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杨)行密起合淝,隶帐下。行密所与起事刘威、陶雅之徒,号三十六英雄,独温未尝有战功。及行密欲杀朱延寿等,温用其客严可求谋,教行密阳为目疾,事成,始预谋议。与张颢有隙,使钟章杀之。温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阳谓曰:“温有老母,惧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言已出口,宁可已乎?”温乃安。隆演立,迁升州刺史,治舟师于金陵。天祐十年,遣招讨使李涛攻越,战于临安,裨将曹筠奔于越,涛败被执。温间遣人语筠曰:“吾用汝为将,汝军有求吾不能给,是吾过也。”赦筠妻子不诛,厚遇之。秋,越人攻毗陵,温战于无锡,筠感温前言,临战奔归,遂败越兵。十二年,封温齐国公。温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刘信围虔州,久不克,使人说谭全播出降,遣使报温,温怒曰:“信以十倍之众,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说客降之,何以威敌国”答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信也。”因命济师,遂破全播。人有诬信将反者,信闻之,因自献捷至金陵见温,温与信博,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温客尤见信者,惟骆知祥、严可求,可求善筹画,知祥长于财利,温尝以军旅问可求,国用问知祥,吴人谓之“严、骆”。初随行密破赵锽,诸将皆争取金帛,温独据余囷,作粥以食饿者。十六年,温请隆演即吴王位,遂建国改元。隆演卒,温越次立其弟溥。顺义七年,温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齐王,谥曰武。李昪僭号,号温为义祖。

(节选自《新五代史·吴世家第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B.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邃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C.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D.信敛骰子厉声祝曰/刘信欲背吴愿/为恶彩/苟无二心/当成浑花/温遽止之/一掷/六子皆赤/温惭/自以卮酒饮/信然终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即今南京,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曾相继在此建都,后改称为临安。
B.都督起于三国,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发展成为中央或地方军事领导长官。
C.改元是指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D.僭号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文中指李昪称帝一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温体谅他人,主动承担责任。他派军攻越,曹筠投降越军,他认为自己也有过错,赦免、厚待曹筠的妻儿,后曹筠很感动,率兵归程共败越军。
B.徐温为人多疑,行事谨慎有加。他与张颢有矛盾,想派钟章刺杀张颢,又担心钟章能力不足,不能成事,因此焦虑,半夜试探钟章后,才放下心来。
C.徐温知人善用,虚心向人请教。在他的门客中,严可求擅长出谋划策,骆知祥擅长理财谋利,他经常分别向二人请教行军打仗和国家财用方面的事。
D.徐温关爱百姓,不以财物为重。起初徐温跟随杨行密击败赵时,其他的将领都争抢金帛财物,唯独徐温占据剩下的粮仓,并煮粥给饥饿的人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用其客严可求谋,教行密阳为目疾,事成,始预谋议。
(2)信以十倍之众,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说客降之,何以威敌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5 08:0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依恋不舍。诗句中用鸟之喜反衬人之悲,尽显公主远嫁的凄凉。
B.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C.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D.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E. 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的。名与字之间有一定联系,韩愈的名和字之间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因此而知名于当世。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孟郊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悉辞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略能暗诵。贞观中,本州进士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乃潜简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伏以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当须推多让美,相敬如一。今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供葬事。其子秘书郎北叟上表辞所赠及葬递之事,高宗不许。裴炎为白帝曰:“处俊临亡,臣往见之,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班固所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四百年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等。
B.“解褐”指一般人脱去平民时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借指由平民开始进入仕途。
C.“春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季节,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而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做祭品,在帝王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做祭品则称为“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政时,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停朝在光顺门举哀一日,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还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
(2)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乱世,而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
B.风俗隳坏   隳:毁坏
C.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泯没而无闻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
B.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
C.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
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
【小题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至字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呜咽流涕。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乎?乱富平而治于陕乎?悖县令,能不悖于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彻傅城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集聚,民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新唐书·贾至传》,有删改)

注①彻:拆毁,毁坏。②傅城:靠近城垣。傅:靠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C.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D.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科举科目之一,考中者必须明习经学,与进士科同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B.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东宫代指太子。
C.举孝廉,唐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D.赠,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即朝廷给已故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爵,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撰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
B.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抵御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平息了民怨。
C.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的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很多大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
D.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丞相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到多数官员的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议论的人赞同他的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
(2)“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