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楚材甚善之。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耶?”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不逾月,政成,时论翕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觞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奂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杨奂出身有传奇色彩,他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
B.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所作万言策,批评当时弊政,奏呈皇上过目后,引起轰动;他向耶律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
C.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评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著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逾月,政成,时论翕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
(2)奂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12: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其父曰 告诉
B.能属文 通“嘱”,嘱咐。
C.不俟报 等待
D.此朕所服得验者 效验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夫晋,何厌之有?
B.赐钱二十万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此朕所服得验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尝拥商赀于汴、洛间   贪于财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由于总是生病,所以皇帝赠予他兵部尚书一职。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2)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时春,字景仁;平凉人。幼与群儿嬉,辄列旗帜,部勒如兵法。年十四举于乡。逾四年,为嘉靖五 年,会试第一。选庶吉人,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御史徐瓒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使张楫进嘉禾鈜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鉉、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 伤政。”帝责其妄言,且今献谠言善策。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帝览之,益怒,下 诏狱掠治,黜为民。久之,选东宫官属,起翰林编修兼司经局校书。

帝有疾,时春与罗洪先、唐顺之疏请东宫御殿,受百官正旦朝贺。帝大怒,复黜为民。京师被寇,朝 议以时春知兵,起兵部主事,赞理京营务,统民兵训练。大将军仇鸾倡马市,时春愤曰:“此秦桧续耳。身为大将,而效市侩,可乎? ”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稍迁山东佥事,进副使。

三十二年,摧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时春慷慨负奇气,善骑射。慨寇纵横,将帅不任职,数谓人:“使 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作《御寇论》,论战守甚悉。既秉节钺,益思以武功自奋。其年 九月,寇入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马步兵往御之。至广武,诸将毕会。谋报寇骑二千余,去两舍。时春

援曱欲驰,大将李涞固止之。时春大言曰:“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遂策马前。及于大虫岭,伏 兵四起,败缋。仓皇投一墩,守卒缒之上乃得免,涞军竟覆。被论,解官听调。时春喜谈兵,至是一战而败。然当是时将帅率避寇不击。为督抚者安居坚城,遥领军事,无躬搏寇者,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B.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錠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C.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鉉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錄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D.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錠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未/錄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级,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吉士:官名,明朝初置,永乐二年始专隶属于翰林院,选进士中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
C.正旦:每年正月初一。在明代,百官在这天需朝贺天子,但太子不能受百官的朝贺。
D.节钺:符节和斧钺,象征权力。古代天子授与官员或将帅节钺,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时春敢于直言,充满正气。在上疏中,他严厉批评了朝臣以各种虚浮之词迎合皇帝的行为;大将 军仇鸾主张马市,也遭到了他的批评。
B.赵春时善骑射,有军事才能。京师遭遇敌寇时,曾主事兵部,训练民兵。当时的将领无法抵御敌寇横行,他专门著书详细论述了战和守的策略。
C.赵春时希望在军事上建立功业,报效国家,但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故宼入侵时,他不听劝阻执意追击己经离开两夜的敌军,最终广武遇伏而被打败。
D.赵春时有担当有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当时很多将领畏敌避战,督抚一类的官员躲在坚固的城 中,赵春时却亲自上阵与敌人作战。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于是时春上言。
(2)忤鸾,为所构,几重得罪。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惠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B.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张居正既死,吴中行、赵用贤等犹未录。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惟贤寻迁户部主事,历顺天府丞。二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诸藩,国绝赋额犹存。及帝弟潞王之卫辉,悉以景赋予王。王奏赋不及额,帝为夺监司以下俸,责抚按急奏报。惟贤言:“景府赋额皆奸民投献,妄张其数。臣为王履亩,增赋二万五千,非复如往者虚数,王反称不足,何也?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会典》言,皇庄及勋戚官庄,遇灾蠲减视民田。今襄、汉水溢,王佃民流亡过半,请蠲如例。”又言:“长沙、宝庆、衡州三卫军戍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瘴疠死无数。请分番迭戍武冈,罢其戍广西者。”帝悉报许。承天守备中官以征兴邸旧赋,请罪潜江知县及诸佃民,旨下抚按勾捕。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又请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诏皆从焉。入为左佥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系,台员不宜久缺。已,复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监司率有缺不补,政日废弛,且建言获谴者不下百余人,效忠者皆永弃。帝不纳。寻迁左副都御史。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尽下推举诸疏,俱不报。久之,以忧归。起户部左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谥恭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B.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C.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D.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到的薪金,夺俸是对有过失的官吏的一种惩罚措施。
B.国,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家”为大夫的封地,“国家”即二者的合称。
C.从祀,亦即“配享”。是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对象的先贤或先儒。
D.言官,是封建官制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赵应元等,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后又趁皇上大赦天下时,请求召回旧臣。
B.郭惟贤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在巡抚湖广时,经过实际调查,当着潞王的面反驳其奏言;皇帝让他勾捕欠赋佃民,他直言拒绝。
C.郭惟贤关心民生,为民请命。他在襄汉水溢时,建议援例减免佃民租赋,又进谏用香税抵潞王府欠俸,不增加百姓负担。
D.郭惟贤一心为国,多有建言。他建议罢除远戍广西,轮流戍守武冈;建议及时考核选用、补足官员,以扭转政事日弛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
(2)慎简辅弼,亟行考选,尽下推举诸疏,俱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薛向行部,欲按治,见其仪观秀伟,召与语,奇之,更加延誉。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旧制当庭参,确不肯,后尹刘庠责之,确曰:“唐藩镇自置掾属,故有是礼。今辇毂下比肩事主,虽故事不可用。”遂乞解职。

太学生虞蕃讼学官,确深探其狱,连引朝士,自翰林学士许将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设大盆于前,凡羹饭饼胾举投其中,以杓混搅,分饲之如犬豕。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事不承。遂劾参知政事元绛有所属请,绛出知亳州;确代其位。确自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皆以起狱夺人位而居之,士大夫交口咄骂,而确自以为得计也。

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确既相,屡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初议官制,盖仿《唐六典》,事无大小,并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受而行之,三省分班奏事,柄归中书。确说王珪曰:“公久在相位,必得中书令。”珪信不疑。确乃言于帝曰:“三省长官位高,不须置令,但令左右仆射分兼两省侍郎足矣。”帝以为然。故确名为次相,实颛大政,珪以左仆射兼门下,拱手而已。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宰相罚金门谢,前此未有,人皆耻之。

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上之,以为皆涉讥讪,其用郝处俊上元间谏高宗欲传位天后事,以斥东朝,语尤切害。于是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进上章乞正确罪。诏确具析,确自辩甚悉。安世等又言确罪状著明,何待具析。遂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英州别驾、新州安置。确后于贬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有删改)

(注)①乐语:文体名。宋宫廷演剧,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后遂成为文体,各作家常有所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B.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C.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D.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太学生,即在最高学府太学就读的生员。不同朝代对学校称谓不同,夏称“校”,殷称“序”,周称“庠”。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D.古代对死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在某些记载中,皇后或皇太后去世也可称“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确仪表出众,颇具才华。上级官员被他的仪表和才华所打动,不仅没有处罚他的罪责,反而对他赞赏有加。
B.蔡确手段低劣,为人不齿。他在处置翰林学士许将等朝臣时,每天让他们像猪狗一样进食,侮辱他们的人格,但是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
C.蔡确贪恋权力,权倾一时。他为了能够独揽大权而向皇帝进谗言,让皇帝放弃设令,使自己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D.蔡确因诗被劾,申辩无果。面对吴处厚等人的弹劾,蔡确申辩完备;但刘安世等大臣坚持认为他犯罪事实清楚,不需要再详细解释。蔡确最终被贬,客死他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
(2)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