东、西邯,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
(2)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即状元、探花、榜眼。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能成为被供奉在庙宇里的神一样的人。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改革朝政,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2)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光,字宣茂,陈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性敦厚,敏于学,而讷于言,少习家业,明练刑理,时人以为器材。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出为幽州刺史、颍州太守。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狱,驯化囚者。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迁廷尉

元康中,拜尚书,典三公曹。时赵王伦篡逆,迫上为太上,群臣莫敢言,唯命是从。光于其际,守道全贞,一时景仰,皆称其贤。及伦赐死,齐王冏辅政,复以光为廷尉,迁尚书,加奉车都尉。后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帝悦之,封延陵县公,邑千八百户。

于时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故频典理官。惠帝为张方所逼,幸长安,朝臣恐惧,莫有从者,光独不去,侍帝而西。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

光兄诞为上官巳等所用,历徐、雍二州刺史。诞性任放无伦次,而决烈过人,与光异操。常谓光小节,恒轻侮之,光不以为意,事诞愈谨。帝既还洛阳,时太弟新立,重选傅训,以光为少傅,加光禄大夫,常侍如故。及怀帝即位,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傅祗并见推崇。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子韬字子远,放佚无检。光为廷尉时,韬受货赇,有司奏案之,而光不知。时人虽非光不能防闲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为累。初,光诣长安留台,以韬兼右卫将军。韬与殿省小人交通,及光卒,仍于丧中往来不绝。时东海王越辅政,不朝观。韬知人心有望,密与太傅参军姜赜、京兆杜概等谋讨越,事泄伏诛。

  (节选自《晋书·高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B.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C.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D.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以武帝时设置,原为巡察官名,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后亦称太守。
B.廷尉,秦朝初置,九卿之一,秦汉时期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后改名为大理寺卿。
C.光禄大夫是学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朝廷重臣。
D.留台,指古代帝主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和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光年少时通晓家业,熟悉刑法。武帝时设置黄沙狱,用法典来教育囚犯,因为高光明晓历代法律,就任命他为黄沙御史,享受和中丞一样的俸禄。
B.高光坚守止道,保全节操。赵王司马伦篡权叛逆,迫切地当上了太子,大臣们不敢反对,全都听从。唯独高光没有随波逐流,得到人们称赞。
C.高光为人悌顺,心胸开阔。哥哥高诞性情放纵,果断刚烈,没自规矩。他常说高光拘于小节,总是欺侮他。他却不放在心上,对哥哥更加恭谨。
D.高光教子无方,管束不严。儿子高韬行为放纵,因为收受贿赂,曾被检举揭发。而且他与皇帝及公卿身边的小人勾结来往不断,最后死于非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谓光小节,恒轻侮之,光不以为意,事诞愈谨。
(2)时人虽非光不能防闲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为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拔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日:“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盘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日:“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速至一无所得
B.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C.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D.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米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
B.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到宋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隶属国子监。
C.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如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言方认可的儒家圣贤。
D.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古人还常用致仕、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掞之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虽然客居在太守家中,但太守为报复赵鼎并迎合秦桧,不但治了翁蒙之的罪,并拘禁了赵鼎的儿子赵汾,魏掞之写信斥责章杰。
B.魏掞之幼有大志,品行高尚。他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魏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C.魏掞之潜心公务,重视教育。他任职太学明间,亲自教诲学生,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颗、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D.魏掞之举贤进能,不避嫌疑。他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茸其舍,人人感励。
(2)部使者素敬之,指米千余解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宗建,字季侯,吴江人,尚书用曾孙也。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除武康知县,调繁仁和,有异政,入为御史。时辽事方棘,上疏责备辅臣。无何,沈阳破,宗建责当事大臣益急,因请破格用人,召还熊廷弼。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给事中郭巩者,先以劾廷弼被谪。廷弼败,复官,遂深结忠贤。知忠贤最恶宗建,乃疏诋廷弼,因诋朝廷之荐廷弼者,而宗建与焉。当是时,忠贤势益盛。宗建虑内外合谋,其祸将大,三年二月遂抗疏直攻忠贤。疏入,忠贤益怒。率刘朝等环泣帝前,乞自髡以激帝怒。乃令宗建陈交通实状,将加重谴,宗建回奏益侃直。忠贤议廷杖之,阁臣力争,乃止,夺俸。会给事中刘弘化、御史方大任等交章助宗建攻忠贤、巩,巩复力诋诸人。诏下诸疏平议,廷臣为两解之。乃严旨切责,夺巩、宗建俸三月。是时,刘朝典内操,遂谋行边。廷臣微闻之,莫敢言。宗建曰:“巩自谓未尝通内,今诚能出片纸遏朝,吾请为洗交结之名。”巩噤不敢发。宗建乃抗疏极诛,历陈三不可、九害,会朝与忠贤有隙,事亦中寝。五年三月,大学士冯铨衔御史张慎言尝论己,属其门生曹钦程诬劾,而以宗建为首。忠贤遂矫诏削籍,下抚按追赃,竟坐纳廷弼贿万三千,毙之狱。忠贤败,诏赠宗建太仆寺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率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B.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C.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D.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杖,指在朝堂殿阶下杖责官员,是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刑罚。
B.内操,指明代皇帝选亲信太监授予甲冑,在宫中操练军事技能。
C.大学士,明代又称内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官。
D.谥,是朝廷根据死去官员生前的功绩,追封爵位官职以表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宗建治理有方,受到器重。周宗建先任武康知县,后被调任到政务繁剧的仁和县,因政绩突出,被调入朝中担任御史。
B.周宗建忧心战事,力荐人才。沈阳失陷,周宗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主事大臣御边不力,极力请求皇帝破格任用熊廷弼。
C.周宗建忠诚刚直,全力匡谏。周宗建担心魏忠贤将祸害国家,上疏弹劾,皇帝命令魏忠贤交待罪状,并加以严厉惩罚。
D.周宗建遭受诬陷,含冤而死。魏忠贤借有人诬劾周宗建受贿,假传圣旨削夺周宗建官籍,最后将他定罪,杀死于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忠贤最恶宗建,乃疏诋廷弼,因诋朝廷之荐廷弼者,而宗建与焉。
(2)宗建乃抗疏极谏,历陈三不可、九害,会朝与忠贤有隙,事亦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