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申甫者,僧也,好谈兵,方私制战车火器。帝纳声言,取其车入览,授都司佥书。即日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改声御史,参其军。甫亦阵亡。声痛伤之,言甫受事日浅,直前冲锋,遗骸矢刃殆遍,非喋血力战不至此。帝亦伤之,命予恤典。

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繳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请罢斥,皆不许。东江自毛文龙被杀,兵力弱,势孤。声因东宫册立,自请颁诏朝鲜,俾联络东江,张海外形势。帝虽嘉其意,亦不果用。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帝未及报,声再疏恳言之,终不用,遂屡疏乞归

后大学士徐光启荐声同修历书,辞不就。以御史召,亦不赴。八年春,起山东佥事,复两疏力辞。乡郡多盗,声团练义勇,为捍御。十六年,风阳总督马士英遣使者李章玉征贵州兵讨贼,迂道掠江西,为乐平吏民所拒击。比抵徽州境,吏民以为贼,率众破走之。章玉讳激变,谓声及徽州推官吴翔风主使。士英以闻,声两疏陈辨。帝察其无罪,不问。其年冬,廷臣交荐,即命召用,促入都陛见,未赴而京师陷。

福王立于南京,超摧声左佥都御史,声坚不起。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声纠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宁国丘祖德、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等多应之。乃遣使通表唐王,授声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拔桂德、宁国诸县。九月下旬,徽故御史黄澍降于大清,王师间道袭破之。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母,不可死。”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唐王赠声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金声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B.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C.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D.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子业,即“举业”,科举时代指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文。
B.桑榆,即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文中指傍晚。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又曰“储宫”。
D.乞归,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声擅长举业,颇受赏识。崇祯元年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时,得到崇祯皇帝激赏,升任御史、监军。
B.金声性格刚直,拒不受命。他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被皇帝斥责并罢官,后徐光启推荐他修历书,他坚持不就。召他当御史,也不赴任。
C.金声拒不投降,坚持抗清。清军攻陷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率众在徽州起兵抗清,应者甚众,连克旌德、宁国、宣城和泾县等地,一时声威大震。
D.金声兵败被捕,慷慨就义。徽州的原任御史黄澍向大清投降了,与清军里应外合,金声与门生江天一就义。唐王追赠金声为礼部尚书,谥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2)即日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6 12:0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反国,李离为大理,过杀不辜,自系曰:“臣之罪当死。”文公令之曰:“官有上下,罚有轻重,是下吏之罪也,非子之过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下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过听杀无辜,委下畏死,非义也,臣之罪当死矣。”文公曰:“子必自以为有罪,则寡人亦有过矣。”李离曰:“君量能而授宫,臣奉职而任事,臣受印绶之日,君命曰:‘必以仁义辅政,宁过于生,无失于杀。’臣受命不称,壅惠蔽恩,如臣之罪乃当死,君何过之有?且理有法,失生即生,失杀即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任臣以理,今离刻深,不顾仁义,信文墨,不察是非,听他辞,不精事实,掠服无罪,使百姓怨,天下闻之,必议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积怨于百姓,恶扬于天下,权轻于诸侯,如臣之罪,是当重死。”文公曰:“吾闻之也,直而不枉,不可与往;方而不圆,不可与长存,愿子以此听寡人也。”李离曰:“吾以所私害公法,杀无罪而生当死,二者非所以教于国也,离不敢受命。”文公曰:“子独不闻管仲之为人臣邪?身辱而君肆,行污而霸成。”李离曰:“臣无管仲之贤,而有辱污之名,无霸王之功,而有射钩之累。夫无能以临官,借污名以治人,君虽不忍加之于法,臣亦不敢污官乱治以生,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臣受命不(______)   (2)信文墨(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之”中,指代对象相同的项(多项)
A.君虽不忍加之于法
B.非子之过也
C.吾闻之也
D.诸侯闻之
E.臣无管仲之贤
F.文公令之
【小题3】与“君何过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竖子不足与谋
C.举贤以自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将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宁过于生,无失于杀
(2)二者非所以教于国
【小题5】简述.晋文公规劝李离不必以罪自责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止斋记

段从周

①公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安得幽闲之地,葺一容膝之斋,其中惟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扁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

②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噫!为能尽艮之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匡处的虚词是
A.焉
B.耳
C.也
D.矣
【小题2】不属于“公”想为书斋命名为“止斋”的心理的是
A.急流勇退
B.心生倦意
C.知足常乐
D.悲观失望
【小题3】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两个不同类型的“止”:
⑴“止而止”:
⑵“行而止”
【小题4】对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体地证明了前人对于“止”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看法。
B.进一步批评了认为“止”是闭门远居保持高洁的观点。
C.与“知进不知退”者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圣人之止”。
D.列举的三种人均具有典型性,能够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小题5】评析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进退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贡生,入赀为知县。康熙十七年,授山东沂水县。时山左饥,朝使发赈,将购米济南。燧以路远往返需日,且运费多,不便。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既而帑金不足,倾囊以济之。洊饥之后,民多流亡,出私钱为偿逋欠,购牛种,招徕复业。

三十四年,授浙江定海县,故舟山也。设治未久,百度草创。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地瘠民贫,完赋不能以时,逾限者先为垫解,秋后输还。旧有涂税,出自渔户网捕之地,后渔涂被占,苦赔累,为请罢之。地故产盐,无灶户,盐运使屡檄设厂砌盘,官为收卖。燧持不可,请仿江南崇明县计丁销引,岁完盐税银四十二两有奇,著为例。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学额多为外籍窜冒,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额,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舞之,文教兴焉。民间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诸郡城,关胥苛索,请永禁,立石海关。海屿为盗薮,随监司历勘,凡羊巷、下八、尽山诸岛皆查,所获权度要害措置之,盗风顿戢。同归域者,海上死事诸人瘗骨处,捐赀修葺,建成仁祠,以劝忠义。

五十六年,卒于定海。士民援唐王渔、宋赵师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于义学,名之曰蓉浦书院。蓉浦,燧自号也。遗爱久而不湮,光绪中复请祀名宦祠。燧任定海前后二十二年,后虽擢官,迄未离任。

(选自《清史·缪燧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B.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C.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D.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生,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
B.山左,此指山东省。中国古代,以东为左,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东侧,故有此称。
C.葬衣冠,即埋葬衣冠。文中是百姓在定海县为缪燧建造衣冠冢以表纪念之情。
D.光绪中,是年号纪年,与姜夔《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纪年法完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燧舍私济民。任沂水县令时,倾尽钱财帮助灾民;在连年饥荒后又拿个人钱财购买牛和种子以吸引流民回乡复耕。
B.缪燧减赋免税。渔户因渔涂被占而遭涂税之苦,百姓出海购买日用品而遭关卡胥吏索重税。经缪燧努力,这些税皆被免除。
C.缪燧查寇缉盗。定海县海域盗贼猖獗,为清剿盗贼,缪燧亲随有关官员到各岛缉查;抓捕的盗贼依法处治,盗风遂敛。
D.缪燧劝学兴教。为改变定海县教育现状,缪燧葺学宫,扩义学;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增加廪额等经验,文教遂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
(2)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